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客尝到一碗难忘的菌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07:38 1

摘要:陕南石叁珍蘑菇宴餐饮博物馆创始人石燕是土生土长的汉阴人,她深耕餐饮20余载,不仅打造了独有特色的菌汤,还建设了餐饮博物馆,从而推动了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食材销售,提升了汉阴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今年上半年她入选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任 丽

在秦巴山脉余脉的陕南安康汉阴,不仅有凤堰梯田、双河口古镇,还有一碗鲜香的富硒菌汤十分勾魂。

陕南石叁珍蘑菇宴餐饮博物馆创始人石燕是土生土长的汉阴人,她深耕餐饮20余载,不仅打造了独有特色的菌汤,还建设了餐饮博物馆,从而推动了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食材销售,提升了汉阴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今年上半年她入选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名单。石燕说:“这是荣誉,也是责任,我要让更多游客为了这碗菌汤来汉阴。”

“一座博物馆”展示文化

汉阴有“富硒之乡”的美誉,当地盛产的食用菌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硒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富硒菌类。用这些菌类熬制的富硒菌汤,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一直以来,这碗菌汤都是当地人的最爱。如何将这碗菌汤打造成汉阴餐饮文化的亮点,是石燕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9年,陕南石叁珍蘑菇宴餐饮博物馆建成,馆内陈列着600余件实物、菜模、书画等展品,系统呈现汉阴蘑菇宴的历史渊源、烹饪技艺与民俗文化。这是石燕的一次尝试,她认为,餐饮不该是孤立的消费环节,而应是传递在地文化、连接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把‘舌尖记忆’真正转化为‘文化认同’。”石燕要打造一处“可体验、可学习、可传播”的沉浸式场所。在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富硒蘑菇宴、汉阴非遗小吃,还能深度感知陕南农耕文化与饮食智慧。她还以博物馆为核心,构建起“食材溯源—加工展示—餐桌消费”的产业链闭环,推动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

既然要打造餐饮品牌,就得把这碗菌汤做出汉阴的味道。作为汉阴县美食协会会长,石燕把技能培训视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由她牵头组织的年度餐饮技能培训已连续开展3年,每年超过300人次参与,内容涵盖烹饪技艺、服务礼仪、食材加工等。截至目前,累计培养技师36人、高级工45人、中级工104人,培育了金州工匠8人、陕西省乡村工匠名师1人,带动就业超6000人,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我们优先吸纳需要帮扶的家庭、下岗职工入职,希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现在,石燕距离这个目标更近了。

“一桌蘑菇宴”创出品牌

“餐旅融合的核心,是站在游客的角度不断创新,既要守得住传统,又要接得住市场。”石燕认为乡村文旅的破局之道,在于用新理念为传统资源注入活力。多年来,她不断推动创新,让汉阴美食从家常菜升级为文旅品牌。

品牌化与标准化成为首要突破口。面对消费升级和旅游市场的新变化,石燕积极配合县政府,以县美食行业协会为主导制定了23项汉阴美食行业标准,推动“涧池烩面片”“炕炕馍”“汉水蒸盆子”等特色菜品标准化生产,并注册商标。他们开发的“富硒蘑菇宴”多次登上央视《千年陕菜》《味道》等栏目,提升了汉阴美食的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石燕创建了“美食非遗工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教游客制作“炕炕馍”,揭秘老师傅熬制“蘑菇三碗汤”的诀窍。她还联合民俗学者挖掘传统喜宴、中秋宴文化,开发了多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让“吃”成为一场文化体验之旅。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作为秦巴山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石燕倡导“绿色餐饮”,使用节能灶具和太阳能照明设备,推行“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推出“小份菜”“剩菜打包有礼”等举措,成为汉阴低碳文旅的标杆。

跨区域推广让汉阴美食走向全国。她带领餐饮企业“走出去”,参加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安康富硒食品品鉴交流会,组织“汉阴美食进京津、进高校”等活动数十场,带动本地食用菌、富硒大米等农产品年销售额稳步增长,提升了汉阴美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碗菌汤”令人回味

“不少游客告诉我们,‘为了这碗菌汤,还会再来汉阴’。”说这话时,石燕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如今,“美食+风景”已成为汉阴的一张文旅名片。凤堰梯田的配套农耕体验,双河口古镇的历史韵味,城东夜市与美食老街的市井烟火气,与博物馆的精致餐饮形成互补,形成了汉阴有特色、有品质、有记忆的旅游体验。

数据显示,2024年,汉阴县接待游客48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6亿元。其中,美食旅游贡献明显,“一碗菌汤”带来的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汉阴旅游体验的提质升级。

“乡村旅游不能仅仅满足于‘有看头、有吃头’,还要‘有回头率、有说头’。”石燕介绍,她计划进一步推动餐饮IP运营,开发“梯田菌菇礼盒”“非遗小吃盲盒”等文创产品,设计“美食探秘之旅”主题线路,同时,引入AI技术再现古代汉阴宴席场景,打造数字化餐饮博物馆和研学基地,“我们正在与高校协商,共同开发蘑菇宴研学课程。”

此外,石燕还打算通过联营合作、开设示范店等方式,持续推动汉阴美食向外输出。“从‘美食名县’到文旅强县,汉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守住文化根脉、紧跟市场需求,汉阴的旅游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她说。

一桌蘑菇宴,一座博物馆,一位扎根土地的带头人。石燕用家常的“味道”,讲述着汉阴不平凡的乡村振兴故事。 图中右一为石燕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推介汉阴美食 受访者 供图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