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起出门买菜;一起出门遛娃;走路时宝妈还挽着孩子奶奶的手臂;站在一起时,宝妈也会不自觉地把手打搭在孩子奶奶的肩上……
发现身边一位宝妈和孩子奶奶的关系特别好:
一起出门买菜;一起出门遛娃;走路时宝妈还挽着孩子奶奶的手臂;站在一起时,宝妈也会不自觉地把手打搭在孩子奶奶的肩上……
“哇,这婆媳关系也太好了,真令人羡慕!”内心不禁感叹起来。
后来和宝妈相熟后才知道,孩子的奶奶不是宝妈的婆婆,而是孩子的外婆,也就是宝妈的亲妈!
是啊,亲妈帮自己带娃,可以有效避免婆媳矛盾,宝妈能够更加安心放心地出门上班,家庭氛围也会更加和睦融洽。
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妈生孩子后,都是让自己的亲妈来照顾月子,上班以后也是选择让自己亲妈来帮忙照顾孩子。
不得不承认,外婆带孩子,好处真的很多,单说避免婆媳矛盾,就会让宝爸、宝妈、宝宝,以及婆婆,甚至公公等全部受益。
可是,外婆自己呢?有谁考虑过她们?
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付出的外婆,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当被问及到女儿女婿家带娃的真实感受时,两位外婆说出了心里话。
01
没有归属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做得不好
“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在女儿孕晚期的时候,我就住进了女儿女婿家,一直就是五年多,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
虽然女儿女婿一直提醒我‘把这当成自己家’,但是,我心里明白,这里不是我的家,我在这里只是一个‘客人’,我之所以来这里,只是因为心疼女儿,想要好好照顾我的女儿和外孙女。
在女儿家,不管是房间布置、生活习惯、带娃方式,甚至连一个水杯的拜访,我都要考虑女儿女婿的习惯和喜好。毕竟,我不是这里的‘主人’,毕竟我来的目的是为了替女儿女婿分担家庭重任的,而不是给他们制造麻烦、带来不悦的。
我曾试着和女儿表露自己‘要回家’的想法,可是,女儿表示孩子还小,她还在事业上升期,让我多帮帮她,我怎么忍心不帮呢?”
是啊,很多外婆到女儿家帮忙带孩子,总是把自己定位成“外人”,生活各处都是小心翼翼的,很难真正放松和安住。
另外,女儿结婚生孩子后,增添了多重的身份角色,不再只是母亲的女儿,而是有了更为亲密的伴侣和孩子,当女儿和丈夫、孩子一起亲密相处时,外婆往往被自然排除在外,这就更加强化了外婆内心的孤独感。
其实,外婆的所有付出,都是基于对女儿无私的爱,但是,这份爱却无法完全填补她在新环境中的身份认同缺失。
长此以往,这种缺乏归属感的状态,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消耗,需要引起重视。
02
身心劳累,总想着自己多做点,女儿就轻松点
“女儿和我说,她和婆婆相处得别扭、婆婆总是说家乡话故意不让她听懂,婆婆做饭也不好吃、衣服也不知道分开洗……后来,女儿想办法让婆婆回老家,让我过去照顾孩子。
自从我去了女儿家,女儿明显松弛了很多,每到周末,女儿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到自然醒,我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服,把孩子喊起来穿衣、洗漱、吃饭、出去玩;晚上看电视时,女儿会躺在沙发上,喊我给她端杯水;有时候,时间紧张,只做了一个菜的时候,女儿也毫不掩饰地耍脾气……
在女儿家带娃、做家务、照顾女儿女婿的生活琐碎,让我身心劳累,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总想着自己多做点,女儿就可以轻松一点。”
生活中,女儿“使唤”自己的妈妈,要比面对婆婆更加轻松自在,没有婆媳关系的压力。
但是,这种“无压力”却恰恰也是一种陷阱,它往往会导致女儿的情感索取变得理所当然,最终导致外婆身心俱疲。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讨论外婆带娃这一现象,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赞同,而是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让爱与付出流动得更自然、更温暖,让外婆的爱,成为孙辈成长的温暖底色,而非压弯她腰身的沉重负担……这需要每个家庭的智慧,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END—
来源:夏沫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