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说有网友在贴吧批评我们的测试手法“奇葩”,我赶紧去围观了一下:
最近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说有网友在贴吧批评我们的测试手法“奇葩”,我赶紧去围观了一下:
猪王说过不止一次,我们接触的笔记本电脑太多了,有时候观点会远离真实用户,甚至变得有些扭曲
所以对这位网友表达出的情绪我表示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笔吧评测室在点评轻薄本时,究竟关注哪些方面,针对这位网友的批评,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今天咱就用一台轻薄本为例,来逐一解答一下:
联想 ThinkBook X AI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Ultra 5 225H 处理器
32GB LPDDR5x 8400MT/s 内存
1TB 固态硬盘
13.5英寸 2880×1920分辨率 100%sRGB色域 120Hz刷新率 IPS屏
电池容量 74Wh
厚度 12.9~14.0mm
重量 1.18kg
适配器重量 176g
参考售价75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机身兼具轻量化与金属质感
2,同尺寸产品中,电池较大,续航较长
3,同尺寸产品中,散热表现较好
缺点!
1,接口种类单一,仅有USB-C接口
2,键盘键程较短,手感一般
3,屏幕不支持广色域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有一定风险,不建议自行拆解,卸下D壳的螺丝后即可取下后盖。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固定在D壳上,通过BTB排线的方式与主板连接,在安装时有错位会短路出现火花,所以不建议自行拆解。
双通道32GB LPDDR5x 8400MT/s内存能满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
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1TB,型号为忆联 AM6C1,支持PCIe4.0×4和NVMe,机器仅有一个2242规格的M.2插槽,考虑到拆机难度,不建议拆解更换。
【购买建议】
1,追求较强的便携性
2,需要超长的续航
3,对接口扩展的需求较低
联想 ThinkBook X AI最大的特点是“尺寸小”,13.5英寸 3:2比例的屏幕,配合超窄边框,实际长宽尺寸很小,再加上1.18kg的机身重量,便携性很强,一些小尺寸手提包也能塞下。
屏幕方面,实测色域容积95.5%sRGB,色域覆盖95.4%sRGB,平均ΔE 0.7,最大ΔE 1.65,实测屏幕最大亮度约514nits。
接口方面,机身左侧为雷电4(支持100W PD充电和DP2.1 80Gbps视频输出)和3.5mm音频接口;
机身右侧为两个雷电4(均支持100W PD充电和DP2.1 80Gbps视频输出)。
续航方面,日常应用仿真脚本的测试成绩为11小时32分。
噪音方面,性能模式下,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6.5dB,SuperBoost模式下为47.5dB。(环境噪音为31.3dB)
联想 ThinkBook X AI的可选配置很多,今天这款低配版JD自营售价7599元,国补后6080元。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台主打精致、轻便,且续航较长的小尺寸机型,那么这台笔记本可以考虑一下。
但如果你追求丰富的内外部扩展性,那么这台电脑可能不太适合你。
左滑看D壳与电池
D壳与电池
【散热分析】
上图是ThinkBook X AI的拆机实拍图,双风扇加VC均热板的组合,同时风扇内部有开口,采用了内吹方案。电池固定在了D壳上,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增加容量。
室温 25℃
反射率 1.0
BIOS版本:RJCN22WW
针对标压处理器,我们使用Stress FPU进行压力测试。
在满载状态下,开启性能模式,CPU温度稳定在78℃,功耗35W,P核频率维持在3.0~3.2GHz,E核频率2.9~3.0GHz。
在此基础上可以在BIOS里开启SuperBoost,CPU温度稳定在82℃,功耗37W,P核频率3.2GHz,E核频率3.0GHz。
左滑看烤机背面温度
机身背面温度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最高温度42.0℃出现在功能键“F8”上,WASD键为33.9℃,方向键31.0℃。左腕托温度为31.2℃,背面中心点33.4℃。
总的来说,ThinkBook X AI的散热表现中规中矩,对于小尺寸+下沉式转轴设计的轻薄本来说,这个性能释放和温度已经不错了。
【村民的观点分享】
我整理了一下上图网友的批评,再来一条条进行回应:
1,轻薄本不测办公,测游戏;
「办公」是非常宽泛的需求,大多数人办公用的都是Word、Excel、PPT三件套,只要不是十几万行的超大Excel,主流新品轻薄本都能够流畅运行。
说白了就是:普通办公不吃性能,没必要测。
而游戏对性能的要求很高,可以反映出“笔记本的图形性能上限”,所以我们在轻薄本视频里会有一段游戏测试环节,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图形性能。
2,不注重续航,测性能释放;
这就纯属胡说八道了,笔吧评测室是行业内首先抛弃PCmark10续航跑分的团队(那玩意儿成绩太水了),也是业内推广“仿真续航脚本”最努力的团队。
不仅如此,今年我们还把离电性能作为引入到续航测试里,进一步精进续航测试流程。
但实话说,我们不会主动测游戏本的续航成绩,因为大多数游戏本续航都很短,而笔吧公众号需要日更,为了缩短测评流程,没有全能本性质的游戏本就不测续航了。
轻薄本、全能本、移动工作站等其他独显本品类我们都有测续航。
3,过度批评低刷新率屏幕;
我认为这个批评并不“过度”,笔吧从没有把低刷笔记本一棍子打死,比如苹果 MacBook Air我们一直推荐选购,它就是60Hz低刷屏。
我们批评低刷,是因为行业内已经普及高刷,绝大多数4000元以上的轻薄本都支持高刷新率。在“大家都有”的基础上,你没有,那我批评你合情合理。
4,工作站不测建模、AI、专业软件,测游戏、性能释放;
笔吧的视频测评流程里一直有一项叫“SPEC Workstation”,那个就是建模、专业软件的测试,这位可能没看到。
至于AI,这并非“工作站”专属的场景,一些为AI定制的设备我们会做测试,例如ROG 幻X,它搭载海量内存,可以共享大显存,事实上我们也为此进行了AI测试。
商务本自带的AI助手我们也会提及,并在视频里展示使用状态。
至于游戏就不重复解释了,和轻薄本测游戏是一个意思,主要是为了展示图形性能的极限。
5,为什么不测MacBook打游戏?
我们有测MacBook打游戏,而且我认为一篇合格的MacBook测评视频,就应该有游戏测试环节,不然无法体现出苹果M芯片的全部实力。
这张图我发给猪王看了,他很同意其中一个观点——笔吧评测室很“奇葩”。
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团队能够像笔吧那样,每年体验、使用、评测那么多笔记本电脑,我们论「深度」不一定是第一,但「广度」肯定是第一。
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持续精进质量,出产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电脑测评
来源:笔吧评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