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富养女”?向太第一次见14岁的刘亦菲心中才有了答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3:27 1

摘要:14岁就被向太盯上的女孩,如今成了学术圈拿来当教材的“富养”样本——这剧情比电视剧还带劲。

14岁就被向太盯上的女孩,如今成了学术圈拿来当教材的“富养”样本——这剧情比电视剧还带劲。

向太最近在直播间又cue到刘亦菲,一句“她14岁那股独立自信的劲儿没变”,直接把网友拉回2002年。

那年向太去《金粉世家》探班,一眼锁定客串的小龙套,想签她,被刘妈妈一句“孩子先读书”挡回去。

如今回头看,这拒绝简直神操作:要是当年签了,神仙姐姐可能就变成了“港圈流水线玉女”,哪还有后来横扫亚洲的赵灵儿?

刘妈妈的“富养”确实野。1998年,北京房价两千块一平,她花三万给10岁的刘亦菲请外教,一周三堂艺术史,学完还要写千字小论文。15岁不到,小姑娘把《红楼梦》翻烂三本,边读边用日语批注“黛玉的作,是贵族最后的体面”。

这操作放现在,小红书博主得抄爆。

更离谱的是马术课。

刘妈妈不教压浪、不教跨越,先让女儿刷三天马厩,理由是“先闻够马粪味,才知道什么叫生命平等”。

后来刘亦菲拍《花木兰》,骑马戏一条过,外媒夸“东方公主自带骑士精神”,她私下吐槽:“可能因为我真的铲过屎。

向太没等到的人,成了教育白皮书里的标杆。2023年《高净值家庭子女教育报告》偷偷把刘亦菲写进脚注:92%受访富豪承认,精神投喂比砸钱买爱马仕有用。

报告主编私下跟助理嘀咕:“我们调研了五百个富二代,就她一个把‘富养’养出了仙气,其他人只养出了脂肪肝。

当然,也有人翻车。

同一批样本里,某地产大佬按同款配方养女儿,钢琴马术艺术史全安排,结果姑娘18岁休学去冰岛找极光,说“要寻找真正的自己”。

老父亲气得拍桌子:“老子花两千万,就养出个北极野人?

所以啊,向太当年没签成,未必是损失,倒是给内娱留了个活标本:原来“贵”不是背限量包,是15岁读红楼能读出阶级焦虑;不是晒马术头盔,是铲马粪时顺手看透生命本质。

如今29年过去,向太在直播间卖珠宝,刘亦菲用三种语言背《葬花词》给外媒听——两人隔空同框,像给所有焦虑的爸妈打了个样: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有说“不”的底气,也有把“不”变成“更好”的本事。

至于那些还在纠结“到底学钢琴还是学击剑”的家长,别问了。

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先陪娃铲三天马粪?

不愿意的话,不如承认——我们羡慕的从来不是刘亦菲,是那个敢让她慢生长的刘晓莉。

来源:杨枝甘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