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问我:“同样是88分,凭啥网上的拍卖价徐天启才2万3,而明天启十一两,甚至接近3万?”
朋友凑足了钱,踌躇满志,准备去买一枚名誉品当作压箱底。
看了很久之后他不但没有下决心,反而有些神志不清了。
他问我:“同样是88分,凭啥网上的拍卖价徐天启才2万3,而明天启十一两,甚至接近3万?”
徐天启小平 嘉德2023拍卖:23000元
我还没回答他,又被打断,他吐槽道:“仍然是同样的分数,有些明天启才几千元。而徐天启除了篆书,其他什么小平、折二、折三,有些一两万,有些好几万,这又是为啥?”
他扳着手指头继续举例,大义、天定就不说了。除了徐天启,元末的龙凤、天佑,自古以来也是大名誉品。
而在过去,山鬼花钱并不是特别受到藏家青睐,本来就不是流通币,民间还大量存在。
他眼神迷茫地问:“为啥现在的山鬼,能贵的过龙凤通宝和天佑通宝,还有天理吗?”
龙凤通宝折三 泓盛2024拍卖:32200元
我安慰他:“也不是所有山鬼都这么贵,有些品相一般的也就一两千,只有那些顶级美品才要好几万。”
结果朋友不接受我的安慰,他呸的一声表示不屑:“就不应该那么贵,根本不合理好吧!就算近些年很多名誉品数量增加,但再多能多得过民间大量铸造的吗?”
最后他总结:“盒子上的分数也是个屁,完全没有参考作用,同样的分数价格差别巨大,没意义......”
嗯!这一点我严重同意,国盒绝大多数的分数(除了早期严评),你可以看作是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奶嘴”,自己乐呵一下就好。
乾亨通宝小平铜钱 宜和2023拍卖:8050元
看他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安慰的方法:“你是自己收藏,而并非投机,那应该开心才对。”
一枚极美山鬼、咸丰当百、乾隆母钱、康熙大福的价钱,你完全可以用来买心仪的老牌名誉品。
靖康通宝你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可怜巴巴的买铁钱,如今铜钱小万的也随便挑。
乾亨通宝、应历通宝、永光景和、永通泉货等,当年只能仰望的品种,现在也能平视了不好吗?
新莽壮泉四十 嘉德2018拍卖:13.8万
六位数的壮泉四十、至正权钞等品种,如果不太讲究“完美”,买修补品能便宜一大半,也能满足自己的名珍梦!
就看你自己的心态!因为钱币价格的“倒挂”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投机挣钱”的玩家占了绝大多数。
大观崇宁、端平嘉泰、隆庆天启、罗汉五帝,热门钱并不讲究“存世极少”,但也不能太多。
总体要保持一个“大众化、审美标准化”的态势,说白了就是好炒作。
隆庆通宝 宜和2024拍卖:18400元
这种趋势不仅是在钱币界,包括瓷器、玉器等品种,都出现了明清时期的拍卖价,远超前朝的例子。
尤其是清代,“宫廷旧藏”是最大的噱头,法律风险小,热钱都跑到一个项目里反复炒,价格能不高吗?
近几年什么“大雅”之类的宫钱那是炒得飞起,动辄几百万。今年西泠还上了一枚手雕龙凤图背星月大型宫钱,估价高达350万。
你喜欢顺康雍乾我都能理解,我就不信,真有很多人喜欢清代后期那几位“抽象”皇帝,还有那位老太太!
西泠2025春拍估价:220万~350万 流拍
但这不耽误请后期的宫钱,一枚能换一套房,且必须是资本掌控的品种,民间的想都别想。
这跟“洗钱”关系不大,很多外行人就喜欢此类套话,一场大拍的总成交额也不算夸张,和电商、直播平台相比就是个“弟弟”。人家之所以炒,也是为了成交率和挣钱啊!
所以热门品种和“名誉品”,其实是两个概念。看你自己想往什么方向玩,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初心不同,选择自然各异,何须愤懑?心安处,即是珍。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