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温暖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正在生动上演。从草原牧区到城镇社区,从校园课堂到养老家园,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员工将金融知识的种子撒向高原,用温暖人心的服务打通金融消保“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为高原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安全防
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温暖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正在生动上演。从草原牧区到城镇社区,从校园课堂到养老家园,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员工将金融知识的种子撒向高原,用温暖人心的服务打通金融消保“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为高原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安全防线。
打造特色内容
筑牢金融知识根基
9月2日,西宁秋意渐浓,西宁市城北区和睦康养园的活动室里暖意融融。当日,建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带着公益捐赠物资来到康养园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活动。
活动室里,二十多位老人认真聆听,建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个人金融部消保专员孙叶站在最前面,她手里拿着消保知识的宣传册,声音温和地说:“叔叔阿姨,以后遇到有人说‘帮您全额退保’‘能消征信污点’,千万不要信!要是拿不准,就打热线电话95533咨询。”
人群里,80岁的高奶奶将宣传册往眼前凑了凑,念着上面的电话号码。高奶奶说:“听讲解、看反诈视频,才知道这些知识多重要。以前不知道热线电话,以后有事就知道找谁了。”
这样的消保场景,正延伸到青海的草原、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建行青海省分行把消保工作扎进高原的土壤里,用“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方式,让金融守护的温度,覆盖青海高原大地。
金融知识普及方面,建行青海省分行打造高质量金融教育内容库,充分发挥建行学习平台“行内赋能,行外输出”的效能。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深化养老金融服务,丰富“安心+健造+颐养”金融产品服务内涵。持续更新“消保从娃娃抓起、青年说、智者说”原创系列作品52部,通过案例化教育,构建“老少新”、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重点客群专属区,持续提升百姓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
针对青海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建行青海省分行开通多个语种消保金融知识服务,构建公平金融消费环境。对于乡村地区百姓,打造乡村振兴主题课,采用接地气的方式保障农村地区百姓学习金融知识。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建行青海省分行对消费者的关爱,更彰显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建设银行西宁城西支行营业部在辖区幼儿园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图片由建行青海省分行提供
服务重点客群
精准对接所需所盼
“同学们,银行卡密码像‘钱袋子的钥匙’,能随便告诉别人吗?”西宁一小学的教室里,建行青海省分行马坊支行经理李莲花刚抛出问题,台下的同学们纷纷举手:“银行卡密码不能告诉陌生人。”
这场“小小银行家 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正是建行青海省分行针对学生群体打造的特色服务。从支付安全到维权途径,课堂内容围绕学生日常需求,把金融安全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
同一时间,西宁东关大街支行里,72岁的张福顺老先生坐在“坐式智慧柜员机”前,工作人员弯腰帮他调亮屏幕。网点的“颐养服务角”里,老花镜、急救箱、辅助拐杖摆得整整齐齐,这是银行专为老年人打造的适老服务场景。
针对不同客群的特点和需求,建行青海省分行构建差异化的金融教育服务体系,让金融知识普及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面向新市民客群,分行开展“融入式”金融教育服务,围绕新市民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需求,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依托“CCB建融家园”App,开通“多彩消保”频道,便捷化服务新市民客户随时随地了解金融消保知识。
面向少数民族客户,建行青海省分行以防范金融诈骗、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题,将牧区真实事件改编为素材,邀请纯朴牧民出镜出演,拍摄了消保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宣传片《大山深处有人家》《马背上的消保》《织梦·共融——土韵金融之旅》系列作品,在展现青海本土民族风情的同时,讲述草原深处牧民人家消保理念发生转变的故事。宣传片的展播,拓宽了农牧地区消保宣传渠道,为建立同“屏”共振线上消保阵地提供了思路,促进农牧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线上线下联动 让金融知识触手可及•
9月1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镇的那达慕大会现场,建行青海省分行祁连支行的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早早来到现场。队员们挂起“筑牢货币安全网 守好群众钱袋子”的横幅,给路过的牧民群众递上藏汉双语手册,把金融知识融进这场热闹的民俗盛会。
这样的线下消保知识宣传场景,在青海各地随处可见。建行青海省分行所有网点都成了“消保阵地”,ATM机旁贴有防诈骗提示,电子海报机循环播放案例。同时,分行发挥“劳动者港湾”“金融知识宣传专区”便捷服务作用,邀请社区居民、户外劳动者、执勤民警等开展微沙龙活动,为户外工作者送上贴心服务。将金融教育基地与投教基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金融教育基地申设及迭代升级工作,突出属地金融教育工作成效及特色,服务地方监管部门做好集中化宣传。
线上消保知识宣传则靠科技“破圈”。在西宁海湖新区支行,市民赵女士点击手机上的 “多彩消保3D数字化展厅”,手指一点就进入“防诈骗游戏”。她说:“以前了解消保知识觉得枯燥,现在玩着游戏就能学知识,还能赢积分换小礼品,太有意思了!”
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建行青海省分行的数字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数字技术惠及百姓更广泛的日常生活,推进“金融+科技+生活”多元融合。
纠纷多元化解
把百姓小事放在心上
“把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原则,让消保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做到点滴小事也让老百姓满意。”秉承这样的工作信念,建行青海省分行深入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宣传,在多地推广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树典型、讲案例、提质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化解纠纷方面,建行青海省分行发布了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加强对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宣传普及,提升百姓对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重点宣传“非法职业代理”形式及危害,通过揭示“代理退保”“征信修复”等非法职业代理的特征、危害和法律后果,提示消费者抵制“不当得利”“消除负债”等诱惑,理性表达诉求,妥善解决纠纷。
同时,建行青海省分行建立与调解组织的联动机制,积极参与地方银协纠纷调解工作,提升运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选派优秀员工担任省银协专、兼职调解员,全面参与省银协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化解了金融纠纷,还提升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建行青海省分行打造了403个“裕农通”服务点,建设“裕农学堂”,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百姓开展丰富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纠纷化解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时代赋予新使命,笃定前行再出发。建行青海省分行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消费者金融教育宣传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提振金融消费信心,让金融知识之花开遍高原的每个角落。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