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量。中共曲靖党组织广泛团结中间阶级、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类群团组织,引导他们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量。中共曲靖党组织广泛团结中间阶级、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类群团组织,引导他们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团结进步青年,中共曲靖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从外地购置大量先进报刊书籍,并积极创办本地读物。通过读书活动,中共曲靖党组织秘密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在各县积极建立读书会。罗平县由党员张蕴璞负责,以罗平县民众教育馆之名创办的《民众六日刊》(后改名《民众周刊》),对罗平县及相邻的师宗、陆良、泸西、平彝等县均产生积极影响。为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和农民,板桥党组织集资开办启明书社,从昆明购进大量书刊,通过公开、半公开、秘密三种形式进行售卖。
为动员妇女,中共曲靖党组织积极创办妇女会,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妇女骨干。她们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鼓励妇女剪发放足,促进学校招收女生,开办妇女夜校,广泛动员妇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为团结国民党中的中间派,进一步贯彻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方针,云南省工委要求各县党员广泛打入县机关、军队等重要部门了解敌情,通过广交朋友宣传民主抗日思想,并对全县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间枪支武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登记。罗平党组织紧抓国民党罗平县政府开办保长训练班的契机,通过上层关系争取训练班的领导权,动员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训练并组织训练班同学会,掌握参训学员的政治思想情况。除此之外,中共党员还利用教师合法身份,以走访学生家长为名,对驻扎在罗平的国民党军某团直属炮兵营深入开展文化教育,介绍罗平抗日救亡活动等,积极团结东北籍官兵。在文化课上,重点教全营官兵唱《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救亡歌曲。每当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时,官兵们为之泪下。东北籍的韦营长更是悲愤不已,当即表示:“要打回老家去,誓死不当亡国奴!”
与地方实力派消除隔阂,增进友谊,是这一时期统战工作的重点。播乐党组织的建立,离不开当地实力派温培群的支持和拥护;陆良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离不开当地乡绅杨体元的掩护和支持。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被派遣到宣威开展活动的蒋程高、姜开辅、柴爱国等人,也多次深入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得勒梁子、天险猛虎洞等地对拥有300余人枪的彝族土司禄大奎开展团结教育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曲靖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统一战线政策,除继续争取民主进步人士尹兰冰、杨体元、温培群等人支持革命外,又先后开展了对罗平中学校长庄少乔、罗平腊峰小学校长王之达、罗平板桥富商卢秀山、罗平龙岗富商皇甫侠(后入党)、罗平板桥民团中队长张天禄、陆良旧州开明士绅程荫南、罗平中学校长方干卿、罗平县合作金库王志远、国民党罗平驻军团长韦人吕、宣威彝族土司禄大奎(后入党)等人的统战工作。通过与这些统战对象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党的工作据点不断扩大,党的工作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为党持续有效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做好抗日游击武装斗争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掌上曲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