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载春华秋实,“两山”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催生出经济与生态共荣的新图景,无数女性的身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闪闪发光。“浙江女性”现推出系列文章,讲述与山水共生、与时代同行的巾帼奋斗故事。
20载春华秋实,“两山”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催生出经济与生态共荣的新图景,无数女性的身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闪闪发光。“浙江女性”现推出系列文章,讲述与山水共生、与时代同行的巾帼奋斗故事。
和很多浙江乡村一样,20多年前,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是外来媳妇不敢嫁的穷山坳。在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的带领下,这里重新铺排山水,带着憧憬、摽着劲,站上了乡村振兴擂台戏的“C位”。
余若望/摄
“到了节假日,我就喜欢混在人群中,听到游客夸赞这里的空气是甜的,泥土是香的,我打心眼里高兴。”余金红满眼笑意。2024年,新建村累计接待游客逾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3万元。
破茧:思想解放的绿色革命
20多年前,新建村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这里不靠海、没有路、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民有委屈,干群关系更别提。“那时做梦,想的都是靠什么致富”。
“没有产业支撑,是不是可以搞旅游?”一些村民认为“不着调”。面对村民的质疑,余金红带领村民代表赴安吉余村考察学习,亲眼见证生态保护带来的发展奇迹。回村后,她又积极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党员干部们一同走进村民家中,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连续多个夜晚的走访,换来村民思想破冰。
蝶变:生态经济的创新实践
“只要心中有梦想,天上一定有太阳”。余金红领着村民,动作一茬接一茬。修建村路、完成80户特色农房改造,建全国艺术采风基地,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洞艺谷”,引入退役绿皮火车变身“功勋号”网红综合体,整修闲置农房担保村民创业,办民宿餐馆,开书店、美术馆、射箭馆……山水依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抽象的理论导向,具象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发展实景。
通过“普惠式”发展模式,新建村老年群体以房养老,返乡青年文创就业,妇女们在家门口开起民宿、农家乐。“她创集市”上,东海渔嫂们将自家的农特产品、海鲜美食、文创手作等进行展销,还通过电商直播让“妈妈的味道”走向全国。200余名妇女家门口就业,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她经济”生态圈。
升华:党建引领的共富密码
余金红创新提出党员夜访、田头随访、专题约访的“三访”特色工作法,架起党群“连心桥”,“阿红书记工作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有一次,一户村民遭遇工伤和重病双重打击,余金红不仅帮助争取赔偿、组织捐款,还亲自落实看护事宜,这份真情让村民铭记至今。
村里建立“党员责任区”,将环境整治、产业帮扶等任务落实到人;汇聚返乡人才的智慧,创办“海岛乡村振兴学堂”,培养新一代致富带头人,这些创新举措,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张需要代代相传的答卷。”余金红的话语掷地有声。二十余年来,她始终践行“脚下沾泥,心中有情”的为民初心,带领新建村实现了从“渔村”到“艺术村”再到“共富村”的三级跨越。
如今的成绩单令人瞩目:多项国家级荣誉加身,“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美乡村”等金字招牌熠熠生辉;2019年还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的鲜活样本。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新建村正以“绿”为底、以“文”为魂、以“创”为笔,继续书写着“两山”转化的新时代篇章。余金红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