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邢海泉,女,1949年1月生,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区楼门长、居民。15年来,邢海泉化身“闺蜜”,从日常生活到心理关怀,悉心照顾帮扶聋哑邻居,帮助其走出生活的阴霾,用平凡的举动传递着爱与温暖。
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人榜”
北京市候选人建议人选事迹展播
助人为乐
邢海泉,女,1949年1月生,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区楼门长、居民。15年来,邢海泉化身“闺蜜”,从日常生活到心理关怀,悉心照顾帮扶聋哑邻居,帮助其走出生活的阴霾,用平凡的举动传递着爱与温暖。
从偶然翻译到暖心守护
2010年,刚退休的邢海泉搬进京畿道社区,很快成为了社区志愿者。一次偶然机会,她结识了家住10号楼的崔希茹。
崔希茹天生聋哑,老伴儿走的早,儿子身体不好,老人一直自己住。那一天,崔希茹因为家里房子的问题,和兄弟姐妹闹了些不愉快,来找社区人员倾诉。可是比画了半天,工作人员也没弄明白她在说什么。他们想到了热心肠、会手语的邢海泉。邢海泉退休前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残疾人是她的主要服务对象,能熟练地运用手语。
邢海泉阿姨上门探望聋哑阿姨崔希茹
“我马上过去!”邢海泉得知后二话没说,立即赶到社区,当起了翻译。邢海泉比崔希茹大一岁,她耐心倾听着崔希茹的“诉说”,渐渐了解这位老姐妹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崔希茹独居一人,交流障碍致使她日常坐车、买菜都非常困难,生活十分苦闷。邢海泉陪她“聊”了半天,开解她宽慰她,崔希茹的情绪渐渐好了起来。临走时,邢海泉还不忘叮嘱社区工作人员,“我以前常与聋哑朋友们接触,他们心眼实,但因为沟通不顺畅,有‘小脾气’。以后崔希茹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你们随时跟我说。”
将心比心担当闺蜜“守护星”
有了语言优势,邢海泉凭着耐心与热心,渐渐走进了崔希茹的世界。小区里,邢海泉只要出来散步、聊天,总会惦记着崔希茹。只要两天没见,邢海泉就会上门看一看,“怎么这么久没出门?”赶上崔希茹身体不舒服,或家里有事需要帮忙,邢海泉几乎每天都会上门看望她,照顾她。平时怕崔希茹闷在家里难受,邢海泉还经常带着崔希茹出去玩。颐和园、北海、天安门、农贸大集……日复一日,邢海泉和崔希茹成了亲密无间的“老闺蜜”。有了邢海泉的陪伴,崔希茹能到公园看花开,到农贸市场买东西,有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
邢海泉阿姨上门了解聋哑阿姨生活状况陪她聊天
邢海泉不仅是崔希茹的“老闺蜜”,更是“守护星”。她会定期上门检查水电表和燃气阀门,还与崔希茹定下三条约定:出门带钥匙、做饭记关火、看好水龙头。这三条提醒一直贴在崔希茹家的玄关和门上。
“真心换真心。你对她好,她就会对你好。”邢海泉说,“一出门,她就紧紧挽着我;有时我鞋带松了,她马上帮我系;下午出去,总会问我饿不饿,要买东西给我吃。”
一起融入大家庭
邢海泉说:“我不仅要帮着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要帮她融入社区大家庭。”每次社区有活动,邢海泉就领着崔希茹一起去。手工制作活动时,邢海泉坐在旁边,和她一起做手工。社区老年运动会,邢海泉全程陪伴,鼓励崔希茹参与各项运动。曾经愁眉不展的崔希茹逐渐开朗起来。
邢海泉阿姨陪同聋哑阿姨崔希茹参加社区手工制作活动
这些年,总是有邻居开玩笑问邢海泉:“你天天照看她,一个月给你多少钱啊?”还有人问:“万一你把她带出去,摔倒了或出个事咋办,怕是担不起这个责任呢!”邢海泉笑着说道:“能住在一个小区是缘分,她有困难我必须伸出手,我愿意照顾这个妹妹。”
“比亲姐妹对我还好。希望下辈子我们还做姐妹,我来守护你。”崔希茹比画着回应道。
邢海泉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成为社区温暖与关爱的传递者。她与崔希茹的暖心相伴,不仅成了邻里守望的一段佳话,也带动越来越多居民加入互帮互助、关爱特殊群体的行列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