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构稳固性:检查井体是否完整,井盖是否变形或腐蚀。若井盖底部锈蚀严重,需先除锈(使用砂纸或手动砂轮)并打磨表面,增强粘附力。
一、安装前准备
(1)工具与材料
工具:U型固件、六角螺母、M6不锈钢螺钉、手电钻、刷子、刮刀、磁铁、硅胶或AB胶(根据井盖材质选择)。
材料:井盖智能监测终端、密封胶条(可选)、防水胶带。
防护:穿戴安全帽、手套,确保施工安全。
(2)井盖检查
结构稳固性:检查井体是否完整,井盖是否变形或腐蚀。若井盖底部锈蚀严重,需先除锈(使用砂纸或手动砂轮)并打磨表面,增强粘附力。
材质适配:根据井盖类型(铸铁、复合材料、水泥等)选择固定方式。例如,铸铁井盖可采用钻孔固定,复合材料井盖建议使用强力胶粘贴。
(3)环境评估
通信信号:使用NB-IoT信号测试仪检测井下信号强度(RSRP值),若低于-110dBm,需调整设备位置或增设信号放大器。
防水要求:确保井盖周边无积水风险,必要时在设备底部涂抹防水胶。
二、安装步骤
(1)拆除旧井盖
使用撬棍等专业工具移除原有井盖,避免暴力操作导致井体损坏。
(2)设备固定
铸铁井盖:
定位安装点,标记燕尾螺丝孔位置。
清洁井盖表面,双面喷涂强力胶(如AB胶),粘贴设备后用4.2×19燕尾螺丝加固,周边涂抹胶水二次固定。
复合材料井盖:
选用4mm厚U型不锈钢槽钢,截取固定长度后安装不锈钢尖端顶丝。
将设备用M6×25不锈钢螺丝与U型固件固定,夹紧井盖横梁后拧紧六角螺母。
通用方法:
使用白色硅胶沿设备边缘密封一圈,增强防水性。
免布线设备(如旋转底托式传感器)可直接粘贴于井盖背面,操作更简便。
(3)安装位置要求
传感器位置:优先选择井盖内壁中间区域,确保高姿态监测(≤0.3°误差)和多角度覆盖。
水平度:井盖安装后应尽量保持水平,避免倾斜影响传感器精度。
三、调试与测试
(1)功能验证
开合报警:模拟井盖非法开启,测试设备是否在30秒内触发报警并推送信息至管理平台。
液位监测:注入清水至阈值高度,验证短信/APP推送功能。
GPS定位:检查设备是否准确上传位置信息至GIS地图(误差≤5米)。
(2)通信测试
通过AT指令检查NB-IoT模块注册状态,连续100次数据上报成功率需≥99%。
若使用LoRaWAN组网,测试中继节点覆盖范围(通常≥500米)。
(3)报警阈值设置
根据场景需求配置三级报警:
黄色预警(倾斜5°)、橙色预警(倾斜8°)、红色预警(倾斜10°)。
设置巡检响应时限:重点区域30分钟内到场,普通区域2小时内处置。
四、安装后验收
(1)设备健康度检查
记录设备安装点位、井盖编号及初始参数(如电池电压≥2.8V)。
通过管理平台生成设备档案,包含信号强度变化趋势、异常事件统计等。
(2)布防测试
使用磁铁贴近设备底部唤醒自检流程,等待30-60秒后听蜂鸣声确认布防成功。
若2分钟内无响应,需重新下发布防命令并检查设备状态。
(3)现场清理
确认井盖盖好,清理施工垃圾,做到文明施工。
五、运维管理要点
(1)定期维护
机械检查:每月检查井盖铰链、锁具灵活性,涂抹润滑剂防锈蚀。
传感器清洁:清理水位传感器探头污垢,避免误报;检查气体传感器透气孔是否堵塞。
防水测试:检查密封胶条完整性,防止雨水渗入损坏电子元件。
(2)故障处理
报警异常:优先检查传感器电量(低于2.8V触发低电量报警)或校准传感器。
通信中断:测试信号强度,调整天线位置或联系运营商优化网络。
复杂故障:联系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电路板损坏、通信模块故障等问题。
(3)数据管理
通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井盖状态,导出历史数据优化维护周期。
对高频报警区域进行重点巡查,降低安全隐患。
来源:德克西尔DrK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