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停战,还连夜跑到香港,顺嘴开了个玩笑:“如果我失踪了,那就是被跨省了。”当时大家都当段子听,觉得老罗还是老罗,幽默里带着犀利。可谁想到,这次他是真的心虚了。
一向嘴硬的罗永浩,终于有怕的时候了。
当年砸西门子冰箱,他没怕过;怼俞敏洪,他没怕过。可这次,面对西贝,他却选择了“停战”。
不仅停战,还连夜跑到香港,顺嘴开了个玩笑:“如果我失踪了,那就是被跨省了。”
当时大家都当段子听,觉得老罗还是老罗,幽默里带着犀利。可谁想到,这次他是真的心虚了。
老罗怕什么?
怕对手太硬。
这次站在他对面的,是餐饮行业大佬贾国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贾西贝”。身份不简单,不光是连锁餐饮的老板,还身兼副会长。这样的“大哥”,不是随便能得罪的。
于是,老罗第一次退缩了。
他自己也承认了。发微博时,他写道:想到某地“劣迹斑斑”的过去,心里确实犹豫。于是先在香港停了两天,又溜到日本,反复确认才敢回来。
这话的信息量不小——休战不是因为大度,而是因为怕。
而他的“怕”,其实挺现实。换谁,碰到行业巨头,都会掂量一下后果。
可老罗的性格,注定不会全盘示弱。
就像网友喊他“回来聊聊保健品”,尤其是忽悠老年人的那种。别人可能会客气几句,他偏不,他反问:“聊最黑的领域?还‘尽快回来’聊?你是怕没人想弄死我?”
看似玩笑,却透着心思。
一方面,他依然敢说敢怼;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有些事真碰不得。嘴硬背后,是心里打鼓。
所以,当他在上海喊出“我回来了,我爱上海”,不只是感性表白,更像是一种安全声明。选择上海,不是巧合。这里国际化、法治化,他觉得能给自己最起码的底气。
回国后,老罗第一时间干了什么?吃饭。
在微博晒了张账单:370块,七个热菜,一桌人吃到撑得揉肚子、翻白眼。
他感叹:“同样是连锁,同样开在商场,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转头又来一刀补的——
“很多用预制菜的餐厅老板说,连锁店为了统一口味,必须用预制菜。嗯,如果你们做不到,那就让别人来吧。”
这话刺耳,但扎心。预制菜本身没错,问题是,有的商家端出来当现炒卖,价格没降,体验还打折。老罗要骂的,就是这种“割韭菜”。
他不是反对预制菜,他反对的是欺骗。他常说一句话:“我不是道德楷模,但我有底线。”
这个底线就是,不赚黑心钱。
除了餐饮话题,老罗的债务又被翻出来了。
他干脆正面回应:“如果只还法律强制我个人还的那部分,五年前我就还完了。后面还的,都是法律上我不用还的公司债务。”
这句话,道尽八年心酸。
2018年,锤子科技资金链断了,他背上6亿债务。那时候他完全可以申请破产,把责任甩给公司,个人全身而退。可他没这么做。
他选择硬扛。
开直播、做综艺、接代言,什么挣钱快干什么。有人笑称他演了一部“真还传”。八年下来,他不是没有退路,而是偏偏选了最难的那条路。
这次被爆出的,是锤子科技(成都)的公司债务,不是他个人。但老罗依旧表示愿意还,只是“放在最后”。不是赖账,而是态度:我能还,但不接受被羞辱。
罗永浩不是完美的人。
他嘴毒、脾气大,怼媒体、怼同行,得罪人不自知。
可另一面,他也讲信用,有底线,敢担当。
他可以在最风光的时候跌倒,也能在最狼狈的时候站起来。
这次“外出避难”风波,可能只是他人生里又一次危机公关。但关键在于,他还是回来了,还敢面对,还能用幽默化解尴尬。
在这个人人都活在人设里的年代,他偏偏选择做那个“人不坏,嘴太毒”的老罗。正因为这样,他才一次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又一次次被原谅。
因为他让人看到,一个人可以跌倒很多次,却始终没有逃。
他可以是“行业冥灯”,但也是敢拍桌子、敢认账的创业者。
这才是罗永浩最可贵的地方。
他不是圣人,他有缺点,也会害怕。但他不逃避,不装腔。无论是砸冰箱、怼同行,还是背债还钱,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一个人可以不完美,但可以有底线。
这次罗永浩的“怕”,或许让不少人意外。
可仔细想想,这反倒更让他真实。一个动辄怼天怼地的人,也有心虚的时候,也要权衡利弊,也会求一个安全感。
可他依然选择回来,依然用玩笑面对,依然坚持那句老话:“我不是圣人,但我不逃。”
在浮躁的时代,这样的老罗,也许才更难得。
来源:今史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