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上尖山村子里古树周边堆放垃圾、杂草、拴牲口等问题,结合四治三融一示范要求,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搭建古树保护区域,有效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意识。
古树是村庄的“活化石”
更是生态的“守护者”
弥勒市现拥有入库的古树名木43株
主要分布于
弥阳街道、太平街道、新哨镇、虹溪镇、巡检司镇等地
在巡检司镇乌稠村委会上尖山村小组
当地将古树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
通过科学防治
村规民约和群众共治
让300余株百年古树焕发新生
为该村筑牢生态底色
上尖山村古树最高树龄达700余年
走进上尖山村
错落分布的古树郁郁葱葱
与村庄融为一体
目前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达310余株
其中栎树类树木180余株
其余树木130余株
古树依据年龄被划分为三级
一级古树树龄达500年以上
二级古树树龄在300至500年
三级古树树龄在100至300年
目前上尖山小组共确定挂牌保护的古树共22株
其中
散生古树7株
古树群3个共15株
以高山锥树为主
树龄最大的高山锥达700多年
然而长期以来
古树周边存在堆放垃圾
杂草丛生
拴养牲口等问题
古树生长与村庄环境堪忧
对此
巡检司镇将古树保护与
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
让古树与村庄焕新生
【巡检司镇党委副书记 童伟】:针对上尖山村子里古树周边堆放垃圾、杂草、拴牲口等问题,结合四治三融一示范要求,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搭建古树保护区域,有效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意识。
树“医生”为古树“治病”
古树健康
防治先行
巡检司镇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为每株古树建立“一树一档”动态数据
针对部分古树因虫害出现
树叶枯黄、树干腐朽问题
工作人员采用生物防治
技术干预等绿色方式
有效降低古树病虫发生率
【弥勒市林草局工作人员 邓永兵】:药物放进去后,里面的虫卵、害虫会被药物熏蒸出来的气味影响,从而起到预防和消杀的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群众是古树保护的“主力军”
上尖山村小组的古树保护有着深厚的
群众基础
早在20世纪40年代
就有不成文的保护规定
2000年
又以成文村规民约
约束乱砍滥伐
在古树上拴牛马
堆放粪污等行为
通过“互相约束、代代相传”的方式
让保护古树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巡检司镇乌稠村委会上尖山村小组组长 刘俊波】:通过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比如,对于拴牛马这类行为,村里老人们会主动劝说,通过这种方式互相约束;如果看到有人乱砍树木或者用锄头随意挖掘,老人们也会出面劝说教育,告诉他们一定要保护好古树,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巡检司镇将持续挖掘古树的历史文化价值
进一步激发群众对古树的历史情怀
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
留住乡村乡愁
让古树成为上尖山村生态宜居的
“金字招牌”
弥勒市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它们是自然界与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些珍稀的树木不仅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科研、经济和景观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内涵。弥勒市拥有入库的古树名木43株,古树后备资源952株,对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弥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保护古树名木资源,我们向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做保护古树名木理念的传播者。主动学习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古树名木法律法规,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弥勒故事,带动亲友、影响大众,提升全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同感和守法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做保护古树名木行动的引领者。古树名木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让我们集思广益,挖掘古树名木文化内涵和文脉价值,共同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模式,让保护古树名木与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培育并践行古树名木文化。
做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的监督者。从自身做起,尊重古树名木的生长规律,保护古树名木原始风貌和生态环境,及时制止伤害古树名木的不良行为,及时举报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境的不法行为,为古树名木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精心呵护我们的“绿色遗产”。
保护名木古树,留住美丽乡愁,期待大家的参与和奉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者、推动者,以实际行动守护好每一棵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来源:弥勒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