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人员 一个不落下 !惠州各县区落实超强台风“桦加沙”防御措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6:58 1

摘要:连日来,我市各县区严阵以待,全面落实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各项防御措施。9月23日,各县区党员干部继续坚守一线,把防台风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他们深入基层,冲锋在前,做好防台风宣传、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工作,指导群众科学防风避险,动员全民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以赴把超强

连日来,我市各县区严阵以待,全面落实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各项防御措施。9月23日,各县区党员干部继续坚守一线,把防台风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他们深入基层,冲锋在前,做好防台风宣传、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工作,指导群众科学防风避险,动员全民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以赴把超强台风“桦加沙”的防御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到位,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迅速转移

妥善转移群众 开放安全避难场所

在这次台风防御工作中,各县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把保障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彻底做好人员转移工作,切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大亚湾霞涌第一小学被暂时设为应急综合室内集中点,妥善安置群众110余人。9月23日晚7时许,在用过晚餐后,被转移安置在此的群众,有人躺在铺好的席子上休息,有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轻声聊天。几位湖南籍外来务工人员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我们在这里特别有安全感,吃的喝的都不缺!”大亚湾区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各应急综合室内集中点的物资、人员均到位,“我们在这里24小时值守,方便有需要的群众紧急避难。”目前,全区已开放应急综合室内集中安置点24个,最多可安置82840人。截至9月23日18时,全区应转人数22381人,已转22381人,转移安置工作100%落实。

大亚湾霞涌第一小学被暂设为安置点,妥善安置110余人。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摄

9月22日以来,惠阳区淡水街道通过“拉网式”排查,做到“见房必进、见人必宣、有患必转”,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准备。截至9月23日16时,淡水街道已转移6752人。纵观全区,惠阳全力以赴防御台风“桦加沙”,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和应急避难场所开放,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目前,惠阳区已经转移群众4.9万人,207个避难场所全部开放。

在惠东县,港口、平海、巽寮等沿海乡镇自9月22日起开启危险区域人员的转移工作。今年52岁的盛秀明在惠东打鱼已经18年。他现在居住的房子比较旧,存在安全隐患。9月22日中午,工作人员动员他和家人到位于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大澳村的惠东县灾害庇护中心暂避。安置妥当后,他安心地表示:“这里很安全,还有吃有喝的,很放心。”截至目前,惠东全县转移42536人,开放了应急安置点377处。

惠城区的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也妥善进行。“饭菜热乎可口,住在这里我们也很安心。”9月23日傍晚,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小铁村山子小学应急安置点,工作人员为转移人员安排了热气腾腾的晚饭。惠城区横沥镇在转移人员过程中,对于行动不便的危房住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老年群体,通过协调辖区卫生院,将他们转移至卫生院安置、治疗,确保特殊群体、老年群体生命健康安全。记者获悉,惠城区共转移群众13628人,已开放266处应急避难场所。

9月23日,博罗县镇村干部迅速下沉各村(社区),全面排查辖区的重点区域场所和重点人群,妥善转移群众,开放安全避难场所。“阿叔,生命最重要,把门锁好,跟我们走。”当天下午,博罗县公庄镇坝子村的村干部、社工开展进一步巡查时,发现独居老人许伯仍在家中未转移。经了解发现,老人觉得台风还没来,又怕家里丢东西,不愿转移。于是,村干部对其进行反复劝说,成功将老人劝离,安排到就近亲戚家暂住。当晚,在博罗县园洲镇九潭社区临时转移安置点内,被转移安置的群众领取了热乎的晚餐,有序就餐。

“台风要来了,风大雨大,这两天尽量不要出门了。”连日来,仲恺各镇街全面开展困难群众安全排查,重点走访低保户、特困人员、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全力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构筑起抵御台风的安全屏障。在仲恺高新区潼湖平塘二号桥附近,现场广播持续提醒市民远离水域。就在8月初,这一片区域曾因持续强降雨导致最高水位超过9米,达到历史峰值。此次面对台风“桦加沙”,当地已全面展开防御工作,并及时动员周边工地、菜农、养殖户等人员前往安置点。截至9月23日20时,全区共转移15079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弱势群体不能落下。龙门县针对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各驻村工作组开展“敲门行动”,敲开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的家门,用方言耐心讲解台风危害和避险措施,反复叮嘱安全事项。一句句贴心的提醒,不仅让老人们暖了心,更打通了防风防汛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全民参与

筑牢防汛堤坝 防止海水倒灌

台风防御,全民参与。

9月23日早上,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旁街的商户在进行抵御台风的准备。只见他们用木板或者铝合金板挡住门口,然后用水泥或者玻璃胶密封,门口立即建起了四五十厘米的防水墙,还有商铺直接用砖头砌出一堵半米高的墙。

台风遇上涨潮,最怕的就是海水倒灌。因此,惠东沿海乡镇9月23日上午就开始准备沙袋,其中巽寮准备了4000个防水沙袋,分发给各村,落实好装沙防汛工作,防止海水倒灌。港口也准备了数千个沙袋,用于靠海商铺以及居民防风防海水倒灌。港口海旁街的街户钟先生告诉记者,遇上涨潮,海水很容易就漫上街道,造成货物被淹等情况。“加木板和堆沙袋是我们提高防御水平的重要举措。”与海旁街不同的是,位于X213港口路段的沿街商铺则用泥头车堵门。据介绍,泥头车可以很好地挡住台风对商铺玻璃门窗、招牌等的毁坏。

惠东县铁涌新寮小学校门口堆放沙袋防止积水倒灌。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龚晓露 摄

惠东港口英雄民兵连驻地附近街道,大型车辆停在商铺门前筑牢防风屏障。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通讯员钟财美 摄

惠阳区全力做好淡水铁桥的防风防洪工作。9月23日中午,惠阳区发布《关于淡水铁桥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知》,当天13时对淡水铁桥实施封闭管制,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惠阳区应急救援大队运送防汛物资奔赴淡水铁桥,在铁桥两侧安装可移动式的防洪插板,防止淡水河水位上涨引起的河水倒灌。

惠阳区应急救援大队在淡水铁桥两侧安装防洪插板,防止水位上涨引起河水倒灌。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摄

在大亚湾霞涌街道霞新村,从海边进村的主干道已用沙袋筑起一道防汛堤坝,还在堤坝外围设置了警戒线。居民也通过各种方式防范台风,在家门口堆起沙袋,仔细检查家中门窗是否牢固,提前储备好生活物资和应急用品。此外,9月23日下午,为筑牢石化园区安全屏障,大亚湾消防救援大队前往石化区滨海大道执行海堤加固任务。消防队员分片包干,采用沙袋堆叠方式对石化园区防潮堤、海闸等关键设施开展堤坝加固作业。经过5小时不懈努力,成功完成海堤加固任务,确保在台风来临前落实所有防护措施。

在龙门县地派镇合子村委会门口,一场紧张的沙包堆垒战正有序展开。大家有的挥铲装沙,有的搬运码放,一个个装满沙子的蛇皮袋被整齐堆叠,很快形成一道道防护墙。“这些沙包是防止雨水倒灌的‘硬屏障’。”一名村干部擦着额头的汗水说,大家抢在台风来临前赶工,只为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

排查隐患

逐一排查 把防台风工作落实落细

台风防控工作要落实落细,排查工作是基础,也是关键。

9月23日下午6时许,大亚湾霞涌海韵广场海面风浪不断加剧,一道道大浪裹挟着海水从远方翻涌而来,拍打在岸边的海堤上,溅起数米高的白色浪花,声势浩大,让人直观感受到台风临近的威力。广场边缘早已拉起了醒目的警戒线,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往返巡查,喊话劝离近距离观浪群众。

连日来,惠阳区市政工作人员对城区道路树木进行逐一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行道树开展加固和枯枝清理作业,降低行道树对行人、车辆和建筑物的威胁。同时对秋长白石沿湖路的下水道管网进行清疏工作,中山路、大埔南路等城区市政道路的雨水箅子、各易积水点,以及各河道的鸭嘴阀、拍门等关键排水部件也同步进行防风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清理堵塞物,全力保障排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台风期间城市内涝风险。惠阳各镇街也积极落实防台风各项措施。如淡水街道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淡水河河堤两侧安全情况等进行拉网式排查。

惠阳区应急人员临时下降高杆灯,防范灯体坠落。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叶宏辉 摄

连日来,龙门县麻榨镇严阵以待,认真开展临灾排险,坚决落实人员转移,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准备。麻榨镇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排查队伍,沿着增江岸边查看水位变化,钻进水利工程现场检查设施隐患,在山洪地质灾害点、易涝低洼点、在建工地等风险区域逐一标记、即时整改。

博罗县各镇街党员干部深入各村(社区)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江河堤防、水库山塘、野景点、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在建工地、户外广告牌、临时构筑物等重点部位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隐患排查。

博罗县集结应急力量进驻横河镇,助力防风防汛。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横河宣 摄

惠东县迅速响应,县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提前部署,联动出击,全面开展防风安全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

仲恺高新区自9月21日起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拆除护栏广告牌,加固板房、人行天桥亚克力板,修剪加固行道树等。同时,区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体育馆于9月23日中午12时起暂停开放。

仲恺惠环街道对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做好树木加固防护。 惠州日报记者钟玮 通讯员李凯琪 摄

与此同时,各县区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如惠城全区区级应急救援力量851人、镇(街道)级应急救援力量390人、前置应急救援力量255人,全方位做好物资储备和通信设备畅通准备。惠阳全区77支应急救援队伍2886名党员干部均整装待命,储备区级救灾物资4万余件(套)、三防物资36种,通信、电力、交通等保障队伍同步做好了应急准备。

特写

“环境不错,来这里很安心”

9月23日16时许,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新桥片区的新桥小学开始接收周边转移来的群众。他们当中,部分是周边菜农,部分为居住在新桥村地势低洼地带的村民,还有大部分为周边建筑工地工人。截至记者发稿时,新桥小学安置了约180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桥小学教室已提前整理布局,课桌椅整齐摆放在一旁,腾出了课室内较大空间供转移来的群众休息。淡水街道办、新桥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新桥小学部分老师在现场协助安置工作,小面包、八宝粥、饮用水等生活物资摆放整齐准备发放。

湖南籍建筑工人郭永平对记者说,原本,他和工友们住在工地旁的集装箱房屋内,虽然工地也采取了加固措施,但考虑到此次台风猛烈,大家心里忐忑不安。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他和工友们全部转移到了新桥小学安置点,“这里环境很不错,来这里住我们就安心了!”

志愿者用陪伴守护童心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仲恺高新区沥林镇迅速启用应急安置点,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特别关注儿童的心理安抚与情绪疏导。仲恺高新区英光学校与仲恺高新区第四小学作为临时安置点,教师志愿者主动驻点,通过兴趣阅读和互动游戏等方式,为孩子们营造安心温暖的避风港湾。

在英光学校安置点,语文老师陈瑶留意到一名孩子情绪较为紧张,便主动上前陪伴,为他讲述绘本故事,用轻松的方式舒缓其不安情绪。“在特殊环境下,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我们希望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互动,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平稳度过这段时间。”陈瑶表示。

在仲恺四小安置点,教师志愿者也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阅读、趣味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放下紧张情绪。一名孩子开心地说:“老师讲的故事很有趣,还带我们一起做游戏,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为独居老人打造“安心之家”

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春晖社区,85岁的李奶奶因腿脚不便、生活困难,一直是社区重点关注对象。台风逼近,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导其不要外出。

“您别担心,吃住都安排好了!”得知情况后,街道办立即行动,驻点干部上门,向老人耐心解释。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劝说和全程护送下,李奶奶安心入住星恺大剧院临时庇护点。“这里有热饭吃,有地方住,比家里热闹。”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场特殊的转移安置,不仅为老人筑起了安全屏障,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黄尉宏 李芳娟 蔡伟健 李燕文 黄宇翔 曾静妍 匡湘鄂 钟玮 刘乙端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叶衍达 通讯员卞晓天 徐小凤 刘纤纤

来源:惠州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