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冬去春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
《本草纲目》第二十八集
- 一味中药一个故事 -
党参的故事
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冬去春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新月异,变幻万千,传承千年,它们的故事,重现于世,让我们对这烟火人间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感动、重新热爱、重新珍惜。就如今天华妈妈给大家讲的这味中药,它名为“党参”,亦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狮头参、条党、东党、潞党、板桥党、防党参、台党、口党,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中灵草”。
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党参”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仙、魔、人三界并存,混战连连。人魔大战,昼夜相攻,无有宁日。即便远离战祸,有妖魔所及之地,方圆十里皆染异疾,针石不灵。人逃亦无地,穴居野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疾病缠身,苦不堪言。
翼州有山名太和,此山本是远离战祸的一方净土,据传一场人魔大战之后有一魔族妖兽逃匿于此,从此太和山方圆十里人皆染异疾,无一例外。此疾初感无力,后无故周身发汗,久之四肢乏力、咳喘不止、气血双亏,以至此地百姓无力捕猎、耕种,只能靠摘取草木之实为生。
初秋,天地转凉,硕果累枝,果实香甜。大人们日日天明便背着背篓去山间摘果,留下几名体弱妇女照看一众孩童。偶有孩童哭闹,妇女便分身乏术,不经意间隙间,一个五岁小童名党,向山间走去寻母亲。党边唤母亲边走,忽被石头绊倒大哭。哭累了再站起身来,已不知身在何地。他不知如何归家,也不知父母亲在何处,又惊又急,边走边哭。
也不知走了多久,见到路旁柰树挂满果实,亦有一些掉落于地,果香四溢。党从地上拾起一颗柰果往嘴里送,觉得酸中有微甜,于是另一只手又拾了一颗柰果。党似恢复了力气,看见阳光穿透林间,不由往阳光处走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快走到了山边了,忽见一处有青苔色微光。他不由朝光中望去,只见一名白衣胜雪、裙拂春波,鬓发如云、垂及腰际,美得惊为天人的女子站在山边垂眸望着一处。党从未见过如此美丽至极的人,这便是大人说的“神女”吧!他不由惊呼出声,女子闻声转头,衣袖一挥,党似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摔到女子跟前。党抬头望着女子看呆了,不知惊惧,忘记疼痛哭泣,只把手中一直抓着的柰果递给女子:“给你……吃……好吃……”
女子愣了一下,衣袖一挥,化作一团青苔色烟雾不见了。党趴在地上忘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忽闻身后林间远处众人唤他的声音,他听到其中有母亲的声音,不由大哭起来。众人沿着党的哭声寻来,母亲见他一身狼藉,手里抓着一颗柰果,连忙把他抱在怀中返家。一路上,党在母亲怀里一直喃喃道:“神女……神女……”
母亲忧心他再走失,从此日日将其带于身侧,不允他独行。党常望着太阳发愣自语:“神女……”
时光飞逝,党逐渐长大。气候变幻,虫兽鼠蚁,食不果腹,异疾更甚,生活之艰已让众人无暇他顾,党曾经走失受惊之事众人皆已不复记忆。八岁的党偶然独自外出,亦不再有人过问。
党每次走进山林,皆会依记忆中走至山边,儿时目睹神女情形,唯有他清晰如昨,这么多年过去,他竟依然能找到山边那棵大树,可他再也没见过神女。
每次党去到山边都会坐靠在那大树旁望着远方,似将大树当成挚友,自顾自喃喃说话,或是一些见闻,或是一些心事,一直到夕阳时分,他便起身离去。
一年又一年,党依旧再未见过神女,但仍时常去山边。日复一日,随着年岁的增长,党已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身染异疾已重,逐渐感到四肢无力,喘息之症又甚,走到山边已颇为吃力。
这日,党刚走到山边,已喘息不止,还未走到大树旁,只觉眼前一片昏色,便昏厥于地。当他从昏厥中醒来,脑中还一片混沌之时,竟见到记忆中白衣“神女”坐靠于大树旁望着他。党以为自己是病极至幻,用手擦了擦眼睛,发觉“神女”犹在,轻道:“你可是神女……”
那女子并未言语,依旧波澜不惊地望着前方。党不敢再有言语,生怕再言一字,神女便挥袖不见,只好低头远远望着她。只见神女抬起一只手,用一指按压另一指,而后,只见几滴血自她手上落下,血落于地发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而后竟在眨眼之间生发出一株丫苗,几乎刹那间,丫苗便生叶开出青苔色的花。神女连根带花叶拔出,手轻轻一点,草便到了党的手中。党看着手中的草正欲开口,白衣“神女”已消失不见,唯有耳际传来遥远缥缈若隐若现宛若风中之声:“以根煎汤服之可治汝之异疾……”
党愣了半晌,不知不觉已走至住处。当日,党便取其一节根煎汤服之,次日咳喘之症已见好,气力渐复,其父母食之亦见好,问其何来?党将见闻如实告知父母。
父亲闻言皱眉,神情惊怖道:“传闻太和山方圆十里人人染异疾,皆因有魔族妖兽藏匿于山,据说此妖兽状如狐,毛发雪白,百岁狐为美女,为神巫,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若此草为其精血所生,对症异疾。恐你见的不是神女,而是……你切莫再去……”
党落泪涌道:“父亲之言不敢苟同,若她非神女而是妖兽又何以会赠草救人……”
党说罢便奔走出门,朝山林跑去。一路采摘繁花鲜果,到了山边大树旁并未见到白衣神女。党失落地靠坐于大树旁,将花果放在一旁喃喃自语:“神女,不知是否还能相见,不知我所言你能否听闻?你赠我良药,内心感激万分,亦不知何以感谢……”
忽然,一缕青苔色光乍现,眨眼睛白衣神女已站于不远处山边道:“我非神女,亦不需你感谢。我赠草予你,因我喜爱你。”
党闻言意外惊喜,受宠若惊,自思“若此刻怯退,此生必悔”,屏息敛容,攒足勇气道:“我……我……自……”缓了缓道,“可否知你名号……”
女子道:“中灵。”
党轻问:“何以再相见……”
中灵道:“不复相见。”
话音未落,中灵已消失不见。
党百感交集,恍然若梦,亦心急如焚、心如刀绞,又不知所以,不觉怔怔落泪,喃喃道“既喜爱,缘何又不复相见……”
日落,党失魂落魄地返家。从此,党依旧日日去山边,中灵再未出现,无论他潜心祈求,无论他伤心至极。
这日,党返家见父母满心喜悦,在门口摆着祭品,诚心祭祀天地。党问起缘由。父母大喜告知,人魔之战终以人之大胜告终,天下魔族终得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谢天谢地!党闻言一惊,顿感心中绞痛,狂奔至于山边大树旁,不迭大喊:“中灵……中灵……”
直至喊到喉咙嘶哑,发不出一点声音,依旧没有任何回应。初冬寒风如刀般刮过,寒痛刺骨。党跪地痛哭至昏厥,再醒来,天色已暗,便行尸走肉般返家。
党永远不会知道,在数日前,重创伤极的中灵以最后的执念,强撑落于山边大树旁。她最后的执念是在她彻底陨灭之前多留些药草给党,遂以散尽灵力,化为血雨,散于太和山党走过的地方。
党伤心至极,返家后昏睡两日方才醒来。他魂不守舍地走到山边,靠坐在大树旁,良久打算起身,手被树旁一簇草扎了一下。他低头看,只见这簇草有心形的绿叶青苔色的花,这不是中灵曾赠他的灵草吗?何时这里生了一丛?党小心翼翼挖出两株抱在胸前返家。不料一路上看到,山边竟都生着这草,皆一簇簇、一丛丛,怎么会有这么多……
党愈看愈觉心惊,心口如被巨锤所击,痛得肝肠寸断,好不容易到了家,又昏厥过去。再醒来时,只见医工在旁,手里拿着药草。见他苏醒便问道:“且问你,此草可认得?”
党颔首无言。
医工又问:“此草何名?”
党答道:“中灵草。”
医工道:“此草可还寻得?”
党点头:“可以。”
医工正颜缓道:“我号脉察看之后,你与父母身上所患异疾皆已愈。你父母将此赠予邻里,邻里亦愈,此草当属良药。你亦知,方圆十里乡邻皆受异疾之磨日久,倘若获得此药,必能福泽乡里。”
党闻言犹豫道:“要得许多,可能就……”
党心知此草为中灵精血所生,治病救人却是在所不辞,可他不舍亦不愿全部都摘了。
医工道:“此等灵草,我亦知不易寻得,劳烦你尽量多寻,以便让人少受疾病之磨。”
医工走后,次日党便摘取了一些中灵草送给医工。又数日,医工又来党家道:“你所采之中灵草已让多人受益,惜病者众,如是采摘杯水车薪。我寻思唯有取其种,遍种之,方可使其生生不息,惠泽众人。”
党闻言,黯然无光的眼睛忽有了光芒,喃道:“方可使其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从此,党用心照料林间中灵草,小心取其种,遍种之。未料到一年后,取种遍种的中灵草已生发得十分茁壮。党所种的中灵草让许多人少受疾病之磨,许多人皆来向他求中灵草之种。党忽然明白,唯有惠泽众人,方能使中灵草生生不息。
有一日,党背着一筐中灵草种子,想遍种九州大地。可刚走到山下,他便止步了,他不想离开太和山,又回到山里。逐渐,大家发现,中灵草不仅可愈异疾,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咳喘、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者皆有功效,各地人皆闻之来太和山求中灵草。仅十数年光景,九州大地已遍种中灵草。
党耄耋之年,最后一次拄着杖走到山边靠在大树旁轻轻道:
“中灵,我曾听闻,幼时遇太惊艳之人,初见时惊鸿一瞥便是一生,余生再不见其他风景。五岁初见你至今,我方才知晓,喜爱至极却不复相见,便是以念念不忘为伴,等待空洞无声之回响,何其残忍,亦何其美好!虽至斯美好,亦至斯残忍。尽管残忍,但绝非不幸,得此机缘,一生为人。终其一生,皆有喜、有爱、有思、有念、有盼,方觉生之可贵。你赠我之草,我称其为中灵草,中灵草依旧存在于天地间,以此证明你我相遇并非浮生梦一场;中灵草作为良药惠及众人,以此为证你我之机缘,此乃天地间幸运至极之遇见;中灵草经世致用,生生不息,以此为证你我之喜爱,如愿恒久生生不息……”
后来,人人皆知党种的中灵草天下闻名,又因中灵草之根同人参相似,遂逐渐称其为“党参”。再后来,党参因其效能而被各医家记载于药典医书之中,成为经世致用之药……
党参曾在历史上被医家激烈讨论过,争议主要有二:
一类医家认为,党参是五加科人参,即为人参的一种,核心论据包括北宋苏颂《图经本草》以及陶弘景在《本经集注》中已说明当时辽东(高丽)出产五加科人参等。另一类,则认为党参属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因而许多人亦对此很困惑。实则不需要困惑,据我国现代《中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中之记载,党参皆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
党参入药部位主要是根,它的根长得跟人参有些像,它的根部呈圆锥状,表面灰黄色,有环纹,根的头部有凸起的茎痕和芽,俗称“狮子盘头”。从中部开始有分枝,根茎光滑,数量较多,都缠绕在一起,叶的下端像心形,边缘是锯齿形;花为淡黄绿色,有污紫色斑点,果实的下半部分为半球形,上半部分为短圆锥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党参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中,同人参放一起,列为上品。而以“党参”为名则始见于清代《本草从新》。党参在各药典中的记载为:
《本草从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本草正义》:“党参,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本草纲目拾遗》:“党参,治肺虚,能益肺气。”
《药性集要》:“党参,能补脾肺,益气生津。”
《本经逢原》:“党参,甘,平,清肺。”
《本草再新》:“党参,甘,平,无毒。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后《本草纲目》加以补充:“党参,亦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文元党,潞党参,西党参,上党人参,狮头参,中灵草。平,甘。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主补中,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咳喘,气短自汗,气微两亏,口渴,久泻,脱肛,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乍看之下挺复杂,简而言之,“党参”作用很多,但最主要的作用有二:
第一,健脾益胃。
第二,补气养血。
对于党参这两大作用,我们逐一来了解:
第一:党参,主要作用于脾,能健脾益胃。《黄帝内经》:“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要功能是“运化”,就是脾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再输送到全身。胃则负责“受纳腐熟”(接受、初步消化食物)。当脾胃虚弱时,其“运化”“受纳”功能会减退,表现为:食少便溏(吃少、大便稀溏)、气短乏力(气血生成不足)、面色萎黄(气血不能濡养面部)、脘腹胀满(运化无力致气机停滞)、舌淡苔白、脉虚弱,四肢无力等。党参味甘,性平。
《黄帝内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甘入脾,也就是党参作用于脾脏,“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能滋养脏腑、调和气机,恰好对应脾胃虚弱时“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失养”这些问题。“脾”和“胃”又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像胃(作为表)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像一个容器,负责接受、容纳摄入的饮食物,并通过自身的“腐熟”作用(类似初步消化),将食物分解为更易被吸收的食糜,为脾的运化提供“原料”。然后脾(作为里)将胃腐熟后的食糜进一步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再通过“升清”作用(向上输送),将精微物质布散至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生成气血。而党参味甘性平,就是特性温和不燥,适合脾胃虚弱者长期调理。因而党参通过补益脾经气血,能修复脾的“运化能力”,帮助脾脏恢复正常功能,让脾脏能顺畅“化生气血、输布津液”,带动胃的“受纳功能”,改善“胃脘痞闷、不思饮食”等胃失和降的症状,形成“脾健则胃和”的良性循环。脾又主四肢,因而党参健脾益胃,食少便溏,四肢乏力。所以党参经常参与配伍此类的经方,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伤寒论》中的“理中汤”、《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五味异功散”、《古今名医方论》中的“香砂六君子汤”、《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医学正传》中的“六君子汤”、《东医宝鉴·杂病篇》中的“参术健脾汤”等。
第二:党参,主要作用于肺,能补气养血。
《黄帝内经》:“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诸气者,皆属于肺……肺者,气之本……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党参主要归脾经和肺经,作用于脾,直接补脾气,脾气足则运化能力强,水谷精微生成充足,气血才有“源头”;作用于肺经,能补肺气,肺主“气的宣发肃降”,肺气足则全身气机通畅,也能辅助气血的输布。气血充足后,能濡养心脉,改善心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头晕等症。
另外,所谓“气血同源”,也就是“气能生血”“血能载气”。血液的生成,需要“水谷精微”(由脾运化产生)和“肾精”(由肾所藏)作为原料,更需要“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将精微物质转化为血液),党参能补脾气肺气,脾气充足时,脾运化水谷精微的效率提高,生成的“精微物质”更充足;同时,气的“气化”能力增强,能将这些精微物质顺利转化为血液,从而实现“以补气促生血”;推动血液生成后,血液充足了,又能反过来濡养全身脏腑(包括脾、肺等),进一步巩固气的生成,使得气血良性循环,实现养血的效果。
因而,党参也经常参与此类经方的配伍,像《正体类要》中的“八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十全大补汤”、《景岳全书》中的“两仪膏”、《金匮要略》中的“薯蓣丸”、《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生脉饮”、《博爱心鉴》中的“保元汤”、《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等。
有首关于“党参”的诗是这样的:
“自古名山仙草场,党参佳誉久流芳。傲居岳岳经寒暑,静卧林林纳雨阳。补肺健脾亲大众,生津补血组良方。”
有意思的是,党参还有花语:“圣洁美丽、坚忍不拔、持久的爱。”
怎么样?故事听到这,此时是否感觉党参已入心,深爱犹不知?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哪天在山野得缘遇到一株党参记得合影留念。据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擦肩而过,说不准你就是它等候的人呢!
来,华妈妈现在就带大家去找党参……
中药之讲究真、正、纯,方才能见真效。今天,华妈妈带大家到一个值得信任的“老字号”。它始建于创建于1971年3月,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是一家具有40多年生产历史的老字号制药企业——广州白云山花城药业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白云山花城药业
白云山花城药业身为广药旗下的一份子,以“向善、求实、创新、拼搏、精益、勤勉”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承“守护幸福健康之家”的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好药,用心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致力于为亿万民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经过40多年的努力耕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一间现代化规模的国有中西成药制造企业。企业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获得商标权、专利、著作权等授权超过40项,有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口服液、合剂、糖浆剂和煎膏剂八大剂型,共150多个国标品种。
其主要生产猴耳环消炎片、复方感冒灵片、重感灵片、藿胆丸、龟鹿补肾丸、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止咳糖浆、养阴清肺膏、祛痰止咳颗粒、板蓝根颗粒、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其中猴耳环消炎片、猴耳环消炎胶囊、祛痰止咳颗粒、天龙熄风颗粒、重感灵片、抗病毒口服液、龟鹿补肾丸、壮腰健肾口服液、清脑复神液、藿香清胃片等十个中药保护品种,而猴耳环消炎片、益气温阳胶囊、天龙熄风颗粒和有党参参与配伍的祛痰止咳颗粒更是独家产品,自问世至今一直广受消费者好评及欢迎,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
好,到了,就是这里,我们一起采买一些回家吧!
图片来源:白云山花城药业
党参的故事,华妈妈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记住,党参虽好,亦是一味药,它的使命是治愈,服用最好遵医嘱,因每个人体质及基础性疾病都有不同。喜爱党参的朋友可以用一个玻璃瓶装一些党参放在自己常坐的桌上,感受党参的灵气,品味党参的智慧。
【号外】
切记:党参虽性平,但本质偏“补气”,气属阳,若患者本身存在阴虚火旺(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的证候,过量或长期使用党参,可能会加重“虚火”症状;另外孕产妇婴幼儿需遵医嘱使用,过敏体质慎用;还有高热烦躁、大便干结等实热证患者服用会加重病情,肺热咳嗽、胃火炽盛、肝阳上亢者禁用。
作者 | 周君君
编辑 | 邹璇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本草纲目》第二十九篇中草药故事
从今天起,华妈妈每天给你们讲一个中草药的故事。准备好了吗?开始喽……
敬请期待
来源:1001个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