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个编队,三十六架敌机!"技术官沙希德的声音在作战室里炸响。上校扎希尔·西杜霍然起身,战术平板上投射出幽蓝的光,九道猩红色箭头正撕开克什米尔上空的夜幕。
文/肖走
(最近,英国媒体刚刚披露的“5·7”印巴空战细节,本文根据英国媒体披露的细节,撰写成小说体)
5月7日凌晨三点,巴基斯坦北部边境的萨戈达雷达站,屏幕上的光点突然如雨后春笋般炸开。
"九个编队,三十六架敌机!"技术官沙希德的声音在作战室里炸响。上校扎希尔·西杜霍然起身,战术平板上投射出幽蓝的光,九道猩红色箭头正撕开克什米尔上空的夜幕。
印度空军第101中队的"阵风"战机群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中队长卡普尔少校推了推氧气面罩,机载雷达扫过巴基斯坦边境线时,突然捕捉到细微的电磁波动——那是PL-15导弹特有的频谱特征。
"开启频谱捷变!"卡普尔的吼声在座舱内回荡。泰雷兹电子战系统瞬间释放出电磁迷雾,试图遮蔽导弹的追踪轨迹。然而预警机传来的数据流突然紊乱,三枚导弹如同挣脱锁链的猎鹰,拖着幽蓝的尾焰直扑而来。
"上帝!"副驾驶的惊呼声戛然而止。第一枚PL-15在距机身三十米处突然转向,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刺入驾驶舱。火光吞没座舱的瞬间,卡普尔看见自己弹射座椅的金属支架在高温中扭曲成麻花。
三百公里外的巴基斯坦"国家航天科技园区",十二块环形屏幕组成的"天眼"系统正疯狂刷新数据。中校艾哈迈德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点——印度运输机编队正以诡异路线向边境移动,C-17货舱里装载的并非人道主义物资,而是成吨的贫铀弹。
"启动'蜂群'协议。"艾哈迈德按下红色按钮。潜伏在印度卫星通信链路的量子计算机瞬间破解加密信号,三十六架枭龙战机同时解除无线电静默。
"注意!印度幻影-2000H开启火控雷达!"预警机突然发出刺耳鸣叫。艾哈迈德冷笑,指尖在触控屏划出优雅弧线:"启动电子穹顶。"
刹那间,印度战机的显示屏被电磁脉冲染成雪花。
印度空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盯着沙盘上的红色箭头——巴基斯坦空军的F-16已突破实际控制线,出现在安巴拉空军基地上空。
"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模样。"西杜上将对着全球直播镜头举起PL-15导弹残骸,"没有前线,没有国界,只有数据与电磁的绞杀。"
镜头扫过焦黑的印度战机残骸,定格在远处山脊线上——巴基斯坦新型空天母舰"瓦尔基里"的轮廓正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西杜将军盯着卫星传回的画面:印度太空司令部的GSAT-7A卫星突然偏离轨道,印度军方引以为傲的"天网"系统陷入瘫痪。
"他们动用了反卫星激光。"技术官的声音带着颤抖,"但我们的'苍鹭'无人机群已突破大气层。"
在距离地表一百公里的近地轨道,巴基斯坦的微型卫星释放出电磁脉冲云团。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群瞬间变成瞎子,机载雷达屏幕上只剩刺目的雪花。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印度空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盯着沙盘上的红色箭头——巴基斯坦空军的F-16已突破实际控制线,出现在安巴拉空军基地上空。
镜头扫过焦黑的印度战机残骸,定格在远处山脊线上——巴基斯坦新型空天母舰"瓦尔基里"的轮廓正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新德里的战争学院里,参谋们正研究着从黑市流出的作战视频。视频里,巴基斯坦无人机用电磁脉冲瘫痪了印度电网,激光武器熔化了装甲车,而所有这一切,都通过量子通信网络实时同步到五百公里外的指挥中枢。
窗外的恒河畔,几个少年正用改装过的民用无人机练习编队飞行。他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开源代码,正是未来战争的雏形。
本文涉及到的电子战和网络战的名词小释
频谱捷变对抗 PL-15导弹采用动态频谱调制技术,其导引头每秒可切换128个频段。当泰雷兹系统释放电磁干扰时,导弹频谱会瞬间折叠成莫尔斯电码般的脉冲序列,如同在电磁海洋中下潜的潜艇。
量子加密破译 巴基斯坦的Link-17数据链搭载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每秒生成3000组随机密钥。印度传统加密算法在"蜂群"协议面前,如同用算盘破解RSA-2048密文。
轨道电磁战 "苍鹭"无人机群释放的电磁脉冲云团,本质是超导线圈在近地轨道产生的特斯拉级磁场。这种武器可使卫星太阳能帆板短路,如同用梳子梳乱静电球。
认知电子战 印度幻影-2000H的火控雷达开启瞬间,巴军通过数据链向印军飞行员植入次声波干扰。这种20Hz的声波会引发前庭神经错觉,使飞行员产生"空间定向障碍"。
未来战争预兆 神经接驳作战:枭龙战机飞行员头盔内置脑机接口,可将G-force承受数据实时上传,避免因过载昏迷。
AI代理指挥:西杜将军的战术平板已接入自主AI"猎隼",能在0.3秒内完成128种战术推演。
元宇宙战场:印度飞行员通过AR眼镜看到的战场,实为AI生成的虚实混合空间,真实目标坐标被量子加密。
来源:肖走教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