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秋天的诗,你先想到的是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或“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些句子固然经典,却像商场里循环播放的热门歌,听多了总少点初见时的心动。
提起秋天的诗,你先想到的是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或“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些句子固然经典,却像商场里循环播放的热门歌,听多了总少点初见时的心动。
其实古人笔下的秋,藏着太多“冷门宝藏”。它们没被写进课本,也少有人在朋友圈引用,却偏偏把秋天的细腻、鲜活、怅惘与通透,揉得比热门诗句更入味。
有的诗人蹲在田埂上,盯着红蜻蜓与绿螳螂发呆,把田园秋光拍成了“生活纪录片”;有的站在江边,看芦花映着晚霞,把孤独写成了治愈人心的风景;还有人只写六个字“听泉流,一窗秋”,却让山居的闲适像泉水般漫进心里。
这些诗句里的秋,没有固定的模板。它可以是孩子手里的蟋蟀笼,是钓客船头的一壶酒,也可以是古城头掠过的一缕秋风。今天就带你翻开这些“冷门诗集”,看看古人私藏的秋天,到底有多绝。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这哪是写诗,分明是举着画框在村头抓拍。夕阳刚蹭到篱笆,孩子们的笑声还没散,社肉的香气就裹着豆荚的清鲜扑过来。最妙的是稻田间那对“活风景”,红蜻蜓配绿螳螂,连秋天都变得鲜活灵动。这样的田园闲趣,可比高楼里的秋色实在多了。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的秋从不是明快的。浮云跟着晚霞沉下去,落日驮着秋风滚过城头,连空气里都飘着六朝的旧味儿。高蟾这笔真狠,前两句铺足了苍凉,末句突然一转——再多丹青圣手,也画不出心底那点说不清的怅惘。秋天的伤怀,原来古往今来都一个模样。
秋风绿水漾明霞,瑟瑟菰芦两岸花。
带雨沈波人不到,钓船深处夕阳斜。
秋雨里的芦花有多静?绿水映着晚霞,两岸芦苇簌簌地晃,雨丝掉在江里都没声响。没人来搅扰,只有艘钓船窝在深处,被夕阳镀上层暖光。这画面简直是“治愈系”鼻祖,看着看着,心都跟着沉进那片秋江里了。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全是“一”字,却一点不单调。蓑衣斗笠下藏着的,哪是钓鱼的人?分明是把自己活成秋江一部分的隐士。唱首歌,喝口酒,钓不钓得到鱼根本无所谓。这种把孤独过成潇洒的境界,大概就是秋天最迷人的通透吧。
5. 宋·黄庚《江村》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江天一色的秋,连边都望不见。寒烟慢慢爬上来,夕阳往西边坠,这么好的秋色竟没人特意照看。还好有芦花和蓼花争气,一人分走一半艳丽,把冷清的江村撑得满满当当。有时候,无人问津的美才最动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旅人的秋总带着乡愁。梧桐叶一飘,秋风一吹,想家的念头就冒出来了。可偏偏瞥见篱笆下那盏灯——准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人家的热闹衬着自己的孤单,可这抹暖光又让人心里软了半截。秋天的滋味,从来都是甜里裹着点酸。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杜牧眼里的长安秋,格局大得很。高楼靠着经霜的树,天空干净得像块镜子,连一丝云都没有。最绝的是南山,借着秋色的劲儿,竟像要和天空比个高低。这哪是写风景,分明是把自己的胸襟都融进秋里了。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九月的秋花里,茶花算是“小众选手”。可陈与义偏要写它——像穿青裙的姑娘初次见面,沿路开得热热闹闹。没有悲秋的调调,只有初见的欢喜。原来秋天不止有萧瑟,也藏着这样鲜活的相遇。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天边明月清如许,不载红尘一点愁。
秋日的静,是靠嗅觉和听觉凑成的。槐花的香气漫满院子,松子掉在台阶上“嗒”一声,再配上天边那轮干净的明月。邓雅太懂秋天了,把红尘的烦恼全筛掉,只留下这份清清爽爽的静。
10. 清·蒋春霖《西溪子·壑轩为周存伯赋》
听泉流,一窗秋。
就六个字,却比长篇大论还解馋。耳朵听着泉水叮咚,推开窗就是满目的秋。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把山居秋意的闲适写透了。有时候,秋天的美根本不用废话,一窗风景就够了。
读罢这十首冷门秋诗,忽然觉得秋天像个藏满惊喜的老友。它从不在热门诗句里扎堆,却总在不起眼的文字里,悄悄露出温柔的棱角——是孩子灯下捉虫的欢喜,是钓客独对江秋的通透,也是茶花满路开的鲜活。
这些诗句没被反复传颂,却恰恰留住了秋天最本真的模样。原来秋从不是单一的萧瑟,它可以热闹,可以清净,也可以带着点淡淡的乡愁。
你记忆里有没有这样的秋?或许是某片落满芦花的河岸,或许是某个飘着桂香的夜晚。不如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独家秋忆”,咱们一起把秋天的美好攒得更满些
来源:爱讲历史的老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