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0:55 1

摘要:这句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是秋季之应,养收之道也。---耳穴堂蒲公英国标讲师营孙芳

这句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我们先来看这个字。秋字是一个象形文字,本意是指谷物成熟后的情景,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秋字像一只虫子的造型,对于这个虫子,古人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蝗虫,有人认为它是天牛,但更多的人认为它是蟋蟀。因此,秋的发音也是蟋蟀的叫声而来。

这段话是说秋天的3个月是秋虫鸣叫,禾谷成熟的季节,当我们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辛勤工作以后,到了秋天有所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心情是从容、平和。平静的,如果没有春的生,夏没有长,到了秋天就会出现愁和悲的感觉。

秋三月一共包含6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从每年的8月7号到8号到11月的7日到8日,是我们的秋三月。在这一个季节里,天气清肃,草木凋零,地上慢慢出现了露水和霜冻,人们的腠理和汗口逐渐闭缩回收,人的阳气不再蒸腾在外。秋天的作息规律也要从夏天的晚睡早起。无厌于日,变成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对人来说,气血从四肢表皮收回,脏腑出汗减少,肚子变温暖,胃口变好,就可以贴秋膘了。贴秋膘就是增加我们皮下脂肪的含量,给身体增加一个保温层。秋膘贴的好,冬天就会抗寒冷。

再说到,收在说文里解释说,收是捕也,本意是逮捕、拘押的意思。这个字是由左面的这个扑意为扑击,像手持木棒打人,右半部分呢,是揪字。是表声的,那么现在呢?引申为约束和控制的意思。

收,就是要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够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使肺气保持清肃,这就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生顽固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秋天养生是说要人为的有意识的顺应天地的变化,来收敛自己的精气神,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一个准备和铺垫。


第二部分,我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耳郭按摩的中医机理。我国明确有耳部按摩记载的医书是宋代的苏沈良方。在这本儿书里,有摩运耳目以助以助真气的记载。是通过耳部按摩调节身体机能,达到促进健康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真气,就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与后天转化的水谷之气,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这之后,明代的东医宝鉴这本儿书里提出以手摩耳轮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双手握空拳,拇指与食指夹住耳轮,沿耳轮边缘由上至下轻划。推摩至耳垂部位,反复至耳轮充血发热,以感到轻微酸胀、微疼感为宜,推磨时呢,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耳部皮肤。强调通过刺激耳穴。达到补肾气、防耳聋的效果。

在我们战国时期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记载,说明耳与十二经脉关系十分密切,12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发生联系。耳郭虽小。却是驻经通过汇合的场所,所以通过耳郭按摩可以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第三部分,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耳郭按摩的现代医学医理。现代医学有5种学说,神经体液学说、生物全息学说、导致胎儿学说、免疫学说。德尔塔反射学说。

下面我就具体解释一下这5种学说。一是神经体液学说,是说在耳郭上同时分布有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多分布在内脏,在体表只有耳郭有迷走神经分布。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大分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调节方向相反,通过相互的拮抗维持机体平衡。

交感神经主导应激反应,能够调节心率、血压,抑制腺体分泌等生理功能。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负责静息状态下的功能调控,它能够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支气管儿的收缩。这两者通过神经递质的差异实现功能的互补。

第二个学说是生物全息学说,它是由山东大学张晓青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生物体从细胞到整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中间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生物体结构的全息胚胎学说,人体全息是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全身的缩影,每一个阳性反应点也叫疼痛点、敏感点,都对应的相应的器官疾病信息。

第三个是倒置胎儿学说,它是由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在1956年提出的。外耳与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内脏有病变时,在耳郭上有相应的反应点出现。提出了分布大致如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这一理论在1958年传入我国,从此激起了医学界对耳针领域的研究热潮。

四是免疫学说。免疫学说,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如刺激耳尖穴能够增加吞噬细胞指数,刺激耳穴能够改善细胞的内环境,延缓衰老。

五是德尔塔反射学说。德尔塔反射学说是由美籍朝鲜学者赵美行提出的生理学理论。他认为,人体的躯体内脏与耳郭之间存在双向反射通路,刺激耳部特定区域。可引发对应躯体部位的温度或功能的变化。


第四部分,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耳部按摩的基本手法。耳部按摩法是指术者或者患者本人用手指指腹或者是按摩器具,比方说按摩棒、金属碳棒、足棒等器具,在耳郭不同部位上进行。点、按、擦、揉、提、捏等按摩手法,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麻、痛、胀、热等感觉,甚至向病位传导,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耳部按摩手法按施术工具分类呢,它分为手指指腹按摩法,按摩棒按摩法。按施术部位分类就分为全耳按摩法,耳穴分区按摩法,耳穴穴位按摩法。

今天我主要与大家分享一下手指指腹按摩法。手指指腹按摩法是用手指的指腹对整个耳郭或耳郭的某一部分、某一穴位实施点按、按揉、提捏的多手等多种手法。

在进行耳郭按摩前,我们要进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一个患者舒适的体位,或者竖着便于操作的体位。操作前呢,要进行洗手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然后呢,要对前耳进行清洁,涂按摩油耳穴手指的按摩基本手法,它主要包括按揉法、点按法、掐按法、提捏法、擦法和摩法。

我们先来说一下按揉法,按揉法是按法和揉法的复合动作,它包括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两种。耳穴按摩主要是运用指按揉法,它的动作要领是用手指的螺纹面儿。至于治疗部位,手臂和手指施力进行节律性的按压揉动,做到柔中含按,按中有揉。注意要有一定的节奏性,既不要过快,也不可以过慢。

点按法又称指按法,可以用拇指指端或者是螺纹面着力,其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拇指垂直向下按压,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深层组织,再由重到轻,操作缓慢,要有节律性。

第三个,我们来说一下掐按法。掐按法呢,是术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指腹紧贴食指中节,中节桡侧缘,拇指指甲垂直于操作面儿,或者是穴位,逐渐用力达到。以指代针之效,但不可以抠动,以免掐破皮肤。掐按法一般适用于痛症,每次掐按3~5次,掐按之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


提捏法呢,是竖着的肩肘关节放松,腕关节略背伸,以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相对用力挤压,并向外提拉患者的耳郭。在耳郭的边缘呢,要有弹拨的动作。施力时要做到力量对称、均匀、柔和,连续不断,移动要慢,不可断断续续,更不能跳跃停顿。
第五种手法是擦法,是手指贴于耳郭的表面,做快速的往返直线运动,使之摩擦生热。动作要领是有,是指用单指或者是两指着力于治疗部位。腕关节伸直,以肘或肩关节为支点,拇指或食、中指做主动运动,使手指的着力部分在耳郭表面滑动。注意呢,着力部分要紧贴耳郭表面,压力适中。移动方向是沿着直线往下操作,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动作连续不断,速度要均匀且快。

第六种手法就是摩法,它就是说用单指,它包括用可以用拇指、食指或者是中指,或者是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也就是说我们整个手掌的4个手指并拢,掌指关节自然伸直。腕关节略曲以指腹面儿附着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要求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易缓不易急,上肢及腕关节要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以前臂带动腕肌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最后,我与大家分享一个耳部保健按摩法鸣天鼓。鸣天鼓呢,就是两手掌心搓热,紧按两耳外耳道,掌根呢,按住耳郭,手指平放在枕后。食指放在中指上,向脑后枕骨轻轻叩击耳中,如闻鼓声,反复60次。此法呢,能够聪耳明目,补肾固肾。

最后,我与大家分享一个耳部保健按摩法鸣天鼓。鸣天鼓呢,就是两手掌心搓热,紧按两耳外耳道,掌根呢,按住耳郭,手指平放在枕后。食指放在中指上,向脑后枕骨轻轻叩击耳中,如闻鼓声,反复60次。此法呢,能够聪耳明目,补肾固肾。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若有不对的地方,望大家可以多多指正,感谢大家的观看和分享,谢谢

来源:爱好健康的小猪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