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读懂丰收中国里的昂扬奋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9:52 1

摘要:“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粮食连年丰收,既有压力挑战中的担当作为,也有科技创新中砥砺前行,更有转型升级中的接续奋斗。

“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粮食连年丰收,既有压力挑战中的担当作为,也有科技创新中砥砺前行,更有转型升级中的接续奋斗。

丰收甜味中凝聚着责任担当。从2021年的严重秋汛,到2023年的黄淮遭遇罕见“烂场雨”,从2024年夏季的“龙舟水”“暴力梅”,到今年的持续旱情。面对压力挑战,各地担当作为,稳住了丰收好势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精准聚焦,政策举措集中发力。专家指导组、产业专家服务团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包片开展指导服务。“十四五”以来,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保持增长。迈步新征程,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挑战,要绷紧粮食安全之弦,端稳中国饭碗。

丰收喜悦中离不开科技支撑。各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丰收的成色更足。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实施,到酸化耕地治理,从量身定制专用复合肥,到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从推进种业现代化,到增产技术的广泛运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业科技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强劲引擎和根本动力。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过80%。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大事要事。各地要加快科技投入,让丰收的成色更厚实。

丰收答卷里映照着种粮人的接续奋斗。让有限耕地养活更多的人,要在转型升级中激发动力活力。各地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激活“三农”内生动力。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粮食安全持续向更高层次跃升。我国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雁阵”,全国110多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覆盖粮食作物达17.1亿亩次。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告别4亿人吃不饱的过去,迎来14亿多人吃得好的今天。大国粮仓根基稳固,展现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编辑:牛霄 校对:徐海鹏 责编:邓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四川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