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机关文风作为政务信息传递和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工作效率以及与群众的沟通效果。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树立短、实、新的机关文风已成为必然趋势。
寇纪东谈公文写作355:机关文风要守正创新,落实好短、实、新
寇纪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机关文风作为政务信息传递和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工作效率以及与群众的沟通效果。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树立短、实、新的机关文风已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理解机关文风的概念?结合《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根据新时代机关文风要求,笔者认为,文风是公文写作者政治观念、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写作动机、写作态度等在写作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机关文风是指机关公文在语言表达、内容组织、风格特点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机关公文要准确传达政策意图、反映工作实际,符合机关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要求,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公文应“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为机关文风的塑造提供基本遵循。
机关文风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一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部分机关人员不了解实践,不接触群众,不懂得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习惯于闭门造车、凭空臆想,“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情况。脱离实际的文风,导致公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指导意义;二是缺乏求真务实精神。“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有些同志缺乏求真务实的勇气和智慧,不敢报实情、说真话,善于做“遵命式”的官样文章。看“风向”、随大流,迎合需要,发不真实的文,结果是败坏了政务风气,阻碍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是角色意识淡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部分机关人员缺乏“角色”意识,不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者,不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缺乏大局观和角色意识,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机关文稿;
四是责任心与事业心缺失。“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些同志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结果是公文写作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文风难以精进;五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祟。“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机关文风不正的深层次根源。有的领导机关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使得文风变得冗长、空洞、僵化,严重影响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形象。
要新时代树立短、实、新的机关文风。
一是公文要“短”,要精简篇幅,提高效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时代机关文风应追求精短、明快,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坚决杜绝“长而空”的文章,做到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如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机关人员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结论先行,在有限篇幅内凝练表达、精准施策;
二是公文要“实”,要求真务实,贴合实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机关文风要实,就必须践行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公文应精准对接实际需求,避免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或机械套用其他地方政策经验。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借鉴《诗经》中“采风”的办法,收集民间真实声音,使公文内容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公文要“新”,要创新求变,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时代,机关文风要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要求,不断创新求新。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运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要善于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强公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以载道,文以辅政。”新时代机关文风的塑造与革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机关人员共同努力。只有深刻认识到机关文风不正的根源,切实遵循短、实、新的文风要求,结合古代经典智慧和历史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才能写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实际效用的机关公文,为推动政务工作高效开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寇纪东谈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