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推行村务专员制度 吸纳本土青年力量返乡参与乡村治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8:54 3

摘要:9月23日上午8时许,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还沉浸在清晨的静谧中,村民们已陆续扛着农具下田务农,村务专员韩巧珍则比往常早半小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电脑熟练地准备文件,“今天要开一个重要会议,得提前来做好准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9月23日上午8时许,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还沉浸在清晨的静谧中,村民们已陆续扛着农具下田务农,村务专员韩巧珍则比往常早半小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电脑熟练地准备文件,“今天要开一个重要会议,得提前来做好准备”。

韩巧珍当村务专员已有5年时间。2020年下半年,父母一句“村里缺少会电脑技术的年轻人,大家办事不方便”,让走出大山的她带着对家乡的牵挂重回洪水村。5年间,在她助力下,村里用电脑办公早已不是问题。“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乡发展,我觉得很有意义。”韩巧珍欣慰地说。

在昌江,像韩巧珍这样的“归雁”不在少数。2020年,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昌江创新设立“村务专员”岗位,聘用本村或本乡镇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协助村“两委”工作。如今,这支队伍已壮大至近百人,越来越多“自家人”带着对家乡的热忱与新技能归来。他们以青春为笔,为昌江乡村振兴探索更多新路径,也给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学成返乡

怀揣办事服务新技能

“阿叔,我是村委会的阿雯,今天来跟您讲一些最新政策。”不久前,在昌江七叉镇乙劳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见到村务专员刘玉雯时,她正和同事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流利地用黎族方言与村民唠家常。

操着村民熟悉的乡音为他们解读政策,是刘玉雯的工作常态。平时刘玉雯总爱走村串户,是民生政策的“贴心翻译员”,能把医保报销、养老保险等村民关心的事,一条条、一项项“翻译”得明明白白。

昌江七叉镇乙劳村村务专员刘玉雯(前排左二)在为村民解读民生政策。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学主修经济学的刘玉雯,还主动将专业所长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结合实际向村民宣传推广小额贷款。“一开始大家担心会被骗钱,都不相信。”刘玉雯回忆道,她细致地讲解小额贷款的政策,结合各户村民实际分析风险和收益后,终于有人敢于尝试并获得成功。“如今大家遇到资金需求都有了贷款的意识”。

除了政策“翻译”,刘玉雯还是村委会的“技术担当”。“村干部大多上了年纪,不会用电脑。自从她来了,软件操作、材料归档和农房报建规范这些事都理顺了。”七叉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长陈亚云在乙劳村驻村4年,见证了刘玉雯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昌江众多村务专员中,很多都是像刘玉雯这样精通业务、办事高效的好手。在昌化镇大风村,“95后”村务专员郭明靓作为村里的数字政务能手,熟练运用“零跑动”农房报建系统,帮助村民简化报建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有95户村民完成线上报建预审核,61户成功获批。”郭明靓说。此外,她还经常帮老人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建立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把村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都是带技术回村。”刘玉雯的话里,满是自豪。在她看来,返乡就要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创新求变

开拓产业增收新渠道

名为村务专员,但这群热血青年的本事,远不止处理日常村务。他们当中不少人紧随新媒体潮流,走进田间地头,运用互联网宣传推广家乡农产品,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叫我阿派就行,村里人经常这么喊我。”9月23日下午,记者见到乌烈镇峨沟村村务专员梁河派时,他刚从田里巡查回来,常年户外工作让他皮肤黝黑,但其灿烂的笑容依然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昌江乌烈镇峨沟村村务梁河派(左一)在入户宣传政策。受访者供图

5年前,学电子商务专业出身的梁河派成功应聘村务专员回到峨沟村,彼时的他已在海口积累了多年的电商工作经验。回村后,他牵头成立峨沟村电商微商工作小组,通过策划销售文案、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并结合线下销售,为家乡农产品开拓了销路。2021年至今,峨沟村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芒果50多万斤,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为让更多村民掌握电商技能,梁河派还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引导更多人利用线上平台销售农产品。“我们希望把村里的香豆、菠萝蜜、圣女果等农产品推向线上市场,帮助大家拓宽增收渠道。”梁河派说。

他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如今,峨沟村正计划在村口建设一个占地4至5亩的集散中心,统一农产品的价格和包装,并提供直播销售场所,推动峨沟村果蔬走向品牌化发展之路。

从峨沟村出发,不到20分钟车程便抵达白石村。在这里,村务专员王义伟也凭借自己的策划营销专长,通过互联网直播、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广“白石黑米”,推动这一本土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当上带货主播的还有刘玉雯。2024年,七叉镇芒果价格低迷、销路不畅,刘玉雯架起设备在果园里开直播,推介家乡芒果。她还帮农户拍短视频推广,让村里的优质鲜品更加“出圈”。最终,她成功帮农户解决约8万斤芒果的滞销难题。

有时刘玉雯还主动对接驻点单位和企业,邀请他们前来采购本村农产品。村委会办公楼前的空地,成为逢年过节举办农产品集市的热闹场所。

心怀壮志

当好家乡发展新力量

除“80后”“90后”,昌江的村务专员队伍如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00后”的身影。十月田镇好清村的田慧杰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好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大舞台前,田慧杰认真和村民排练竹竿舞。“这几天在准备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表演节目。”她擦了擦脸颊的汗说,“今年镇里再次选定好清村作为主会场,我们得好好表现。”

昌江十月田镇好清村村务专员田慧杰在工作中。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村委会里的年轻力量,田慧杰总是积极参与村里的各类文艺活动,不仅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也拉近了与村民间的距离。

除了文艺工作,她还热心帮助解决村民各类困难。去年9月初超强台风“摩羯”来临前,田慧杰和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走访各家各户,发现并协助一位怀孕超过38周的孕妇转移至昌江县人民医院。起初,孕妇家的老人对转移安排有些犹豫,在田慧杰等人的耐心沟通和劝说下,他们终于同意将儿媳送往医院。

“后来我再去这一家,他们还特意提起这件事,表示很感谢我们,因为他家儿媳正好在台风登陆当天平安生产。”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田慧杰感慨颇深,“那一刻我觉得更有动力继续在基层工作。”

工作中的田慧杰是村委会的“多面手”——她既能伏案细致整理文件档案、高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又积极落实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平时有什么政策上不懂的都会去找她,就连复印材料这些小事,她也会热情帮忙。”提起这位“00后”姑娘,村民陈大龙赞不绝口。

如今,昌江各个村庄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年轻身影。记者从昌江县委组织部获悉,目前全县近百名村务专员中,“90后”占比近80%,“00后”则有9名。2023年,该部门推出举措,从提高补贴待遇、建立奖励机制、拓宽发展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村务专员队伍建设,推动村务专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昌江,这群年轻的“自家人”正持续积蓄力量,满怀热忱地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续写着“我和我的家乡”的生动故事。

来源:小李哥乡村手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