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班妈”王朝花: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亮每颗星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1:57 1

摘要:“班妈!”课间,一群孩子追着喊她的名字。王朝花笑着应声,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拍拍他们的肩。十一年前,她通过“特岗计划”回到家乡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偏远的巫不社区,从那以后,就一直守在这片大山深处的讲台上。

“班妈!”课间,一群孩子追着喊她的名字。王朝花笑着应声,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拍拍他们的肩。十一年前,她通过“特岗计划”回到家乡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偏远的巫不社区,从那以后,就一直守在这片大山深处的讲台上。

重返深山: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2014年,大学毕业的王朝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时,巫不社区的交通还很闭塞,“班车一周只有两三趟”,可她还是选择回到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作为水族的女儿,我太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意味着什么。”她轻声说起那段往事,眼神却格外坚定。

她常提到,“特岗计划”像一座坚实的桥,让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能走回家乡,把所学知识送进孩子们的课堂。外界不解她为何不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她只是回答:“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我。”

一句简单的话,她却用整整十一年的坚守来兑现。

语言攻坚战:从“盆洗脸”到流畅朗读

刚到塘州民族中学任教时,王朝花就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难题。这里的学生几乎都以水语为母语,课堂上常常出现“我说他们听不懂,他们说我也理解不了”的尴尬。她笑着对记者回忆:“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语序问题——‘洗脸盆’写成了‘盆洗脸’,‘我拉牛去吃草’写成了‘牛拉我去吃草’。”

王朝花提到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凡。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他长期不敢在课堂上朗读,回答问题时也总是结结巴巴。“我没有批评他,就把他叫到讲台上来,让他一句一句跟着我读。”王朝花说,几节课下来,孩子逐渐敢开口,后来能完整地读完课文。去年中考,他语文考了一百一十多分。“当他把成绩告诉我时,我心里比他还高兴。”

为了帮助孩子们真正突破语言关,她尝试推行“双语教学”,在课堂上用水语解释汉语知识点,再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适应普通话环境。她还把课堂搬进生活——比如讲《苏州园林》时,就带学生去观察学校的厚德山,再让他们写说明文。“知识只有和生活连在一起,孩子们才会觉得有趣。”她对记者说。

周记里的秘密:一碗蛋炒饭的温度

2021年秋季学期,王朝花带了一个新初一的班。孩子们大多性格腼腆,不太愿意主动开口。她想了个办法:让学生们坚持写周记,把心里话写给老师。

“有的写自己在学校的趣事,有的写想父母的心情,还有的写得稚嫩却藏着小小的烦恼。”王朝花说,“这些周记,就像他们悄悄递给我的一封封信,让我能更清楚地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

在这些周记里,小金的故事让她至今难忘。小金因父母离异,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还常常请假不来上课。王朝花先后三次去家里找他。她回忆起第三次的情景时声音放低:“他终于从门后探出头,轻轻问我:‘老师,你和同学们想我吗?’”说到这里,她眼眶微红,“我告诉他:‘我就像想自己的孩子一样想你。’”

没多久,小金在周记里写下:“很想妈妈,想吃妈妈做的蛋炒饭。”第二天,王朝花就亲手炒了一碗蛋炒饭,请小金到办公室来。那天,他吃得很安静,却在周记里留下这样一句话:“这碗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的饭,让我知道还有人爱我。”

“后来他慢慢打开自己,成了班里的小骨干。”王朝花笑着说,“中考结束后,他还常常回来看看我。”

留在深山:一份不改的守护

这十一年里,王朝花曾两次有机会调回县城。父亲劝她:“回去吧,条件好些,也能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可她始终没有答应。她告诉记者:“每次看到那些曾经沉默的孩子能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每次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我就觉得留下来是值得的。”

她的班上,大多数孩子是留守未成年人。上课时,她是老师;课下,她更像家长。孩子生病时,她半夜陪去医院;节日里,她给住校生煮长寿面、包汤圆;假期,她背着书包翻山越岭去家访。她说:“这些孩子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就算爸妈不在身边,爱不会缺席。”

她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前年的“六一”儿童节。学生小情突然晕倒,她立即驱车送医,四十分钟的颠簸路程中,她紧紧握着孩子的手,“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直到孩子苏醒,她才松了口气。

去年,小情顺利考上了高中。母亲拉着王朝花的手,连声道谢……

教育初心:成绩是果实,成长是根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朝花一再表示,自己更看重孩子的全面成长,而不是单纯的分数。“成绩只是果实,自信、感恩和勇气才是根基。”她笑着说,平时从不吝啬表扬,“我常常告诉他们:‘我们水语说得这么棒,汉语肯定也能学好!’”

“只要是王老师接手的班级,后三名的成绩也能提升到前三名。”塘州民族中学王跃雄校长骄傲地说道。在他看来,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难得的是学生的变化——“从不敢开口到敢于表达,从自我封闭到学会关心别人,这些才最让人欣慰。”

这种教育信念,也让王朝花赢得了社会的关注。2023年教师节,她的事迹被黔南州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先后获得“黔南州教坛新秀”“模范班主任”等荣誉。谈起这些,她语气平静,却很认真地对记者说:“荣誉当然重要,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孩子们喊我一声‘班妈’。外界的关注意味着我们被看见,不只是我个人,而是整个乡村教育被看见。”

夜幕渐深,王朝花房间的灯依旧亮着。案头摊开的周记本里,写满了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十一年来,这盏灯陪伴她度过了无数个批改作业的夜晚,也照亮了水乡孩子们前行的路。正如她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亮每颗星星,让它们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

贵州教育报记者 史紫嫣然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