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备案被频频驳回?速查以下雷区避开了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4:51 1

摘要:今年五月,网信办发布了新一轮的“清朗行动”,其中第一阶段头条就指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公众提供内容服务,但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的AI产品重点整治。截至2024年,首批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不足申报总量的30%,多数企业因踩中合规“雷区”被驳回。

今年五月,网信办发布了新一轮的“清朗行动”,其中第一阶段头条就指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公众提供内容服务,但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的AI产品重点整治。截至2024年,首批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不足申报总量的30%,多数企业因踩中合规“雷区”被驳回。

Part1:备案材料不全或信息有误

未提供完整的技术文档,如模型架构图、训练数据集清单等,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全面了解模型情况。备案主体信息与营业执照不一致,如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有误,或未明确服务类型,使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Part2:内容安全管理机制的缺失

未建立有效的内容审核规则、应急预案或投诉举报渠道,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内容。同时,未对生成内容添加明显且不可绕过的标识,如 “本内容由 AI 生成”,导致用户难以区分内容来源,易引发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

Part3:安全评估报告不达标

对大模型的 “可控性”“可解释性” 验证不充分,无法保证模型不会生成违法有害内容。同时,缺少漏洞扫描报告、渗透测试结果等技术安全证明材料,难以证明模型在面对网络攻击等情况时的安全性。

Part4:算法透明度不足

未详细说明模型训练数据的来源、合法性及授权情况,可能存在使用未经授权数据的风险,如盗版书籍内容、未授权公开数据等。同时,未披露算法原理、训练框架或核心技术机制,使监管部门难以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潜在风险,如同 “黑箱” 一般。

Part5:数据合规性问题

训练数据中包含敏感信息,如国家机密、个人身份信息、民族宗教数据等,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数据采集过程未取得用户同意,例如违反网站 robots 协议爬取公开网络数据,或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存在侵犯他人权益的法律风险。

Part6:数据安全措施薄弱

未对数据存储、传输进行加密,如明文存储用户对话记录,容易导致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缺乏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内部人员可随意导出核心训练数据,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Part7:未建立伦理审查机制

未对模型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如偏见歧视、舆论操纵等进行伦理评估,无法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社会问题。模型输出存在性别、种族、地域等维度的偏见,如生成含有性别歧视的回答,可能对特定群体造成伤害,影响社会公平和和谐。

Part8: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缺失

未设置未成年人使用限制,如未验证用户年龄、未屏蔽不适宜内容,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信息。生成内容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或接触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暗示等,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当然,大模型备案的驳回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备案要求不同,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有其他备案问题欢迎后台交流~


来源:Ai产品备案嘉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