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前7个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4%,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4%。农村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和显著提升的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今年前7个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4%,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4%。农村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和显著提升的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自2022年以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建设改造县级物流中心1285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1457个。县乡村物流配送网点不断健全,农村地区共同配送规模持续扩大,全国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5%。
“从覆盖率的角度来讲,当前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发展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的局面,但部分偏远地区的物流服务仍然比较落后。”近日,快递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记者采访时表示。
01
完善基建和创新模式双管齐下
“在我们网点覆盖的区域,送往农村地区的快递每件的派费大约在两三毛左右,且快递件量较少。派费低叠加件量少导致快递员的收入较难得到保障,因此很少有快递员愿意往农村地区派送快递。”近日,山西某县级邮政快递网点的快递员李先生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加盟制快递公司一般只把包裹送到乡镇,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快递派送服务则无法保障,当地村民需要专程前往乡镇收取快递。
在农村网点抱怨“吃不饱”的同时,瓜果蔬菜烂在地里的现象屡见不鲜。
此前,有媒体报道,广西崇左扶绥县的西瓜价格“跳水”,有瓜农把西瓜扔进鱼塘喂鱼,“几万斤的西瓜烂在了地里”。这是农产品产运销对接存在卡点的一个缩影。这种“数字覆盖”与“实际可达”的差距,本质是农村人口密度低、服务半径大导致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并加剧了产运销高效串联的难度。
如何破题?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创新农村寄递服务模式是重要抓手。将于9月15日实施的《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要加快农村货运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运营,促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能力。《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健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运输方式和业态发展。
“《条例》等文件的出台为破解农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瓶颈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此,韵达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明确要求新建农村公路应符合规定的技术等级要求,现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的要升级改造,这将显著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而路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大降低快递运营难度和运营成本;《条例》提出的“促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公路从“出行工具”向“产业载体”升级,为快递企业参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创造了政策环境。
“要发展好农村物流,关键不在农村,而在县城。”赵小敏告诉记者,县城作为连接城乡的枢纽,在物流网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县城为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对于保障农村快递物流寄递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作,快递企业已经持续布局多年。顺丰场景项目负责人田亚飞介绍到,顺丰充分发挥直营网络优势,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投入和管理举措,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保障快递进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通过现有自营网络延伸、代理资源投入以及邮快合作等方式拓展收派服务网络。据田亚飞透露,截止7月,顺丰的县、乡镇、村级收派网络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99.83%和99.58%。
第二,通过乡村人、车、场的资源投入,提升快递收派进村的服务能力。截止目前,顺丰乡镇服务门店超25万个,逐步形成了一张较为完备的乡村快递网络。
第三,通过完善进村的各项激励保障等管理制度,提升小哥进村服务的积极性。根据实际进村难度给与小哥差异化收派服务费用和额外进村补贴。
据上述韵达快递相关负责人透露,韵达计划持续加大地方枢纽转运中心和村镇门店驿站的建设投入,提升农村网点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夯实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农产品主产区布局更多专业化枢纽场地,提升农产品集散效率。在乡镇层面,建设多级转运体系,减少重复操作与迂回运输,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干线运输时效,通过“小弱散”网点的功能整合与资源调配,韵达计划构建一张辐射合理、对流均衡、服务优质、竞争力强的“橄榄型”农村服务网络。
02
携手电商,提速产业融合
面对县乡村地区产业协同度不高的困境,赵小敏认为,物流企业应该跳出单一的物流思维,从产业的角度思考发展路径。通过与电商平台、供销社等载体合作,把产业上下游联动起来,推进产业融合,快递企业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顺丰就通过与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建立合作,促进了下游产品与上游渠道的融通。田亚飞表示,针对直播电商订单分散特点与高时效配送需求,顺丰围绕客户场景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于“收派-中转-运输”各环节,推出智能派单、车辆可视化跟踪、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电商商家提高出货、备货、寄货等能力。
韵达则通过深化与农村电商、供销社等主体的合作,推动“快递+电商+农产品”的产业生态构建。韵达相关负责人表示,韵达未来将深度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在农产品产地,韵达将加强与农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提供从包装、仓储到运输、配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韵达还将深化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融合,打造集快递、电商、农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服务综合体。
03
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入成本
在赵小敏看来,物流企业要学会借助现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在农村地区的时效提升和成本降低。而客货邮、快递共配、末端驿站等模式均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时效,降低成本。
田亚飞表示,安徽省已在3个县22个乡镇通过公交带货下乡进村,借助客货邮模式,顺丰在这里的月度件量达到5000票以上,进出村时效提升约5个小时,实现快递进村和农产品出村时效大大提升。
在偏远山区和人口分散区域,韵达联动多方资源,运用“客货邮融合”的联合运输模式,利用农村客运班车的闲置运力搭载快递包裹,有效破解了农村配送成本高的难题。
末端驿站设置方面,韵达通过与村级小卖部、超市等合作,建立起了遍布乡村的末端服务点。韵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江苏建湖县,40余家自建和合作门店驿站不仅便利了百姓取件,还激活了农产品上行通道。这种轻资产扩张模式,既快速实现了网络覆盖,又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增强了农村网点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在引导末端共配模式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快递企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快递配送,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
韵达在云南镇雄县与同行快递公司开展的“联合跑车”试点,已经探索出了可复制的共同配送模式。该韵达网点负责人杨俊联合同行业伙伴,推行“整合运输、联合跑车”的创新模式。通过选取路线相近的五六个乡镇试点,将两家去往同一方向乡镇的包裹集中运输,大幅提高了车辆装载率,降低了单票运输成本。
04
无人技术赋能,破题运力与成本瓶颈
作为运力补充,许多快递企业利用无人车、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在农村地区寄送快件,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部分农产品上行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公里”采集成本高、运输难度大、配送效率低等难题,顺丰已在赣州脐橙、重庆巫山脆李等产地引入无人机技术。
田亚飞介绍到,在巫山脆李的运输上,无人机运输整体运输成本节约50%,相比较陆运,无人机运输时效缩短大于95%。其次,在安徽省巢湖市的山区,顺丰无人车已在夏阁镇实现常态化接驳,每日2集2散的班次,运行近100公里,助力夏阁镇的农产品及时走出乡村。
韵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甘肃陇西,韵达投放了8台无人车,不仅覆盖57个社区,还服务首阳、马河等5个乡镇。这些无人车最高时速40公里,满电可行驶140公里。据该负责人计算,4台无人车可替代4名配送司机,效率提升30%,单票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未来,韵达将继续深度融合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自动化设备、无人车、无人机、无人驿站等先进生产力向末端网点下沉。同时,韵达也将探索无人机在偏远山区和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应用,形成“无人车为主、无人机为辅”的智能配送网络。(本文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5年第18期)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