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老罗自己也没想到,他无意间踹散了资本苦心经营了三十多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3:46 1

摘要:有人骂西贝把莜面做成了罐头味,有人骂罗永浩给资本站台,骂到最后,大家发现真正生气的是:原来下馆子也能被“骗”。

“锅气”突然成了互联网最热的词,48亿次播放,全是骂。

有人骂西贝把莜面做成了罐头味,有人骂罗永浩给资本站台,骂到最后,大家发现真正生气的是:原来下馆子也能被“骗”。

不是嫌预制菜便宜,是嫌它偷偷端上桌,还按现炒的钱收。

先别急着站队,把账算清楚。

一份青椒土豆丝,餐厅自己切自己炒,人工+燃气+损耗,成本8块5;换成预制袋,加热三分钟,成本4块1,省下的4块4可不会退给你,而是直接变成利润。

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后厨从八个人砍到三个,人力成本直接打六折。

省下来的钱,也没见给服务员涨工资,倒是客单价悄悄涨了两成——“房租高啊”,成了万能理由。

有人嘴硬,说只要好吃就行。

可数据啪啪打脸:艾媒今年Q1的调研,67%的人要求“现炒必须挂牌”,说白了就是不信任。

抖音上最火的一条视频,up主把预制宫保鸡丁倒进铁锅,猛火翻炒三十秒,出锅照样没镬气——“香是香,就是像空姐的微笑,标准,但假。

”评论区一句“吃得出孤独味”,点赞破百万。

最魔幻的是,一边全民骂,一边市场还在涨。

去年预制菜市场5165亿,只是增速第一次踩刹车,降了12%。

资本早就嗅到味道,市盈率从56倍砍到28倍,股价腰斩比青菜隔夜还快。

西贝急了,掏3.2亿把中央厨房装上直播摄像头,24小时“云监工”,试图告诉大家“看,我们没加防腐剂”。

可网友不买账:我要的是楼下小馆子里那个系着围裙的大叔,不是穿无尘服的机器人。

罗永浩更精,转身和头部预制厂合作,推“透明标签”——配料表、生产日期、复热曲线全扫码可见。

嘴上说着“让行业干净”,身体却很诚实:流量吃完,顺势带货。

有人骂他打脸,有人夸他真香,反正黑红也是红。

真正让老板们坐不住的,是盒马把“拒绝预制菜”做成专区,生鲜销量直接翻两倍;美团悄悄上线“锅气优选”,贴标签的商户订单涨27%。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我可以接受你效率低,但别把我当傻子。

代际差异也赤裸裸。

90后58%接受预制,70后只有29%。

父母辈宁愿大排长队,也要听那一声“刺啦”下锅,说那是“生活的动静”。

年轻人图方便,微波炉叮三分钟搞定,但过年依旧回家包饺子——嘴上妥协,身体诚实,仪式感全留在团圆那一顿。

监管终于出手。

去年12月的新规直接封杀防腐剂,今年1月正式落地,等于告诉厂家:别指望靠添加剂续命。

可标准依旧尴尬:184项行业规范里,只有23%提到“风味评价”,翻译成人话——只教你怎么“安全”,不教你怎么“好吃”。

最有趣的是“智能炒菜机器人”突然走红。

海底捞的“云厨1号”5分钟复刻麻辣香锅,锅温曲线模仿老师傅,误差不超过两度。

看似妥协,其实是资本的新故事:标准化+现制,既想保住“锅气”,又想继续省人工。

只是不知道,当厨房只剩机器,香味里会不会也飘出一股代码味。

所以,这场撕×根本不是“预制”与“现炒”的战争,而是“谁有权利定义好吃”。

资本说效率,顾客说情绪;厂家说成本,舌头说记忆。

当48亿人一起刷“锅气”,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选择权——不想吃可以拒绝,想吃也能吃得明白。

下次进馆子,如果服务员端上青椒土豆丝,不妨先问一句:

“这是现炒,还是复热?

别嫌麻烦,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给想要的世界投票。

来源:直爽饺子aaCZ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