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安,40℃高温不算啥,连续半个月的早高峰大雨也不算啥,唯一扛不住的只有蒿草花粉过敏。
在西安,40℃高温不算啥,连续半个月的早高峰大雨也不算啥,唯一扛不住的只有蒿草花粉过敏。
*对,就是这玩意
左手氯雷他定,右手足量纸巾,走动间喷嚏不能停,坐卧时涕泪湿衣襟……出去一打听,原来咱还真不是个例。这不是感冒,而是一场年复一年的秋日“酷刑”。
PART。1
一场秋天的“酷刑”
白露节气前后,西安的花粉可是一点都没消停,老朋友菊科蒿属和葎草主打一个见缝插针,哪怕就晴1天,也抓紧把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升一升。
*9月17日,西安的花粉浓度到达近期巅峰
别卷了,真的受不了了!!原来花粉浓度还可以这样狂暴化直线上抬!(这趋势放股市该有多好)
要不是这几天的大雨压着,只怕咱的鼻炎和喷嚏还要更加无法无天。秋高气爽这几个字,已经无法直视了。
如果说雾霾是物理攻击还能防一防,那花粉简直是魔法攻击。
它无孔不入:
戴了口罩,它可能沾在你头发上衣服上,回家一甩头,照样中招;待在家里,它可能从窗户缝悄悄溜进来,让你防不胜防。
你看不见它:
它却能在几分钟内让你眼泪鼻涕齐飞,打得你措手不及。
更可怕的是这种攻击还自带“持续伤害”。一个过敏季被折磨一两个月,简直是身心俱疲。
哪怕随着天气渐冷冬天渐近,过敏症状自己退潮,也很难有“劫后余生”的喜悦——一想到明年还得来这么一遭,就有一种想告上法庭但不知道该告谁的无力感。
PART。2
蒿草:为何偏偏是你
随便翻看一个播报全国花粉浓度的社媒都能发现,陕西城市真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从榆林延安,到西安咸阳,近半个月都是榜单上的“佼佼者”。
这不,就有榆林的盆友想到西安躲躲,发现西安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那么问题又来了:让人过敏的花粉多了,怎么就蒿草这么个小玩意如此狠辣?
根据《中国气传花粉图谱》可知,放眼全国各地,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优势花粉,就拿西安来说,4-5月是法桐的天下,虽然也会过敏,但是给人感觉却完全没有秋天这么严重,原因全仰赖:
蒿草产量大啊!!!
一棵茂盛的蒿草植株能产生数以亿计的花粉颗粒,靠数量取胜,形成“花粉暴”。
个头也正好啊!!
蒿草的花粉直径通常在20微米左右,堪称气传黄金尺寸,不像松树花粉那种大个儿的飘不远,又足够大到引发鼻腔粘膜的拦截和强烈反应。好汉架不住人多,吸入浓度越高,防疫系统的反抗就越剧烈。
也比较“毒”啊!!
更毒的是这小玩意还含有多种致敏蛋白,打组合拳这块,别的花粉也难以望其项背。
蒿草,简直是专为过敏而生,而城市环境也没放过咱们——硬化的地面(水泥、柏油路)使得花粉无法在土壤里被固定和降解,只能在楼宇之间反复盘旋,郊外和乡村可能一股风就刮干净了,但城市里的花粉浓度却很可能居高不下。
更牛的是,蒿草、藜科植物的花粉潜在影响范围甚至可以达到数百至上千公里,因此,即便没有近距离接触这类植物,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仍可能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花粉环境。
PART。3
你不是一个在战斗
随便翻翻各种帖子,都不乏有人提到西安生长蒿草的地方:
但其实野外生长不算啥,真正让蒿草稳坐秋季过敏原头把交椅的,还要说是“防风治沙”——由于这种菊科杂草野生能力强,枝条匍匐生长,耐寒、耐干早、抗风蚀、喜沙埋、生长快,因此成为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
1990年代,沙蒿飞播面积陡增。据榆林市林业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存量白沙蒿十多万亩,黑沙蒿四百万亩左右;据鄂尔多斯林业局统计,截至2016年存量白沙蒿面积约十九万亩,黑沙蒿面积约三千八百万亩。
到了2020年,沙化治理在内蒙、陕西等地取得成效,以陕西为例,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时至今日,沙蒿仍在榆林2000万亩沙区的治理中发挥着防风固沙的作用,毛乌素沙漠基本从陕西省内消失。
沙漠绿了,过敏人的眼睛鼻子却红了,好处和副作用同时到来。
在过敏更为严重的榆林,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替代方案,用沙棘、柠条、花棒等代替蒿草,但尽管如此,沙蒿依旧是生态改善中占比不少的植被——在耐旱和速生方面,还难有与之匹敌的选手。
*蒙古蒿和白蒿
PART。4
过敏别硬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出现过敏症状后选择“扛着”,认为等过敏季过去,症状就消失了,这种做法其实不可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石海云称,如果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不进行干预,十年之后将有40%的概率发展为哮喘。
所以哪怕花粉季快要过去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症状,还是得看医生,根据指导用药。
外出时,应尽量缩短在空旷处和风口位置的停留时间,回家后及时更换外衣、洗脸洗手,都可降低带入花粉的风险。
必要时可借助空气净化设备(带HEPA滤网)辅助控制,以降低室内花粉“漏网之鱼”的可能性。
抗争蒿草花粉,是一场年复一年的“城市攻防战”。虽然彻底告别它仍需时日,但科学地应对它,还是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很多。
对于深受其扰的人,可以咨询医生脱敏治疗(免疫疗法)的可能性,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过敏进程的“治本”之法,但需要长期坚持。同时,我们也看到生态修复中替代植物的研究正在进行,希望在未来,我们能享受绿水青山,也能自由呼吸。
来源:西安扑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