江西85后卖货狂赚17亿!代运营公司要上市,凭什么逆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6:37 1

摘要:当传统电商代运营还在为1%的利润空间厮杀时,一家成立14年的公司正以67.6%的半年营收增速冲刺港股。若羽臣的故事撕开了行业残酷真相:靠流量差价生存的时代早已结束,只有把运营能力转化为产品力的玩家,才能在抖音等内容平台上吃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红利。这家年入17

从“数字民工”到港股后备军:江西85后如何用抖音重构电商代运营逻辑?

当传统电商代运营还在为1%的利润空间厮杀时,一家成立14年的公司正以67.6%的半年营收增速冲刺港股。若羽臣的故事撕开了行业残酷真相:靠流量差价生存的时代早已结束,只有把运营能力转化为产品力的玩家,才能在抖音等内容平台上吃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红利。这家年入17亿的企业,用自有品牌年销5亿的战绩证明:电商代运营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帮别人卖货,而是用卖货的能力给自己造护城河。

一、从校园B2C到抖音爆款:20年创业史里的三次关键跃迁

2007年南昌大学城的电脑屏幕前,22岁的王玉不会想到,他创办的“爱购网”会成为未来17亿商业帝国的起点。彼时这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靠本土祛痘品牌的线上代理权在高校市场掘到第一桶金——这个细节埋下了关键伏笔:从创业第一天起,他就没把自己定义为“中间商”,而是“用户需求的翻译官”。

2011年若羽臣在广州注册成立,操盘德国母婴品牌哈罗闪的经历,让团队吃透了国际品牌的精细化运营逻辑。但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当公司以“电商代运营第一股”身份登陆深交所,却遭遇流量红利消退后的利润滑坡。王玉在此时做出了一个反常识决策:花重金收购新西兰家清品牌Lycocelle,将其改名为“绽家”引入中国。这个决定在当时备受质疑——代运营公司做自有品牌,岂不是和服务的品牌客户抢生意?

如今数据给出了答案:绽家2022-2024年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72.6%,斐萃更是创下12个月零售额破5亿的纪录。更值得玩味的是渠道结构: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自有品牌在抖音的零售额达5.67亿元,占全渠道61.4%;剔除KOL/KOC带货后,绽家、斐萃仍有65.1%和83.5%的销售额来自抖音自然流量。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新逻辑:在内容电商时代,最值钱的不是“代运营能力”,而是“用内容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爆款”的能力。

二、代运营的“死亡三角”与破局之道

传统代运营的困境,本质是“死亡三角”的围剿:平台抽成持续上涨(天猫佣金率从2015年的3%升至2024年的5.5%)、流量成本十年涨15倍(据QuestMobile数据)、品牌方压价能力增强。这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15年的25%跌至2024年的11%,宝尊电商等头部企业净利率长期徘徊在3%左右。

若羽臣的破局路径藏在两个关键动作里:
一是把运营中台变成“产品实验室”。代运营14年积累的用户数据,成了自有品牌的“需求数据库”。比如绽家的香氛洗衣液,就是通过分析抖音上“衣物护理”相关的230万条评论,发现“留香72小时”“母婴可用”“除螨”是三大核心诉求,最终产品复购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二是用抖音的“内容杠杆”撬动品牌增长。不同于传统代运营“买流量-做转化”的线性模式,若羽臣在抖音构建了“短视频种草-直播间转化-私域复购”的闭环。斐萃的口服抗衰补充剂,通过“30岁+女性胶原蛋白流失”的场景化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1.2亿),配合营养师直播讲解成分,实现了“零投放KOL”情况下月销4000万的成绩。

这种模式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把代运营的“服务能力”转化成了“产品孵化能力”。当同行还在为品牌方的年度服务费谈判时,若羽臣已经靠自有品牌把毛利率从代运营业务的12%提升至45%(2024年财报数据)。

三、1.3万亿代运营市场的新物种进化论

中国电商代运营行业正在经历第三次进化:从“平台代运营”到“全渠道服务商”,再到如今的“品牌孵化平台”。若羽臣的案例,折射出三个结构性变化:

流量逻辑的重构: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的崛起,让“人找货”变成“货找人”。2024年内容电商市场规模达5.2万亿元,占网络零售总额的35%。这种变化下,代运营的核心能力从“店铺装修、活动策划”变成“内容生产、用户运营”。若羽臣在抖音的成功,本质是把代运营积累的用户洞察能力,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重新表达。

利润结构的升级:行业正在分化为“纯代运营”和“代运营+自有品牌”两条赛道。前者陷入价格战(服务费从2015年的销售额8%降至2024年的3%),后者通过品牌溢价打开利润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头部代运营企业中,布局自有品牌的公司平均净利润率比纯代运营企业高6.8个百分点。

竞争壁垒的转移:过去代运营拼的是“平台关系”和“流量采购能力”,现在拼的是“数据中台”和“产品研发”。若羽臣投入2000万建立的AI选品系统,能通过分析抖音热词、小红书笔记、淘宝问大家等数据,预测3个月后的爆款品类,准确率达78%。这种“用数据造货”的能力,正在让代运营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四、新消费品牌的“代运营出身红利”

若羽臣的启示不止于代运营行业。在新消费领域,一批“代运营基因”的品牌正在崛起:

完美日记的早期团队多来自淘宝代运营公司,擅长用小红书KOL矩阵打造爆款;

花西子的创始人出自百雀羚代运营团队,深谙天猫搜索优化和活动策划;

如今若羽臣的绽家和斐萃,正在用抖音代运营的逻辑重构家清和口服美容赛道。

这种“代运营出身红利”的核心,是对“流量算法”和“用户心理”的双重理解。当纯互联网品牌还在靠烧钱买流量时,这些企业能通过精细化运营把获客成本降低30%-50%。比如绽家在抖音的投放ROI(投入产出比)达到1:4.2,远超行业1:2.5的平均水平。

五、警惕!自有品牌的“甜蜜陷阱”

并非所有代运营企业都能复制若羽臣的路径。这条转型路上藏着三个“生死关”:
一是与品牌方的利益冲突。帮A品牌运营洗发水的同时,推出自有洗发水品牌,很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若羽臣的解法是“品类隔离”——代运营聚焦母婴、美妆,自有品牌切入家清、口服美容,避开直接竞争。
二是供应链把控能力。从“卖货”到“造货”,需要自建供应链体系。绽家花了3年时间在浙江、广东建立两个生产基地,才实现“下单后48小时发货”的时效,这对资金和管理能力都是巨大考验。
三是品牌长期主义。代运营的思维是“短期ROI导向”,而品牌建设需要“长期投入”。斐萃为了研发胶原蛋白肽成分,与江南大学联合实验室合作2年,投入1200万,这种“慢动作”在追求快周转的代运营行业并不常见。

六、未来五年:谁能成为“代运营界的宝洁”?

若羽臣的港股冲刺,本质是代运营行业价值重构的开始。未来五年,这个1.3万亿的市场将诞生两类巨头:
一类是“平台型代运营”,如宝尊电商,通过服务国际大牌建立护城河,赚取稳定的服务费;
另一类是“品牌孵化型代运营”,如若羽臣,用运营能力孵化自有品牌矩阵,赚取产品利润。

后者的想象空间可能更大。参考宝洁旗下30多个十亿级品牌的帝国,若羽臣如果能在每个细分赛道复制“绽家”和“斐萃”的成功,未来五年营收突破百亿并非不可能。

但挑战在于,当更多代运营企业涌入自有品牌赛道,竞争将从“运营能力”升级为“供应链整合”和“品牌心智占领”。这要求企业不仅懂流量,更懂产品;不仅会卖货,更会造品牌。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结语:从“流量贩子”到“价值创造者”

若羽臣的故事,是中国电商20年进化的一个缩影:从早期的“流量红利”到中期的“运营红利”,再到如今的“产品红利”。这个曾被视为“数字民工”的行业,正在通过自有品牌转型,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不再是依附平台的“寄生者”,而是连接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的“价值创造者”。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个案例最珍贵的启示是:所有行业的终极竞争,都是“用户洞察能力”的竞争。无论是代运营、直播带货还是品牌创业,谁能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谁就能在变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若羽臣用17亿年营收证明:在抖音时代,最好的“代运营”,是把别人的品牌运营经验,变成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来源:hoogoo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