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流万里,文脉千年。”2025年9月19日,阅见长江·读书沙龙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东湖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出版传媒界的领军人物、文化学者齐聚江城武汉,以书为媒、以江为韵,共同
“江流万里,文脉千年。”2025年9月19日,阅见长江·读书沙龙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东湖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出版传媒界的领军人物、文化学者齐聚江城武汉,以书为媒、以江为韵,共同探讨“弘扬长江文化”与“深化全民阅读”两大时代命题。活动现场名家会聚,思想交锋精彩纷呈,为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从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剖析了全民阅读的时代价值,点明了数字技术为阅读赋能的创新路径。他指出,全民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坚定了出版界以出版之力、阅读之效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信心。他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数字化传播的时代浪潮中,出版行业应当主动拥抱变革,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出版行业还应加强内容创新,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推出更多富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市场活力的精品力作。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在致辞中从荆楚大地的阅读品牌打造谈到长江文化与阅读推广的深度融合,既展现了湖北全民阅读的扎实成果,更勾勒出“书香湖北”建设的清晰路径,让与会者看到地方力量在文化传承中的担当与作为,为本次沙龙锚定了实践方向。他说,近年来湖北持续推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建设,连续14年开展省委书记荐书活动,面向全省城乡举办“4·23”全民读书月、“9·28”全民阅读周等活动,“长江读书节”“‘倍阅’大学生红色共读活动”等先后入选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书香湖北”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面向新征程,蔡静峰表示,湖北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出版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大力实施阅读“供给提质、设施升级、推广拓展、品牌打造、数智赋能、保障强基”六大行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弘扬长江文化,赓续千年文脉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和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长江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刘玉堂四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化与时代精神”展开深入探讨,他们从文献典籍中的长江记忆谈到创新传播中的文化活化,从历史底蕴的发掘到当代价值的转化,全面展现了长江文化如江水般绵长深厚的生命力。
陈晋:重视长江文化,本质上是为现实发展赋能
在探讨长江文化概念前,陈晋先谈到一个核心问题:我们为何要重视传承、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他发现,我们对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敬畏,不仅关乎文化基因的传承,更承载着对现实的期许,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期许。所以,今天讨论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为当代中国发展赋能。他举例说:凡是对现实和未来有强烈期许、对发展有迫切渴望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都会敬畏既有的文明。比如毛泽东同志,从1958年开始,他就在多个场合谈到要全程游历长江、黄河——不是简单的游,而是计划沿长江考察,并且只骑马,不坐车,还要带着一些地质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一同考察。因为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是中国文化版图中非常显著的重要地理标识,其背后的“两河文明”,与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紧密相关。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长江文化?应将其置于何种文化版图中考察?陈晋认为,在新时代,我国确立的5大主题文化公园——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长城、大运河两大人工奇迹,再加上长征这一人类精神奇迹,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5大版图标识。因此,长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沿江而形成的,同时也是横向联系的,是与整个中华民族各文化版图交融而成。
他提炼出长江文化的“五大特征”,即上下求索、心忧天下、实事求是、经世济民、敢为人先。若将黄河文化带比作“文明积累的弓”,那么长江文化带就是“文明积累且蓄势待发的长箭”,其文化含量和能量非常大,其文化灵魂特别善于跨越时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宇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未来等多方面的联结与追问,进而接近民族文化的灵魂、接近哲学的本质、接近时代的核心。
聂震宁:运用多种形式让长江文化“活”起来
聂震宁在发言中大力倡导“重读好书,重读经典”,阐述《论语》中孔子提倡重读好书,朱熹主张的“读书六法”中“熟读精思”等思想,他指出,“重读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时光沉淀与认知成长中,不断挖掘文本深层价值的过程。”他引用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来说明重读的独特价值。
他认为长江文化是一部最厚重的“天然书单”,从三星堆到曾侯乙编钟,从屈原到沈从文,长江流域蕴藏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要让长江文化与全民阅读特别是重读经典更好地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他建议长江流域的图书馆、书店设立长江文化经典阅读专区,打造长江文化主题的阅读空间,运用数字化技术“让古籍文献、地方志、诗词歌赋触手可及”,并通过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让长江文化‘活’起来”。
莫砺锋:长江文化的诗性光辉
莫砺锋以“长江文化的诗性光辉”为题,从古典诗词的视角阐释了长江如何孕育中国文学的辉煌。他从产生于武汉以及湖北的古典诗词名篇引入,《唐诗排行榜》和《宋词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的崔颢《黄鹤楼》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写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长江的”。他将长江比喻为“束在中国腰间的一根宝带”,支流如丝绦,洞庭、鄱阳如明珠。他指出,李白、杜甫、苏轼等大诗人都曾在长江边抒发人生感慨,尤其是苏轼在黄州五年,“既参透了长江,也参透了人生”,其《赤壁赋》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对长江最深刻的体认。他强调,“长江文化在本质上闪耀着诗性光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源泉。
刘玉堂:推动长江文化发展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
刘玉堂系统阐述了长江文化的内涵与创新发展路径。他指出,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势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和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有着创新、进取、开放的共同特质。他的发言中强调,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握“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原则,并提出四条具体路径:一是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二是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三是积极推进长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四是努力建设长江文化传播体系。
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到湖北是长江文化研究的战略要地,从张正明先生的《长江史话》到季羡林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再到如今校地共建长江文化研究院,湖北始终走在前列,引领长江文化研究的新探索,更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长江文化研究,共同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长江智慧。
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学习出版社执行董事、总经理(社长)马国仓;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志军四位出版发行领域的领军人物,结合各自单位实践,分享了阅读品牌打造、跨区域资源协同、传统出版创新与阅读服务下沉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展示出全民阅读在各方努力下蓬勃生长、蔚然成风的生动图景。
马国仓:推动线上线下两个阅读市场从竞争走向竞合
马国仓在分享中表示,新时代推动全民阅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全社会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及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聚焦于“加快融合,切实打通两个市场”主题,他指出,虽然阅读载体在变,但阅读的本质、阅读的意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他表示,线上线下阅读市场“功能各有优劣,手段各有长短,体验各有千秋”,应推动二者从竞争走向竞合,“形成统一有序的阅读大市场”。他特别关注年轻读者群体,呼吁“用创新产品引领青年读者”,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艺术性、技术性地融入其中”,让主流价值成为时代最强音。
周青:全民阅读要“走进大众、融入生活”
周青分享了四川新华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的“四维创新”实践:一是出版共情共鸣的精品图书,如《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我用一生爱中国》;二是打造可触可感的阅读场景,如熊猫书店、亲子书店等“文化新地标”;三是构建全时全域的传播渠道,通过“文轩在线”年服务用户超5000万;四是开展多元多态的文化活动,如“天府书展”连续6届举办,累计服务读者2.4亿人次,成为全民阅读的生动实践。他表示,四川新华始终坚持“出好书”与“读好书”的深度融合,一体贯通内容、场景、渠道、活动,全民阅读要“走进大众、融入生活”,才能构筑起人人参与的书香社会。
章朝阳:以“青少年阅读工程”为重点构建全民阅读生态体系
章朝阳在分享中表示,要为全民阅读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深度融合。他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既要全面覆盖,也要突出重点,凤凰集团正积极推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打造集数字化阅读教育、文化体验、场景式学习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并通过机关书屋、职工书屋、数字农家书屋、“凤凰书架”、“凤凰梧桐听书”等多元载体,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融入全域的阅读服务生态。
他特别提到,青少年作为全民阅读的重点群体,凤凰集团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构建以“四大体系”为支撑的青少年阅读工程:动态精选的阅读产品体系、复合多元的校园书店体系、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体系以及专业引导的阅读教师培训体系。他表示,全民阅读是静水流深、润物无声的文化工程,出版人应持续深耕,以优质阅读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宋志军:出版者应发挥出版在传播中的引领力
宋志军提出,出版企业要在高质量服务阅读中实现转型成长,要做读者的阅读参谋,先解决好“读什么”和“怎么读”等基础性问题,打通“最初一公里”;要不断优化内容供给,并不断丰富内容的载体、呈现形式和应用场景;要积极参与城市阅读文化空间建设;要努力讲好阅读的故事、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故事,发挥出版的传播力、吸引力、引领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独特作用。“服务阅读实质上是跟各种传播媒介争夺时间和精力”,因此三联推出“三联领读计划”,邀请专家陪读者一起读书,“帮读者跨越阅读障碍”。
他还分享了三联在实体空间建设方面的探索,如在全国打造“三联之友文化空间”,并与湖北省新华书店密切磋商合作。他表示,出版者应从“纸质阅读产品提供商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型”,积极参与城市阅读文化空间建设,发挥出版在传播中的引领力。
黄国斌:在书中阅见长江、在行中传递书香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国斌在总结发言中说道,本次活动为出版界、学术界、文化界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推动长江文化传播和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长江文化的研究、阐释与传播,更好发挥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推出更多反映长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阅读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做优主业、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推进“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文化繁荣、国家强盛离不开阅读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出版界要继续携手同行,在书中阅见长江、在行中传递书香,共同为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一场文化对话让我们触摸历史,一场行业交流将带我们展望实践。”第一场沙龙让与会者感受到了长江文化如江水般绵长而深厚的生命力,第二场沙龙则转向出版发行领域的实践探索,共同探讨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路径。
本次“阅见长江·读书沙龙”活动,既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与共识凝聚。它展现了出版界、文化界推动全民阅读、传承长江文化的坚定决心与创新实践。既看见湖北深耕文化的“在地之力”,又把握全国阅读发展的“宏观之局”;触摸长江文化的“历史之深”,感知全民阅读的“实践之实”。未来,湖北将继续以长江文化为纽带,以阅读为桥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湖北智慧。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