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国家”正在地面上消失!联合国喊建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22:45 1

摘要: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变得“面目全非”。《经济学人》最新深度报道,尽管英国、法国等国(唯独美国除外)正摩拳擦掌准备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但真实世界里的“巴勒斯坦国家”却在血与火中逐渐“隐身”,只剩下零星残影。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个人观点

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变得“面目全非”。《经济学人》最新深度报道,尽管英国、法国等国(唯独美国除外)正摩拳擦掌准备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但真实世界里的“巴勒斯坦国家”却在血与火中逐渐“隐身”,只剩下零星残影。

如果你想一睹“巴勒斯坦国”仅存的痕迹,请前往拉马拉(Ramallah)。三十年来,这里一直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未来巴勒斯坦的“准政府”——的行政象征。加沙已被以色列军队轰炸成废墟,然而拉马拉,这座耸立在耶路撒冷之上的山城,依旧有着迷人的街巷和新开的酒吧、咖啡馆与闪亮的政府大楼。但真实的拉马拉,却如同一座“骗局村”(Potemkin village),外表光鲜,内里千疮百孔。

夜幕降临,以色列士兵时常开着插着以色列国旗的吉普车绕着PA总统府——穆卡塔(muqata)——耀武扬威,嘲笑其无能;白天,枪声也不时在城市中心回响,恐惧无处不在。

更可怕的是,以色列官员正对巴勒斯坦展开一场赤裸裸的经济战争!自1994年建政以来,PA就靠以色列港口代收的关税为生。如今,以色列现政府直接掐断了这条生命线。官员工资被砍一半,拖欠成常态,学校开学被迫推迟,公务员甚至被要求一周上两天班。

而灾难远未结束!巴勒斯坦银行体系和以色列死死捆绑,如今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竟下令以色列银行断绝与巴勒斯坦银行的业务往来,企业无法结算来自以色列的货物。连第二次起义(intifada)最黑暗的日子里,以色列的集装箱都还能进西岸,但现在,这一切也在萎缩。“再过几个星期,我们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和汽油都要断供了。”巴勒斯坦货币管理局局长Yahya Shunnar痛苦直言。以往巴勒斯坦还能靠劳工进以色列打工维生,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后,这条路也被以色列彻底封死。

离开拉马拉市区再走两英里,连“自治”的表象也荡然无存。以色列封锁墙强行切断了巴勒斯坦宣称的首都东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穿越这道障碍前往约旦河西岸腹地,路上不仅拥堵严重,还随时面临军事封锁,原本几分钟的旅途,动辄耗上数小时。

“你的土地就是我的土地!”

一旦闯过封锁,风景竟然彻底变了味!路旁竖着钢铁制成的大卫之星,公路上贴满希伯来名字:“犹大之心”(Heart of Judah)。路标只指向犹太定居点,不见巴勒斯坦村镇。甚至连阿拉伯语地名也被涂黑抹掉。希伯来语广告牌高调致敬“山头青年”(Hilltop Youth)——这些极端犹太人如今以“清理阿拉伯人”为己任。

这些定居者疯狂加速“蚕食”土地。按规定新建定居点手续繁多,他们干脆直接建立“农业哨所”,2018年以来数量暴涨四倍,如今已覆盖西岸14%的面积(数据来自以色列观察组织Kerem Navot)。这些牧羊人暴力程度令人发指,以前甚至被以军视为“危险份子”。过去政府痛斥其行为为“犹太人施暴的种族清洗”(pogroms),如今却发枪、发制服,还提供水电、围栏和军队保护。只要他们烧毁、毁坏巴勒斯坦橄榄林和水井,官方统统视而不见。

以色列的军事路障遍布巴勒斯坦城市、乡村与村落,西岸被撕裂成一座座“孤岛”。12年前,拉马拉卫星城Rawabi曾被誉为巴勒斯坦精英的梦想,投资10亿美元建成,巨幅巴勒斯坦国旗、可俯瞰特拉维夫的剧场闪耀一时。如今,定居者经常闯进来,撕烂国旗。进城路上,以色列士兵对外媒记者直接威胁:“滚回去,否则开枪!”

东耶路撒冷,这座巴勒斯坦“理想中的首都”,45年前就被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符号早被清洗殆尽。敢卖带巴勒斯坦国旗封面的书的书商会被捕,被指控“协助恐怖主义”。原本直通伯利恒和希伯伦的路,如今已被封死。要去这些圣地,只能绕道犹太旷野的一处荒凉检查站。

8月20日,以色列还批准了E1定居点群建设,首批3400套住房,将从中间把西岸一刀两断(详见《经济学人》地图)。拉马拉与伯利恒,将如西岸与加沙一样,变成再也无法往来的“陌路”。

PA曾经寄望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占总人口20%)为他们“说话”,如今随着犹太至上主义者的崛起,这些非犹太公民的影响已被极度边缘化。每逢大选,就有越来越多的极端声音叫嚣要剥夺阿拉伯公民投票权。

而PA本就脆弱的威望,在加沙惨剧中更近乎崩溃。一名西方评论员震惊披露,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Mahmoud Abbas)最近外访时,“对加沙平民苦难只字未提”。以色列、哈马斯和美国早已把PA排除在谈判之外,无人愿见其重返加沙。拉马拉的安全高官自己都承认:“我们连西岸都管不了,还谈什么统治加沙?”

阿巴斯在巴勒斯坦国家“土崩瓦解”的过程中,竟然“举白旗”,让最亲近的人都目瞪口呆。《经济学人》引述驻拉马拉外交官痛斥:“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本该是阿巴斯的荣耀时刻,可他身边的人仿佛全都睡着了。”阿巴斯自战争爆发后,唯一一次媒体专访,还是在中国官媒,且“基本是闭着眼睛”。

联合以色列,阿巴斯亲手拆解了本应成为主权国家雏形的巴勒斯坦机构。2007年解散议会,这位89岁的老人已连任21年,靠总统令一言堂,扼杀一切舆论。全球为巴勒斯坦呐喊,但在阿巴斯治下,抗议声几近绝迹。

即便西方国家承诺“建国”,越来越多巴勒斯坦人已不再幻想。加沙地带的毁灭,让人们彻底丧失了武力抗争的希望。西岸压力山大,但与以色列军队和定居者正面冲突的意愿已大为减弱。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后,其支持率曾短暂反弹,如今在医生、律师协会等组织的选举中,法塔赫(Fatah)几乎横扫哈马斯。

“逃离”成了最现实的选择。约旦首都安曼的房产中介爆料,涌现大量西岸客户购房,只为多一份安全感。还有人盯上了能“买房快批护照”的欧洲国家。留在西岸的人,也只关心眼前苟活,不再奢谈未来。他们唯一的祈愿,就是“炸弹、士兵、定居者的恐怖”快点结束。

与以色列“合作”?更可怕的现实浮现!

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部分巴勒斯坦人竟开始幻想与以色列“直接合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inyamin Netanyahu)团队竟然公开讨论要在希伯伦(Hebron)建立所谓“酋长国”,脱离PA,直接归以色列管辖。这意味着西岸最大城市、经济重镇、最重要的税源将被彻底从PA手中夺走,为整个西岸彻底“染蓝”铺平道路。

可悲的是,这一想法竟然在本地赢得不少支持者。至少现在,许多希伯伦人只要能留在土地上,宁可与以色列打交道。他们本就对PA毫无好感,掌控当地经济命脉的家族、商人一直都是“交税交得很不情愿”。甚至有人嘲笑:“伦敦的巴勒斯坦国旗都比希伯伦多!”与以色列银行直接交易,将极大便利生意。一些商人已经开设了以色列银行账户,还有人幻想着“申请以色列护照,成为以色列公民,彻底逃离这个牢笼,迎接游客、自由出行”。

和加沙被屠的惨剧比起来,直接受以色列统治竟成了“看起来没那么糟”的选项。如果真搞公投,让以色列直接管,或许还真有不少人愿意投赞成票!

但现实更残酷。以色列犹太社会如今反对融合的情绪空前高涨。5月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以色列人主张驱逐已经拥有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更有高达80%的人支持将加沙巴勒斯坦人全部逐出——是20年前第二次大起义巅峰时期的两倍。许多巴勒斯坦人担心,以色列会在西岸重演加沙的血腥清洗。“纽约的狂欢,我们在伯利恒却毫无感觉。”一位杂货店老板一语道破:“我们早已明白,每一次‘美好变革的承诺’,最终都只会带来更糟的变化。”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