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搞学问应当有点野劲、生气勃勃,才能闯破前人的饱和状态。只要有《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的那种专注劲,搞什么都能成功,要有顽强的韧性战斗精神。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25 年开学典礼上,系主任杜晓勤教授致辞,引用陈贻焮教授的话说:
搞学问应当有点野劲、生气勃勃,才能闯破前人的饱和状态。只要有《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的那种专注劲,搞什么都能成功,要有顽强的韧性战斗精神。
有时前进到一定的程度,会停滞不前,那时不要泄气,认真总结,找出问题,会重新产生飞跃。
有那么多例子可以举,陈老师却以《红楼梦》里的香菱为例,可见陈老师对《红楼梦》的热爱,对香菱这个人物的喜爱,也可见香菱的那种精神实在值得学习。
说起香菱,她这辈子可太苦了。
她本来不叫香菱,而是叫甄英莲,听着多雅致的名字,可命运赠予她的,其实是真应怜。
她老家在姑苏,家里是当地的望族,父亲甄士隐和母亲封氏把她当心头肉疼,日子过得平安喜乐。可谁能想到,四岁那年元宵节,一场意外把一切都毁了。
那天晚上,家奴霍启(一听名字就知道坏了)带着她去看花灯,人一多一乱,霍启上个洗手间的功夫,香菱就被拐子抱走了。
从那以后,她的日子就掉进了黑洞里。拐子对她哪儿有半分好脸色,无非是给口饭吃养大得大一点贩卖而已,不高兴了甚至非打即骂。以前当小姐的日子,那是想都不敢想了。
就这么熬到十二三岁,拐子把她带出来卖。好不容易遇到个金陵的乡绅公子冯渊,却是逢冤的命,买了她想好好过日子,结果半道上杀出个 呆霸王薛蟠。
说起来也是因为那拐子一女二卖,但更主要还是15岁的薛蟠出身金陵四大家族,根本不讲理,直接把冯渊打死了,硬生生把香菱抢走了。
进了薛家,还好薛姨妈心善,看她年纪小,把她留在身边照应,薛宝钗对她也不错,这名字就是宝钗给取的,这也算是她苦日子里一点甜了。
后来薛姨妈让她做了薛蟠的妾,可薛蟠新鲜劲儿一过,就把她抛到脑后了。
后来薛蟠外出做生意,香菱就跟着宝钗住进了大观园。这段日子,怕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候了,为啥?因为她能跟着林黛玉学诗了!
你可别小瞧香菱,她基因里是有姑苏望族的文化灵气的,尽管从来没学过诗,但黛玉一点拨,她立马就通了。
黛玉都夸她: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请注意,林黛玉并不是喜欢吹捧的人。
这话可把香菱乐坏了,仿佛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实际上一开始香菱是想跟薛宝钗学诗的,她的诗才与黛玉可以说在伯仲之间。可宝钗的观念是女孩子家该把心思放在针线活上,不肯教。
香菱也不气馁,入园当天晚上就跑到潇湘馆找黛玉拜师,一见面就说: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你看她用造化俩字,就知道学诗在她心里多重要了。
黛玉跟宝钗不一样,她本身就爱写诗,有把这事当正事的味道;也喜欢香菱这股子劲儿,当场就答应收她当徒弟。
香菱学诗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她敢
跟老师学东西,最怕藏着掖着,可香菱不这样,有啥想法都敢说出来。黛玉跟她讲写诗的规矩,说律诗要讲究起承转合,对子得虚对虚、实对实,但要是有奇句,平仄不对也没关系。
香菱一听就悟了,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她还说自己喜欢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觉得说得有趣。
黛玉立马提醒,跟她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接着就给她开了书单,让她先读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再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等有了底子再看陶渊明这些人的诗。
你看,要是香菱不敢说自己的喜好,黛玉也没法这么快帮她找对方向对不对?而且,香菱受了同龄人的否定也不感到丢脸,立即按照老师的要求调整方向和方法。
后来香菱读王维的诗,有了感悟就主动找黛玉分享: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还说诗的好处就是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她还举例子,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开始觉得 “直” 和 圆普通,可合上书一想,就像真看到那景色了;还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读着就像回到了当年上京时看到的场景。
宝玉说她这是懂诗的三昧了,黛玉也趁机给她讲诗里的典故,让她学得更明白。
除了敢献丑,香菱学诗还特别能钻,就是北大陈老师所说的专注劲了。
黛玉把诗集给她,她拿回去就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催了好几次让她睡觉,她都不肯。
后来黛玉给她出题目,让她以昨夜之月为主题,用 十四寒的韵写诗,她更是着了魔。
一开始做的诗,黛玉说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都给否了。可香菱一点不泄气,反倒更拼了,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园子里的人看了都觉得奇怪。
李纨、宝钗他们远远看着,只见她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自己笑,宝钗都打趣说她定要疯了,还给她起了个 诗魔的外号。
第二首诗写出来,又被批评跑题了,说写的是月色不是 月
要是一般人恐怕就没这个劲了,香菱却毫不气馁,还是接着琢磨,晚上对着灯发呆,三更才上床,两眼睁着到五更。
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居然在梦里想出了八句诗。拿给大家一看,连黛玉都夸好,说 新巧有意趣,还邀请她加入海棠社。
有意思的是,最不爱用功的宝玉看到香菱学诗如此热忱,大发感慨,说: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宝钗是个极会抓住机会劝宝玉读书的,听了他的感叹,哪肯放过这个机会,就笑谏你能够像她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就是说,香菱成了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我们的宝二爷是不想引火烧身的。所以他不答
宝玉不答可以,我们现在的人却还是要答的。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大观园里;何况,连大观园也是要倾颓败落的。
回来说香菱。
这么爱学习的香菱,终究是没有支持她的环境。香菱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薛蟠娶了夏金桂,这女人嫉妒心特别强,看香菱长得好、性子温柔,就把她当成出气筒,百般折磨,还硬把香菱改成了 秋菱
香菱性子软,只会默默忍受,时间一长,身体就垮了,得了干血之症,瘦得跟竹竿似的。
薛姨妈有时候也把气撒在她身上,宝钗虽心疼她,可对着夏金桂也没辙。薛蟠更窝囊,被夏金桂治得服服帖帖,还帮着打香菱。
后来夏金桂自己搞的毒计把自己害死了,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正,本以为日子能好点,可香菱最后还是难产死了。
虽说香菱命苦,可她学诗那股子专注和韧劲,真像陈贻焮教授说的那样,有了这股劲,搞什么都能成功。
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要是能像香菱这样,敢提问、肯钻研,哪怕遇到挫折也不放弃,哪儿还有做不成的事儿呢?
毕竟我们所拥有的条件,再不济也是香菱无法想象的。
来源:陈想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