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入校园,瓷韵润童心——《青花瓷的历史》主题讲座走进古现中心小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6:32 1

摘要:9月24日,烟台市文联文艺讲师团走进黄渤海新区——“文艺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十三场在烟台开发区古现中心小学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曲小倩老师受邀主讲,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融汇历史、艺术与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盛宴,生动揭开了那一抹蓝白相间的瑰丽画卷。

9月24日,烟台市文联文艺讲师团走进黄渤海新区——“文艺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十三场在烟台开发区古现中心小学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曲小倩老师受邀主讲,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融汇历史、艺术与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盛宴,生动揭开了那一抹蓝白相间的瑰丽画卷。

讲座伊始,曲小倩老师匠心独运,以英文“CHINA”一词巧妙破题,娓娓道出其与“瓷器”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瞬间激发了同学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浓厚兴趣。她从基础概念入手,通过互动抢答的方式,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辨析“陶”与“瓷”在原料、烧制温度、质地等方面的区别,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与欢笑声不断。

在同学们对瓷器有了基本认知后,曲老师将大家的视线引向了享有“瓷都”盛誉的景德镇。她详细阐释了一件精美青花瓷诞生的不易——从采石、制泥、拉坯、画青到施釉、烧成,往往需要经历多达七十二道繁复而精密的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汗水与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极致匠心。

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曲老师带领学生穿越元明清三代:从元代青花的豪迈奔放,到明宣德时期的典雅精致,再到清康熙朝的繁复华丽。当一件明成化年间“岁寒三友”纹青花梅瓶的高清影像投映时,孩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松竹梅的纹样不仅展现自然之美,更蕴含着中国人崇尚的气节与风骨。

“为什么青花瓷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面对提问,五年级学生李思睿举手答道:“因为它像一座移动的博物馆,把中国的故事带到了全世界。”这番回答让曲老师欣慰点头——孩子们正在理解文化传承的真谛。

理论讲解后,活动进入实践环节。学生们在美术老师指导下,用蓝色釉料在纸盘上绘制简笔纹饰。李梓萌同学创作了融合校徽元素的青花图案:“我想把学校的记忆也变成永不褪色的瓷纹。”

活动现场,曲老师还展示了现代青花瓷创新作品:印有航天元素的咖啡杯、融合卡通形象的花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让孩子们眼前一亮,深刻感受到古老艺术的生命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活动不仅是一节历史课,更是一次美育实践。当孩子们亲手触碰青花纹样时,文化自信便在他们心中自然生长。”

活动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展示着自己创作的青花主题画作,蓝白相间的色彩仿佛在诉说新的传承故事——青花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更成为跳动在校园生活中的文化脉搏。

此次“文艺家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它将非遗的种子播撒进校园,让古老的青花瓷艺术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动有效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与深厚底蕴。

采编:单品嘉 通讯员:尹文杰

来源:烟台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