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干小学营养教师这行有段时间了,见过太多孩子在饮食方面存在问题。就拿早晨来说,很多家长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孩子也跟着着急忙慌。不少孩子随便吃两口面包,喝杯牛奶,就匆忙赶去学校。课间休息或者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又总往小卖部跑,薯片、辣条、糖果成了他们的最爱,正餐反倒
我干小学营养教师这行有段时间了,见过太多孩子在饮食方面存在问题。就拿早晨来说,很多家长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孩子也跟着着急忙慌。不少孩子随便吃两口面包,喝杯牛奶,就匆忙赶去学校。课间休息或者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又总往小卖部跑,薯片、辣条、糖果成了他们的最爱,正餐反倒吃得很少。时间久了,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出状况,不是长胖,就是营养不良。
这些问题可让家长和老师们犯了难。家长们想让孩子吃得健康,却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老师们在学校反复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却不当回事。其实,培养孩子对健康饮食的热情,得从生活场景切入,我总结出了三个维度的方法。
接下来就说说这个三维培养体系。家庭场景、教育场景和社会实践场景,它们就像紧密协作的伙伴,共同助力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在这儿可以建立亲子烹饪日,用趣味互动替代说教;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能采用游戏化学习;社会实践则能让孩子把在家庭和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组织超市食材探险、校园小菜园种植,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触摸的体验。这三个维度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先说说家庭场景。为了能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互动中更好地实践健康饮食,我准备了5个亲子互动菜谱和采购清单。第一个是蔬菜鸡蛋饼,需要准备鸡蛋、面粉、胡萝卜、西葫芦、盐、食用油。先把胡萝卜和西葫芦擦成丝,和鸡蛋、面粉、盐搅拌在一起,加点水调成面糊。平底锅刷上油,倒入面糊,摊成薄饼,小火煎至两面金黄。第二个是水果酸奶沙拉,准备各种喜欢的水果,像苹果、香蕉、草莓、蓝莓,还有酸奶。把水果切成小块,放入碗中,浇上酸奶,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虾仁豆腐煲,食材有虾仁、豆腐、木耳、葱花、生抽、蚝油、盐、淀粉。豆腐切成小块,虾仁用盐、淀粉腌制一下。锅中倒油,放入葱花爆香,加入虾仁翻炒至变色,再放入木耳和豆腐,加入生抽、蚝油、盐和适量的水,小火炖煮一会儿,最后勾芡收汁。第四个是玉米胡萝卜排骨汤,玉米、胡萝卜、排骨、姜片、料酒、盐。排骨焯水后,和玉米、胡萝卜、姜片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料酒和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一个多小时,最后加盐调味。第五个是南瓜红枣粥,南瓜、红枣、大米。南瓜去皮切块,红枣去核,和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说完家庭场景,再看看教育场景。我给学校设计了食育课程周计划表。周一安排的是食物颜色分类挑战。我会准备各种颜色的食物卡片,让孩子们把卡片按照颜色分类,然后告诉他们不同颜色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周二是营养金字塔拼图,把营养金字塔分成几个部分,让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拼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了解到不同食物在饮食中的比例。
周三是健康饮食知识问答,我会准备一些关于健康饮食的问题,让孩子们抢答,答对的有小奖品。周四是美食分享会,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做的健康美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周五则是总结回顾,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一周学到的知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社会实践也不能少。我会组织孩子们去超市进行食材探险,让他们认识各种食材,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还会在校园里开辟小菜园,让孩子们亲自种植蔬菜,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他们能亲身感受到食物的生长过程,也会更加珍惜食物。
为了让孩子能长久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我做了一个21天习惯养成追踪表。在这21天里,孩子每天都要记录自己吃了哪些健康食物,有没有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记录给予鼓励和指导。要是孩子连续21天都坚持得很好,就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比如一本喜欢的书或者一个小玩具。
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执行这些方法时也有不同注意事项。低年级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决策和实践中。培养孩子对健康饮食的热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努力,通过这些方法,让孩子在成就感中自然形成饮食认知。
来源:健康生活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