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 2025年09月24日 21:15 近日,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内蒙古)首批入孵项目路演大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圆满落幕,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的“康法护苗”普法志愿服务项目从全区35个优秀入孵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为暖城再添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 2025年09月24日 21:15 近日,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内蒙古)首批入孵项目路演大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圆满落幕,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的“康法护苗”普法志愿服务项目从全区35个优秀入孵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为暖城再添一抹“法治亮色”。
七年深耕 志愿服务品牌迭代升级 七年来,康巴什区法院以法为纲、融爱于行,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司法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和百姓日常生活中。从2018年的一支26人讲师团起步,到如今辐射上万人的法治志愿服务网络,“康法护苗”已成为法院为民服务的一张“金色名片”,2025年4月,入选内蒙古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首批入孵项目。 立足教育名城定位,康巴什区法院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重点领域,全院17名员额法官“履新”法治副校长,通过学校“点菜下单”、法治副校长“精准配送”的方式,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让“少年的你”与法同行、向阳生长。
红色引擎驱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康巴什区法院充分发挥“康法先锋”红色+党建品牌效应,创新“365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警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院43名党员干警下沉服务一线,主题党日“开”在敬老院、“设”在校园操场、“办”在社区广场,推进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活动有机融合。 在案件审理中,始终贯彻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积极推行“诉前调解+关爱提示”“案后回访+法治宣传”工作举措,打造多方位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某学生因违反校规被开除学籍,承办法官6次赴校调处,最终学校变更处分,学生重返课堂。“康法护苗”三全工作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案例获评“2025年法治创新案例”。
织密“10分钟法律服务圈” 康巴什区法院通过聚合阵地、优化载体,形成多元志愿服务矩阵。整合党建活动阵地、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厅、哈巴格希法庭、人大代表“连心工作室”、政协委员“同心工作室”、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辖区街道设立的“连心法庭”等空间阵地,共同推进社会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专业服务,确保志愿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哈巴格希人民法庭运行全市首家节假日服务热线,提供立案登记、开庭、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工作日无法及时参与诉讼问题。诉讼服务大厅配备DeepSeek智能终端设备,设有“24小时自助法院”,配备休息座椅、除颤仪、日常药物、饮用水、雨伞等便民物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立案庭获评市级“青年文明号”。
精准服务 情牵“一老一小”特殊群体 “大爷,安全账户根本不存在!”——志愿者用乡音俚语拆穿保健品骗局,守护银龄“钱袋子”。 在2025年9月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的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结合校园霸凌、网络诈骗等真实案例以案释法,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样的场景在当地已成常态,仅2025年以来,已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30余场,惠及师生及家长超8000人次。
如今,“康法护苗”不仅是康巴什区法院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更是法治暖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靓丽名片。康巴什区法院将充分发挥“康法护苗”志愿普法项目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普法志愿队伍中,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人人崇法、人心思法、全民守法”的精神洒满暖城每个角落。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