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鲜少有人知晓,回溯60年前,中国在钻石领域还完全依赖国外技术。早年间,戴比尔斯集团通过大笔资金投入、收购南非钻石矿场等手段,成功掌控了全球钻石供应的命脉。
"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会用上镶钻的手机壳,或者用钻石涂层的餐具吃饭。"
在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现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佘丁顺教授以行业前沿者的视角,为众人勾勒出国产钻石产业发展的全新蓝图。
但鲜少有人知晓,回溯60年前,中国在钻石领域还完全依赖国外技术。早年间,戴比尔斯集团通过大笔资金投入、收购南非钻石矿场等手段,成功掌控了全球钻石供应的命脉。
之后他们又利用皇室成员和明星在大众心中的高影响力,通过广告宣传、电台广播、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让“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凭借这套组合拳赚取了巨额利润。
而普通人想拥有钻石,要么花天价买进口货,要么只能在拍卖会上“望洋兴叹”,国产珠宝在钻石领域,长期处于“失语”状态。
国产钻石产业的转折,始于中国科研团队的突破性成果。2019年,中科院首次成功“种”出达到宝石级别的钻石,经专业检测,其硬度、折射率等关键指标与天然钻石毫无差别,这一成果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鼓舞;随后,河南柘城扛起了推动国产钻石产业发展的大旗。
作为全国钻石产业的核心区域,柘城的钻石年产量从2020年的200万克拉猛增至600万克拉,占据全国钻石总产量的45%,为国产钻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落地应用,国产品牌开始在钻石市场全力突破。就像扎根河南柘城的高端品牌柘光,它没有走以往“溢价炒作”的老路,而是凭借“高性价比+个性化定制”的特色打开市场:一款3克拉VVS级粉钻项链,售价还不到10万元,不仅能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钻石的形状和参数,还提供IGI国际权威认证证书,以及免费清洗等贴心的售后服务。
“2025年,是中国钻石产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元年。”佘丁顺在大会上直言。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激光切磨技术,成功攻克了行业内的一项“卡脖子”难题。
有了这项技术,人工成本直接降低70%,30分以上的钻石就能实现自动化加工,国外在钻石中游加工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也被彻底打破。”
以往1克拉白钻的价格在8万到15万元之间,而柘光的同类产品只需要大约8000元;曾经200万元起售的3克拉粉钻,在柘光花不到10万元就能买到。
即便像桑切斯收到的、贝佐斯赠送的那颗价值1700万美元的50克拉大钻戒,在柘光购买也用不了100万元。
这样的市场变动,很快让国外钻石品牌陷入困境:到2024年底,在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的全球销售区域中,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是唯一一个销售额下滑的地区,整体销售额比上年减少7%,降至19.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33亿元)。
国际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戴比尔斯,在2024年里两次下调毛坯钻石价格,降价幅度达到10%-15%,即便用降价的方式试图提升产品竞争力,也没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京东商智的统计数据显示,柘光在平台定制钻石首饰榜单中排名第一,在整个珠宝行业的成交量排名里位列第二。
凭借“来图定制”“DNA毛发钻石”等新颖理念,再加上“7道人工复检工序”“14项售后服务保障”的品质把控,以及比国外品牌低90%的价格优势,柘光曾经创造过一小时内销售额突破六位数的成绩,累计营收超过1000万元,还被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第一高端定制钻石”品牌。
从跟跑到领跑,这个转变来之不易。佘丁顺透露,目前中国在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两项钻石关键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和全球其他国家竞争的实力,产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但目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建立起被全球认可的价格体系,以及彻底解决中游加工环节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问题。
在国产钻石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佘丁顺感慨地说:“中国已经从过去的钻石资源匮乏国家,变成了钻石产量丰富的国家,现在正朝着钻石产业强国的方向前进。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发现国产钻石的独特价值。”
来源:辉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