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继续看好 上车可以关注这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8:39 1

摘要:政策端,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升级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到202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要从2024年的320台提升至500台,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医疗等领域渗透率突破20%。地方层面,上海、广东等制造业强省对采购国产工业

01 机器人赛道的“黄金时代”:三大逻辑支撑长期景气

在A股众多赛道中,机器人板块是“政策+技术+市场”三重驱动的典型代表。2025年以来,其热度持续攀升,背后是产业变革与需求的真实爆发。

政策端,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升级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到202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要从2024年的320台提升至500台,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医疗等领域渗透率突破20%。地方层面,上海、广东等制造业强省对采购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给予10%-15%资金补贴,直接刺激市场需求。

市场端,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8.2%;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420亿元,同比增长25.3%。2025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装机量19.2万台,同比增长21.5%,新能源、半导体领域装机量增速超40%。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技术端,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落地”,特斯拉Optimus在汽车工厂试点效率超预期,国内优必选、傅里叶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也在物流、科研场景应用;工业机器人精度和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某头部企业六轴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mm,满足半导体晶圆搬运、新能源电池极片焊接等高精度需求。技术突破不断拓宽机器人应用边界,是赛道长期景气的核心支撑。

02 聚焦核心标的:这只“机器人龙头”的四大竞争力

在机器人赛道众多玩家中,埃斯顿自动化 兼具“技术深度”与“成长弹性”,是重点关注对象。

从财务基本面看,埃斯顿2024年营收58.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35.1%。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45.5亿元,占比78%,同比增长25%;伺服系统业务营收10.5亿元,占比18%,同比增长19%。下游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领域收入占比从2023年20%提升至2024年28%,汽车领域占比35%,3C领域占比15%。

技术壁垒是其核心护城河。公司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算法等核心零部件领域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超70%,产品毛利率比依赖进口零部件的同行高5-8个百分点(公司综合毛利率32%,行业平均28%左右)。2024年新增专利42项,“多轴协同自适应控制技术”解决机器人高速运动振动难题,使生产效率提升10%,该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叠片机器人产线,获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客户批量订单。

订单与产能匹配度反映成长动能。2024年四季度新增订单18.5亿元,同比增长40%;南京生产基地二期投产,工业机器人年产能从3万台提升至5万台。存货周转率从2023年3.2次提升至2024年3.8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从4.5次提升至5.1次,运营效率提升保障业绩真实性和持续性。

从技术面看,截至2025年9月25日,埃斯顿股价报收45.2元,站在60日均线(43.1元)上方,近20日成交量较前60日均值放大30%,呈“量价齐升”走势。北向资金持股比例从2025年年初5%提升至7.2%,社保基金2024年四季度新进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多家券商研报给予“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55元,较当前股价有21.7%上涨空间。

03 产业链卡位战:这只标的如何在“生态”中突围?

将埃斯顿置于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分析,更能理解其投资价值。

产业链上游是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在伺服电机领域,埃斯顿市占率在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二,其伺服产品不仅用于工业机器人,还进入数控机床、光伏设备等领域,2024年伺服系统业务海外收入增长50%。在减速器领域,公司参股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同时自主研发RV减速器,完善产业链布局。

中游是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埃斯顿以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为核心,提供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在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其市占率约8.5%,位居国产厂商前三。在汽车焊接领域,市占率超15%,为大众、通用及比亚迪、蔚来等提供焊接机器人;在新能源领域,叠片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产线中占据重要地位,某头部电池厂商产线中60%的搬运机器人来自埃斯顿。

下游是应用场景拓展,是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埃斯顿从传统汽车、3C领域向半导体、光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延伸。2024年,半导体领域收入增长120%,机器人用于晶圆搬运、芯片封装等环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与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合作,开发专用伺服系统,提前布局下一代产品。这种领域拓展为公司打开更广阔成长空间。

04 投资策略:如何“理性上车”并把握机会?

普通投资者把握埃斯顿投资机会,可采取以下兼具“安全性”与“进攻性”的操作策略。

建仓逻辑:基本面行业高增长+公司份额提升+技术突破逻辑清晰;技术面趋势启动信号明确。可“分批建仓”,首次建仓仓位不超过总投资的10%,建仓区间44-46元,若股价回踩60日均线(43.1元)可视为第二买点,加仓5%。

风险控制:设置8%的止损线,股价跌破41元时果断止损。该位置是前期平台支撑位,对应公司2024年每股收益的30倍PE,安全边际较强。止损是在市场逻辑变化时及时离场,保护本金。

止盈规划:第一止盈目标位50元,对应2025年净利润的35倍PE,达到时止盈30%仓位;第二止盈目标位参考机构平均目标价55元,达到时止盈剩余仓位的50%;若行业景气度超预期,可将第三目标位上看60元,长期持有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投资伴随风险,机器人行业潜在风险包括:外资品牌(如ABB、发那科)降价竞争,压缩国产厂商利润空间;下游汽车、3C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影响公司订单;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投入回报不及预期。投资者决策时需充分考量这些风险。

结语

在政策红利、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三重驱动下,机器人赛道长期景气度毋庸置疑。埃斯顿自动化作为国产机器人代表企业,在技术、产能、客户等方面建立深厚壁垒,是分享赛道成长红利的优质标的。但投资是“概率与赔率”的平衡艺术,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文章不构成任何建议,只有交流讨论)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机器人赛道的投资机会?对于埃斯顿这样的标的,你会选择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星愈情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