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近日,两位安庆籍大一新生在军训场上即兴清唱的黄梅戏经典选段,不仅赢得满堂喝彩,更让黄梅戏韵再度“破圈”,刷屏网络。
转自:安徽新闻网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近日,两位安庆籍大一新生在军训场上即兴清唱的黄梅戏经典选段,不仅赢得满堂喝彩,更让黄梅戏韵再度“破圈”,刷屏网络。
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
安庆是“京黄故里、黄梅戏乡”,徽班从这里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黄梅戏也是在这里发展兴盛,成长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近年来,安庆将推动黄梅戏繁荣发展视作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颁布《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争创国家级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搭建“老中青”衔接的人才梯队,让黄梅戏传承有章可循、有才可用。同时深挖黄梅戏文化内核,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推出了一批主题旅游新业态与新产品,推动戏曲“破圈”、文旅“出彩”,让“来安庆,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旅名片愈发响亮。
夜幕降临,安庆市菱湖公园旁的再芬黄梅公馆内,婉转悠扬的黄梅曲调如约响起。名角新秀轮番登台,观众演员零距离互动,沉浸式的体验让戏迷们大呼过瘾。
作为安庆黄梅戏主题旅游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再芬公馆的整体设计透着浓郁古朴气息,传统韵味与时代风貌在此完美交融。自2013年开馆至今,每周二至周六晚八点半,这里都会为听众送上原汁原味的黄梅戏表演。去年,有近4万人次走进再芬公馆听戏。
去年,紧邻公馆的小辞店文化艺术体验馆正式开张。馆内,剧照、文创、戏曲行头静静陈列,诉说着黄梅戏的独特魅力。体验馆更以咖啡文化为桥梁,让年轻客群在香气中邂逅这门古老艺术。
当黄梅曲调邂逅城市烟火,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安庆推出戏曲夜游观光巴士,将戏曲艺术与城市夜景融合。22公里的线路串联起七街商业街区、振风塔、倒扒狮街等文旅地标,让游客在约90分钟的行程里,既能欣赏黄梅戏表演,又能尽览滨江夜景与名胜古迹。
在戏曲界,曾流传着“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说法,其中的“石”就指怀宁县石牌镇。石牌镇,濒长江,枕皖河。如今,当地政府正以建设国家级戏曲文化特色小镇为目标,让石牌古镇焕新:徽班博物馆内,300多件珍贵史料诉说着徽班往昔荣耀;戏曲盔帽作坊中,手艺人一针一线倾注着对黄梅戏的热爱;游客服务中心里,创意十足的黄梅戏文创产品依次排开。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在石牌镇,黄梅戏早已融入日常。该镇以戏为媒,先后举办全国戏曲票友节、石牌戏会等活动,累计邀请千余名戏曲名家交流表演,吸引戏迷游客超10万人次。9月28日,第九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将在这里拉开帷幕,当地政府正紧锣密鼓筹备,静待八方宾客。
在安庆,将黄梅戏文化与建筑空间深度融合的案例还有很多:桐城市六尺巷五亩园,黄梅戏与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勾勒出别样浪漫;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戏曲唱词成为具象化景观,乡土风味十足。江水送来黄梅声声,黄梅声声亮嗓于大江南北,“沿江出海”亦可期。
在国内,安庆籍学子高校军训场上的即兴演唱、社交平台的片段分享,让黄梅戏成为年轻人连接故乡的纽带。
在国外,7月的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上,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用快闪表演,让这座欧洲金融中心的街头,变成了流动的“黄梅戏大舞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身着戏服,唱响《女驸马》经典唱段,朗朗旋律如清风拂面,引得现场观众情不自禁跟着哼唱。
“我喜欢黄梅戏!”外国友人毫不吝啬地称赞。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演员马丁感慨:“看到外国观众跟着节奏轻打拍子,我才真正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有学者感慨道,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从专业剧场到日常生活”的转变,是黄梅戏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也进一步印证了戏曲唯有融入生活,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生命力。
黄梅戏的繁荣发展,既要“走出去”乘风远航,也要“引进来”活水润田。安庆市主动搭建交流舞台,一边迎名家新秀亮嗓开唱,一边邀戏迷票友闻声相聚,让这门艺术在往来互动中愈发鲜活。
近年来,安庆持续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先后推出200多部黄梅戏优秀剧目,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戏迷票友来安庆看戏交流。
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周期,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于9月26日至10月8日举行。其间,将围绕“戏韵江淮 文化惠民”主题,举办5大板块系列精彩活动。据了解,本次展演周首次由省文旅厅组织申报并遴选参演剧目。来自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等7个市的33家文化机构和5个省直院团、院校响应,共有23台大戏、35个小戏申报参演。申报单位和申报数量创黄梅戏展演周历史新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