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安的中型SUV阵营又迎来一次“小改款大调整”,其中2026款长安CS55 PLUS(市场宣传上有时称为第四代/2026款)已完成外观与内饰的更新,主打更年轻、更科技的家庭出行定位。官方尚未在全国层面放出最终指导价,但从主机厂与经销端的配置透出、以及同级别竞争
长安的中型SUV阵营又迎来一次“小改款大调整”,其中2026款长安CS55 PLUS(市场宣传上有时称为第四代/2026款)已完成外观与内饰的更新,主打更年轻、更科技的家庭出行定位。官方尚未在全国层面放出最终指导价,但从主机厂与经销端的配置透出、以及同级别竞争格局看,新车将延续10万—15万区间的市场定位,而首发期经销商通常会有一波优惠和置换补贴。
这一代CS55 PLUS的外观并非彻底推翻过去的造型,而是用细节把“家族式”风格往更年轻化、精致化推进。车身线条保留了紧凑的溜背比例与略显上翘的后窗肩线,整体姿态偏向跨界风格,家庭与都市兼顾,更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新前脸重点在于格栅与灯组的联动设计:格栅内部采用类宝石切割元素,围绕两侧竖式透光元素形成“C”型视觉,再配以下包围的黑色饰板与护板,营造出更强的攻势感。对比老款,新车在前杠与雾灯区的面积把控上更精致,也利于日后推出运动套件或高配视觉包。
官方与海外市场公布的尺寸显示,新车车身长度约在4,515mm左右,轴距约为2,656mm(不同版本会有细微差别),这样的轴距在紧凑/入门中型SUV里处于较为友好的水平,意味后排腿部空间与日常家用载物能力都能满足绝大多数家庭需求。侧面腰线更顺滑,轮拱塑形加强,17-19英寸轮圈可选,视觉上兼顾动感与舒适。
尾部采用贯穿式灯带设计语言(或带有贯穿视觉效果的分段灯组),造型比早期车型更收敛,突出了横向视觉宽度;后保险杠与底部扩散器的处理更偏家用实用风,不刻意追求运动化,但在高配上会增加镀铬或黑色装饰来提升质感。整体来看,尾部更偏稳重、易于接受。
2026款CS55 PLUS在内饰方向做了明显升级,采用环抱式贯穿座舱设计,仪表与中控形成连屏布局(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部分车型为12.8英寸),中控区域用软质材料包裹与镀铬或钢琴烤漆饰条结合,手感与视觉都较上一代有明显提升。中控下方储物与无线充电区经过重新规划,电子挡杆与旋钮式多功能控制器的加入,让操作更符合当下用户的使用习惯。
车机以大屏为核心,支持手机互联(CarPlay/CarLife)、OTA升级与丰富的在线生态(导航、语音、车辆远程控制),部分高配车型提供个性化主题与影音增强包。值得关注的是,厂商在软件层面的迭代节奏将直接决定长期使用体验——硬件够用但软件更新慢会影响感知价值,这一点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
新车亮点之一是强化了高速领航与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功能(例如基于视觉+地图的自动换道、随车流调速、辅助泊车等),这些功能在ADAS地图覆盖区域或配套传感器支持下能带来明显的长途驾驶减负感。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领航”或“高级驾驶辅助”并不等同于完全自动驾驶,用户仍需保持注意力并遵循厂商对场景的限定与使用说明。
前排座椅填充与支撑兼顾舒适与包裹性,高配车型配电动调节、记忆与通风/加热功能;副驾驶腿托的加入显示厂方对长途舒适性的考虑。后排坐垫长度、坐姿高度与地台平整度都做了优化,实际乘坐表现应优于很多同级别车型,尤其在二孩家庭或经常需要载成人且注重舒适时。后备厢容积在同级表现中属于中上游,日常购物、旅行载物无忧。
动力布局仍以蓝鲸系列1.5T发动机为主(高压直喷+7速湿式双离合的匹配在官方配置表中多次出现),同时长安也在推广插混(PHEV)版本,搭载智慧新蓝鲸与多电机组合的插混系统在局部规格上已展现出较高的综合功率与不错的纯电续航(PHEV车型电池与电机参数在不同渠道有披露)。总体来看,燃油版注重平顺与低油耗,插混版偏向能耗优化与动力组合优势。
优点上,2026款CS55 PLUS把“更高的科技感”和“家用舒适性”做了整合:连屏+升级ADAS+家用友好的后排与储物设计都是直观加分项;价格区间合理且品牌服务网络覆盖广,是其在二三线城市竞争的天然优势。缺点上,面对合资与新势力品牌在同价位的产品攻势——尤其在软件生态、长期OTA支持与底盘调校细节上,CS55 PLUS还需时间与口碑来证明其耐久力;此外,高阶智驾功能的实际可用性与地图覆盖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变量。
如果你是注重性价比、需要一台面向城市家用且偶尔长途的SUV,且希望车内科技感强、配置丰富,CS55 PLUS是非常值得列入试驾清单的车型。总体上,长安这次让CS55 PLUS的“城市家庭车”定位更清晰,但面对快速迭代的市场,购车决策应把“软件更新节奏与终端实际优惠”列为权重较高的考量因素。
2026款长安CS55 PLUS并非一款要“颠覆”市场的车型,但它在细节上做出的进化满足了多数家庭买家的现实需求:更高的科技感、更好的舒适性、更明确的产品定位。对那些想要“花合理的钱买到全面配置”的用户,它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选择;对追求极致驾驶感或最前沿自动驾驶体验的买家,建议继续观望或把目光放在竞品与未来的软件支持承诺上。
来源:一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