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杨海灵 河北台记者魏娜 石家庄台记者陈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位于河北石家庄藁城区的西里村,大棚种植的平菇迎来采收期。特别策划《听见丰收》9月25日播出《“蘑菇村”里的致富能手》。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杨海灵 河北台记者魏娜 石家庄台记者陈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位于河北石家庄藁城区的西里村,大棚种植的平菇迎来采收期。特别策划《听见丰收》9月25日播出《“蘑菇村”里的致富能手》。
清晨五点半,走进西里村的平菇大棚,湿润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李士朋早已和工人们忙碌了起来。
李士朋:平菇生长速度快,如果采摘不及时,菇型就不好看。
李士朋种植的蘑菇品质上乘,口感鲜美,积累了很多固定的采购商。
今年38岁的李士朋种蘑菇已有十多年,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2011年大专毕业后,他选择回乡种蘑菇。从备料到采收,从通风到光照,再到温湿度控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早上的平菇采收完毕,李士朋准备更换一批新菌棒。菌棒是蘑菇生长的培养基,及时更换才能保证产量。
大棚外的院子里堆放着正在发酵的培养料——玉米芯和棉籽壳,这些是制作菌棒的原料。李士朋算了算时间,上午必须完成装袋、消毒和进棚。
上午10时,新一批菌棒已整齐码放进大棚,忙着搬运的李士朋早已满头大汗。
刚忙完自家棚里的活儿,李士朋又被请去村民家帮忙。在乡亲们的眼里,李士朋就是身边的“平菇专家”,大家亲切地叫他“朋朋”。
李士朋:这个已经绿了,影响产量,你把这个发绿的袋子挑到外面去,别让它把别的传染了。
下午3时,采购的小货车准时开到冷库门口,肥白鲜嫩的平菇陆续装箱登车。西里村共建食用菌大棚116个,年利润总额12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村”。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