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理·柯克之死,在美国多所大学引发波澜。澎湃新闻网9月24日刊发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生刘羽丰《一场悄然发生的保守革命:开除教授后,美国大学的新政治生态》一文。其中提及近期发生的美国高校教授因言获罪/辞退的事例。
查理·柯克之死,在美国多所大学引发波澜。澎湃新闻网9月24日刊发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生刘羽丰《一场悄然发生的保守革命:开除教授后,美国大学的新政治生态》一文。其中提及近期发生的美国高校教授因言获罪/辞退的事例。
9月9日,得州农工大学的儿童文学教授梅丽莎·麦考尔被开除,原因是其在授课过程中与一位立场相左的学生发生了口头争执:麦考尔在课上言及性别、性取向与跨性别议题,一名学生却随即发言抗议,表示教授的言论“违背了特朗普总统的行政命令”,因此她“不确定在课堂讲授这些内容是否合法”。这段口头交锋被视频录下,前一天的9月8日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得州农工大学校长在短短一天内便宣布开除涉事教授,还同步解除了英文系主任及文理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
次日,得州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托马斯·埃特尔被该校开除,原因也是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触碰了“政治红线”,其中埃特尔在一场美国左翼人士组织的“革命社会主义大会”上发表了一段质疑美国体制、呼吁成立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演说。
截至刺杀三天后的9月13号就有超过12名教授或教师因涉及柯克的“不恰当言论”而被开除,还有更多教育工作者因类似事由而被调查、处分乃至停职。
《一场悄然发生的保守革命:开除教授后,美国大学的新政治生态》文中也谈及,通过公权力向大学施加政治干预并非保守派的专利。2018年,俄亥俄州肖尼州立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尼古拉斯·梅里韦瑟因在课堂上拒绝使用一位跨性别学生的性别代词,被该生举报后遭到了本地民权团体的谴责,最终校方决定处分这位教授,后者在长达四年的官司后才与学校达成和解,获赔40万美元。
学生投诉,社媒曝光,然后发动网暴,继而由特定政治立场的议员、社会团体施压,如若高校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解聘教职员工,攻击一方甚至会向大学的拨款、捐款方施压,直到达到目的。
这里有一个疑问在于,在过去一些年里,这类操作手法主要是民主党阵营、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发起,核心要义当然是保卫身份政治议题,但参与者似乎并未意识到操弄这种手法的危险性所在。
毕竟,保守主义价值观念深植于美国大众。纵然年轻一代、社交媒体参与群体中,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拥趸的比例更为突出,不同程度上接纳并认同身份政治观念。但这类操作手法无疑示范了如何以大学教职人员言论、观点为靶子,绕过学术伦理和法律,仅以参与者好恶为凭据,无限夸大一些哪怕有些偏激、激进言论的社会危险性,继而进行构陷的模式。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保守主义知识分子,还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都是非常被动而弱小的。
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在投诉者发起的网暴和政治压力面前毫无作用。正如上述文章提及的几起投诉案例所显现的那样,无论是保守派民众,还是自由主义的拥趸,对于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都毫无敬畏感,或者说,在发起对自己树立的假想敌进行攻击的时候,压根都不尊重教职人员享有任何表达自由。
这种蛮横,或者说自以为的理直气壮,是因为投诉者、参与网暴和政治施压者都认为自己在从事正确的事情。比如,因为教职人员在课堂上拒绝使用一位跨性别学生的性别代词,不仅后者提起投诉并曝光此事,而且当地的民权团体就已经因此给这个教职人员“定罪”,必须要求开除。这种惩戒显然已经超出了对教职人员学术不端或者师德败坏行为的惩戒。
然而,当投诉者和民权团体大获全胜,迫使校方开除涉事教职人员时,全无犯罪感和愧疚不安。因为他们会认为捍卫了身份政治核心价值,驱逐了不认同这种价值的人员。
但身份政治核心价值乃至整个议题,本身是美国民主党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续民权运动的一些余晖,主观建构出来的,虽然也渗透到美国的一些立法和福利、规制政策中,但并非全民共识,并不是美国宪法原则,更谈不上是自然法则。
推动进一步的性别平权、种族平权,其实绕不开从根本上回应和解决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深层次矛盾,但身份政治议题构建者决意将美国现存的社会、经济、政治一切问题都归结于身份政治还不够深化。
这就导致一种典型的双标:身份政治拥趸在占据总人数比例很低的情况下,呼吁包容,要求不因言获罪;而当他们开始占据大学、科技产业、金融业显著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将身份政治律令当成不容挑战的原则,亲身示范让反对者因言获罪。
也正因为此,身份政治拥趸并不肯承认,也不愿意面对因为回避深层次矛盾,而使得美国民主党政府的政策推行并未产生其宣扬的效果,甚至无助于中下层有色族裔以及女性改善境况的现实。对于美国白人工人阶级以及更多底层平民的沉沦,对于这部分群体中的一些人因为身份政治政策,被剥夺竞争机会的情况,身份政治拥趸也视而不见,更是罔顾由此导致的怨恨。
所以,身份政治拥趸就会在2016年、2024年拒绝承认特朗普取得了相对多数选民的支持。幽灵选票也好,网暴特朗普的支持者也好,这些人感觉怎么正义怎么来。
美国的保守主义阵营中,已经分化出不容低估的右翼民粹势力。查理·柯克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网红。身份政治拥趸,民主党的支持者有没有宣扬过对包括查理·柯克的暴力。在辩不过对方,无法使得对方社会性死亡的情况下,又有没有宣扬过肉体消灭?
吃到了一个时代的红利以后,身份政治拥趸,尤其是美国很多大学的教职员工注定要付出相关的代价。比如依托于身份政治议题,而在学术能力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仍然获得教职的人。又比如,曾经大声疾呼希望包容身份政治议题,严词驳斥对于身份政治倡导者的人身威胁、法律威胁的一些人,在自己获得某种学术权力、社会影响力后,开始以最严苛的方式对不同意见者构陷因言获罪,动不动就要将对方的教职、社会职务剥夺,再踏上一万只脚,而今就很难避免遭致同样的方式构陷和追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来源:渝川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