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次,上海市政府部门的表现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面对孩子饮食安全的问题上,使出了零容忍的雷霆手段,一举拿下了绿捷这个上海团餐界的庞然大物。这是很值得肯定和称颂的。
这一次,上海市政府部门的表现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面对孩子饮食安全的问题上,使出了零容忍的雷霆手段,一举拿下了绿捷这个上海团餐界的庞然大物。这是很值得肯定和称颂的。
然而,学校餐的安全问题依旧任重而道远。不能倒下了一个绿捷,又起来了一个其它什么捷。所以,一定要从源头堵住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那么,需要做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绿捷搞出来的事情,那么就从绿捷本身下手,严查深挖,顺藤摸瓜,一层层的抽丝剥茧,看看这垄断上海中小学生午餐市场将近一半成交量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交换,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大神存在?
当然,深挖绿捷除了抓硕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矫枉补正,为彻底解决上海校园餐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比如说,通过查绿捷实业的中标情况以及校园餐的招投标流程,这样就可以发现这一整套流程的漏洞。
还有,对校园餐中标企业的中标数量进行限制。比如说一家企业不能中标超过50所中小学校的校园餐。
另外,现在推出的AB餐,不能是一家企业提供,而是要两家企业提供,让学生家长双向匿名(即家长匿名,企业匿名)投票选择A餐或B餐。
当然,以上都是建立在类似快餐模式的学校餐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其实,还有更好些的应对策略,那就是学校自建食堂,然后对外招商。
回想一下70或80后的,基本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在学校吃食堂了。那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可是学校依然能建食堂,而且学校食堂都是新鲜食材现购现做。哪里像现在的快餐,都是工业化操作,完全没有人间烟火的味道了!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还不卫生健康。
想想吧,我们的蒸煮炖焖煎炒烹炸等等传统庖厨工艺,几千年来滋养了多少华夏子孙,为什么偏偏现在就不行了呢?
说实在的,不是不行,而是赚快钱迷住了某些人,特别是某些当权者的心窍。为了赚快钱,他们不惜拿孩子的健康和祖国的未来做赌注!
最后,希望能够有治标又治本的好方案出台,别再让孩子们在饮食上吃亏了!
来源:扫地僧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