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厂干翻欧美大牌!靠3D打印机年入10亿,全球100万台卖疯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4:55 3

摘要:可就是这样一家小厂,靠着3D打印机,把生意做到全球,年营收破10亿,硬是从代工厂跑成了跨境大卖。

在深圳,类似的工厂成百上千,平常人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

可就是这样一家小厂,靠着3D打印机,把生意做到全球,年营收破10亿,硬是从代工厂跑成了跨境大卖。

它的名字叫纵维立方(Anycubic)。

当初只给别人供零件,如今自己成了亚马逊榜单上的常客,还在创客圈、教育市场、手办社区里收获一批死忠粉。

这条逆袭路,既是一个品牌的成长史,也是“中国智造”在全球崛起的缩影。

01

纵维立方最早并不做整机,只是给别人供货。

那时候,中国3D打印机厂商还停留在打工仔角色,利润薄、没话语权。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

创始团队盯上一个机会:既然零件都能赚钱,为什么不做整机?欧美品牌的机器又贵又难用,如果能做出一款便宜又好装的机型,就能填补市场空白。

于是,第一代FDM 3D打印机面世。

2016年的 Anycubic i3 Mega 更是打出了名堂: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价格只要欧美品牌的一半。

它上线没多久,月销量就从几十台冲到3000台,一举杀入亚马逊前列。

这一次,纵维立方完成了从螺丝厂到品牌厂的身份跃迁。

靠一款爆品出圈不难,难的是走得长远。

纵维立方很清楚,必须持续在技术上加码。

2017年,它推出了第一台光固化打印机Photon,把原本高端的技术拉到消费级价位,一下子打开了新市场。

2021年,它联合德州仪器推出桌面级DLP机型Photon Ultra,把原本动辄上万元的技术压缩到几千元。

2024年,它发布龙门架式FDM打印机和多色打印机Kobra系列,解决了用户“只能单色打印”的痛点。

从FDM到光固化,再到多色,纵维立方逐步拓宽产品矩阵。

可以说,走的每一步都不是跟风,而是寻找市场的空档,把复杂的技术“消费化”,再通过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让它可负担。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02

要打进海外市场,光有产品是不够的,纵维立方深知,渠道才是真正的命脉。

它的第一步选择了亚马逊。

对跨境电商来说,这几乎是必经之路。

凭借性价比和稳定性,纵维立方的多款机型长期霸榜亚马逊榜单,成了海外创客的闭眼首选。

销量起飞的同时,也让品牌在全球范围迅速建立起知名度。

但它并没有把所有筹码都押在平台上。

很早,纵维立方就搭建了自己的独立站,用来沉淀用户和数据,避免被亚马逊的规则和抽佣牵着走。

与此同时,它还把精力放在YouTube、Reddit、Instagram等海外社媒上。

对创客群体来说,每一张打印成品的照片,都是天然的传播素材。

厂商只要把氛围营造好,用户自发分享的内容,就能变成免费的广告。

更关键的是,纵维立方并没有忽视售后和服务。

3D打印机不同于快消品,零件更换、维修保障缺一不可。

它在欧美、东南亚布局代理商和服务点,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这一步,直接增强了复购率和口碑。

从亚马逊到独立站,再到本地化服务,纵维立方把渠道和服务的三板斧磨得锋利。

正是这些组合拳,让一个深圳小厂的产品,在全球市场跑出了加速度。

从2017年到2024年,中国3D打印设备出口量从65.6万台飙升至377.8万台。

如今,一个月的出口量,几乎能抵过去一年的总和。

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拓竹科技……这些名字几乎垄断了入门级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厂商已经占到全球入门级打印机九成份额。

而且,需求早已不止极客玩具:教育实验室、珠宝定制、医疗牙科、小批量工艺生产……都在用3D打印机。市场边界还在扩张。

中国厂商的优势,在于供应链完整、成本控制强、技术迭代快。

欧美品牌高价低性价比的空间,正好被国产品牌一点点吞掉。

03

纵维立方的成绩的确亮眼,但光鲜背后,也藏着不少难题。

首先是售后。3D打印机毕竟是硬件产品,出问题几乎是必然的,喷头堵塞、平台损坏、零件更换,这些看似小毛病,却是海外用户最头疼的地方。

一旦服务跟不上,退货率和差评都会直线上升。

其次是技术。多色打印、云端固件升级,本来是纵维立方突围的利器,但这些新功能对稳定性的要求极高。

再往外看,竞争也愈发激烈。

拓竹科技凭借高端机型一炮走红,创想三维的营收早已突破20亿,整个行业进入白热化阶段。

纵维立方要想持续领先,就必须不断在研发和体验上下重注。

最后,还有跨境生意绕不开的风险。

汇率波动、物流延误、关税调整……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直接吞掉利润空间。

所以说,年入十亿看似风光,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纵维立方需要面对的不只是销量的持续增长,更是如何在技术、服务和市场风险中找到一条更稳健的长期之路。

纵维立方从一个零配件工厂起步,十年不到,成长为年营收超十亿的全球品牌。

这不仅是企业的逆袭,更是深圳制造的缩影。

哪怕是再小众的赛道,只要敢于切入、持续打磨,就有可能跑出大生意。

未来,中国3D打印机还会走向更多领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身边的饰品、家具零件,甚至医疗器械,都可能出自这些深圳小厂的打印机。

而纵维立方的故事,不过才刚刚开始。

来源:猫眼看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