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舰“三连弹射”,歼-35成为了首个舰上电磁弹射的舰载机,拿下了美“福特号”多年求而不得的世界第一。现在看来,美航母唯一的“独特优势”,也就剩下核动力这块“遮羞布”了,不过考虑到中国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的现状,以及强大的造舰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航母,
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已经让美军无法保持“淡定”,但两个迹象表明,美航母最后的一项“优势”,也将要保不住了。
福建舰“三连弹射”,歼-35成为了首个舰上电磁弹射的舰载机,拿下了美“福特号”多年求而不得的世界第一。现在看来,美航母唯一的“独特优势”,也就剩下核动力这块“遮羞布”了,不过考虑到中国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的现状,以及强大的造舰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航母,是有能力攻克“核动力”难关的。
【中国核动力航母概念图】
两个细节,藏着航母升级的方向
事实上,在最近央视军事播出的节目中有一个细节,军事专家指出,随着现有三艘航母的服役,中国海军远海综合作战能力显著提升,但未来仍有发展空间,尤其是向弹射型航母、核动力航母迈进。
这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已经在福建舰上完成了舰载机起降测试,相当于给弹射技术“盖了章”,而核动力航母的预研工作,很可能也在开足马力,同步推进。
与此同时,专家还强调,增强海军作战能力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履行国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撑。
这种战略定位意味着,中国航母的发展不会止步于常规动力,而是会瞄准更高层次的核动力平台,以支撑更远距离、更持久的海上作战需求。
【“航母楼”的近照,舰岛布局与核动力航母相似】
第二个细节,“藏”在武汉的“水泥航母”上,近期有网友拍摄到的画面显示,这座用于模拟航母设计的实验平台,其“舰岛”结构较早期版本发生明显变化:主机烟囱位置消失,舰岛尺寸进一步缩小。
这一调整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舰岛缩小通常与动力系统革新直接相关,常规动力航母依赖烟囱排放燃气轮机废气,而核动力航母无需烟囱,因此舰岛可以更紧凑,从而优化甲板布局,提升舰载机调度效率。
此外,武汉航母楼一直被视为中国航母设计的“风向标”,其舰岛形态的演变,极可能是对未来核动力航母的提前验证。
把这两个细节结合起来看:电磁弹射已经过了“能不能用”的阶段,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怎么用得更好”;
而核动力显然也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早就在陆地上悄悄验证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下一代航母的核心竞争力——电磁弹射能大幅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而核动力则提供近乎无限的续航力与持续作战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战斗力远超想象。
【美国的技术优势不再难以企及】
核动力航母,不只是“更厉害”
当然,核动力和常规动力各有优点,不存在前者一定强于后者的说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判断,但对中国来说,核动力的价值远不止“攻克一项技术”这么简单。
先说最实际的,从经济角度出发,中国现在每年进口多少能源?石油、天然气大量通过海上运输,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这些航线的安全,得靠远洋海军盯着。
常规航母出海,需要携带大量物资,给舰载机和弹药留下的空间有限,但核航母理论上可实现无限续航(仅需定期补充淡水与食物),尤其适合长期在远海执行任务,如保护海上贸易通道、应对全球紧急情况等。
这种特性直接契合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需求——从能源运输安全到国际维和行动,核动力航母能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再往深了说,这是技术带动的问题,建造核航母不是简单把核电站的反应堆搬上去,得重新设计小型化、高功率的反应堆,得解决辐射防护、高温冷却这些难题。
这些技术突破了,反过来能推动民用核能发展——比如更安全的核电站,更高效的破冰船。
当年美国造“企业”号核航母,顺便搞出了商用核动力商船的技术;即使是法国“戴高乐”号的反应堆技术,也反哺了核电站,这种“军民融合”的良性循环,对我们当然有重要意义。
尽管现在我国依然需要更多的常规动力航母担当重任,这类航母造得快、成本低,能快速补上数量缺口。
但从长远看,当中国海军要守护的利益越来越广,从近海到远洋,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核动力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歼-35、歼-15T、空警-600飞起来,美军坐不住了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中国航母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倍感骄傲,但对于密切关注中国海军发展情况的美军来说,福建舰上这三款飞机能弹射起飞、拦阻降落,实实在在地戳中了美军的痛点。
试想一下,当未来中国的下一代核动力航母上线,电磁弹射加上核动力的无限续航,美军的优势会被进一步压缩。
过去,美国依赖核航母的续航力与舰载机性能维持海上霸权,但如今中国不仅缩小了技术差距,更在部分领域(如电磁弹射应用速度)实现反超。
当核动力航母正式服役后,这种优势逆转将更为明显——美军或将首次面对在关键指标上旗鼓相当的对手,甚至在高烈度冲突中处于被动防御态势。
【我国的航母建造,从来是为了国防需要】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航母建造,从来是为了国防的需要,不是为了和哪个国家攀比,航母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是简单的装备比拼,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技术积累、战略眼光的综合较量,中国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的深蓝征程打基础,美方应该对此习以为常,不要有什么不必要的“焦虑”。
来源:沙场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