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三代掌门人张鲁是怎样进入汉中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6:49 1

摘要:张鲁能够崛起,得益于汉末诸侯纷争,抓住了机会,也发挥了自家特长。当时,各路诸侯争霸的焦点大都集中在中原地区,汉中这块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却被忽略了。张鲁集团“雄据巴、汉垂三十年”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宗教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能够崛起,得益于汉末诸侯纷争,抓住了机会,也发挥了自家特长。当时,各路诸侯争霸的焦点大都集中在中原地区,汉中这块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却被忽略了。张鲁集团“雄据巴、汉垂三十年”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宗教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集团的存在,不仅对汉中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张鲁是怎样进入汉中的?

张鲁(?-216年),字公祺,沛国丰人,也就是现在的徐州丰县。他的早期经历,说法还是比较多的。

陈寿《三国志·张鲁传》记载:“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张鲁的祖父名叫张陵,客居蜀地时,到鹄鸣山中修道,编造道经迷惑百姓。凡是跟随他学道的人,都要缴纳五斗米作为资费,因此世人称他们为“米贼”。张陵去世后,他的儿子张衡继承了教义继续传道。张衡死后,张鲁又接过了教权。当时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督义司马是地方军事官职,负责地方治安和军事行动,由此张鲁获得了军事权力。刘焉派他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率军攻打汉中太守苏固,拿下汉中后,张鲁趁机袭击张修并将其杀害,夺取了张修的部众。至此,张鲁通过内部权力斗争取代张修,成为汉中军事力量的领导者。这段记载揭示了张鲁家族如何从民间宗教领袖发展为割据势力,其核心在于以宗教组织为纽带,结合军事行动逐步掌控汉中地区。

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首领,怎么会成为刘焉手下的武官呢?其一,张鲁祖孙三代在蜀中,教众很多,有一定的影响力,刘焉是有割据益州甚至称帝的想法,所以要笼络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二,张鲁的母亲长相美丽,懂得神鬼邪说,“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这是个颇有能力的女人,而且和刘焉家有往来,经常出入刘焉家,张鲁搞个中下级武官也就简单了。

————————

张鲁得到汉中,不仅击败了汉中太守苏固,而且还把同行的战友干掉了。

常球《华阳国志·汉中志》载:“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初平中,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谷道……扶风苏固为汉中太守。鲁遣其党张修攻固……鲁遂有汉中。”本书中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提到:“(赵)嵩事太守苏固,固为米贼张修所疾杀,嵩痛之。”

这个张修是什么人呢?张鲁为什么会将其杀害?张修的死对张鲁势力的发展又起到了什么影响呢?

关于张修的历史记载,最早出自曹魏时人鱼豢的《典略》。后来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之时做了引用:“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张修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巴郡,张鲁祖孙三代都在益州汉中地区传道,在该地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张修也是五斗米的道众,从教内地位来说,应该是掌教人张鲁的下属。中平年间,张修在巴郡发动起义,并控制了巴郡的大部地区。

为了平息张修义军,时任益州牧的刘焉向东汉朝廷推荐樊敏担任巴郡太守,对张修义军进行镇压。经过樊敏的镇压和刘焉的拉拢,张修义军最后投降了刘焉,之后刘焉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控制这支军队。

为了稳定益州的形势、扩大自己的地盘和控制范围,刘焉派遣这支军队去进攻当时的汉中太守苏固。这支部队的发起人和成长壮大的推动者是张修,很有可能张修在军队中的威望不低于张鲁。

张鲁在取得与苏固作战的胜利之后,又杀死了张修,并完全控制了张修所统帅的这支武装力量,同时也接管了原本属于张修控制的巴郡地区,并从此开始了称雄巴汉的割据时代。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