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鸢都沃土 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以多领域地质技术赋能城市发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22:20 1

摘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也是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一年,山东广播电视台以“践行嘱托开新局”为主题,组织开展媒体采风活动,邀请媒体记者走进山东省烟台、威海、潍坊、济宁、济南、泰安、淄博七地,深入报道山东地矿队伍聚焦国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也是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一年,山东广播电视台以“践行嘱托开新局”为主题,组织开展媒体采风活动,邀请媒体记者走进山东省烟台、威海、潍坊、济宁、济南、泰安、淄博七地,深入报道山东地矿队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扛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责任担当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山东地矿队伍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地质担当。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质构造繁复多样,既是矿产资源的“富集之地”,亦是生态地质保护的“关键战场”。9月18日,“践行嘱托开新局”山东地质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扎根山东潍坊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央广网、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山东网、鲁网、网易等媒体的记者,深入项目现场、实验室及成果展示区,近距离感受这支“地质铁军”以全链条数据运营为创新引擎,以地质技术服务民生、助力地方发展的实践成果,探寻其践行嘱托、开拓地质工作新局面的生动路径。

在媒体座谈会上,该队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以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沿海地区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扎实做好主责主业的进程中,不断挖掘技术潜力,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前沿的“空天地海井”多维度技术体系,为众多关联行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技术破局 为千行百业注入“数字动能”

2020年11月,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潍坊数据与应用中心(简称高分潍坊中心)落户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成为潍坊市唯一具备对地观测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单位。高分潍坊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三中心合一”高分机构:既是山东高分中心地市级分中心,也是省自然资源厅市级节点,同时挂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实验室。其业务横跨陆海统筹,服务陆地资源管理与海洋高质量发展,技术实力与产业融合度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成立以来,高分潍坊中心不断为潍坊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成立以来,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环境,精准农业、文物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建立了9大系列,涵盖超过40个精细化产品体系,其中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更是为文化遗产守护开辟了全新路径。

工作人员介绍高分潍坊中心的研究成果

“我们首创的‘文物+遥感’监测模式,可对431处市级以上文物实现常态化监管,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高分潍坊中心的成果展示区,工作人员介绍了高分潍坊中心在文物监测全覆盖与精准化上的运用,为突破数据应用瓶颈,山东省地矿局四队自筹资金,建成自主化高分遥感平台,配备无人机、ASD光谱仪、海洋监测浮标等空天地海采集设备,特别针对文物保护需求,自主研发文物形变监测模型、文物周边环境变化分析系统,形成“接收—处理—解译—应用”全链条卫星数据服务能力,利用航飞技术与精细化监测技术,支撑文物三维建模、文物病害评估等工作,同时拥有多种专业测量、取样设备及丰富的地质、水文、文化遗产基础数据资料,为文物保护提供全方位数据保障。“以前只知道地质工作靠过硬的勘探技术,今天才看到勘探技术背后还有专业的高分中心在持续赋能,让地质工作更精准、更高效。”参与采风的媒体记者表示。

思想破冰 为全国海岸带治理提供“山东经验”

作为环渤海生态敏感区与海洋经济活跃区的典型代表,莱州湾长期面临海水入侵、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统筹难题。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以思想破冰引领模式创新,牵头打造“莱州湾海岸带资源环境综合观测试验区”,以“空—天—地—海—井”一体化观测为核心,为地质工作服务地方发展构建新格局,打造海岸带治理的“山东样板”。

试验区的核心构想源于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对地质工作转型的深度思考,通过“发展、创新、智慧、生态、安全、合作”六大定位的系统布局,实现从“单点服务”到“系统赋能”的突破。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高校、企业共同绘制一幅服务于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灾害预警、产业发展的“智慧莱州湾”全景图。

目前,试验区建设已取得多维度进展。技术上,整合多领域技术形成一体化监测与服务能力,填补部分区域数据空白;服务地方上,卤水资源开发方案、地热利用示范区建设等成果落地,为地方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及城市安全提供支撑,行业影响上,“地质+”服务新模式为地勘单位转型提供参考,合作机制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深耕区调 续写“王牌军”硬核实力

“地质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层岩层都藏着资源的密码。”工作人员介绍到,自1971年成立以来,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的地质工作者们扎根大地,始终将区调工作置于核心位置,凭借专业团队与先进装备,完成多项省级重点区调项目,在区域地质调查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为后续地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完成山东省面积75.8%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覆盖陆域面积达11.8万平方千米,各类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00余幅,工作面积总计23.1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4.2个潍坊市的面积。这些海量且高质量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全省的专项地质调查、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据介绍,在扎实区调成果的基础上,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创新构建“空天地海井五位一体”技术体系,打破传统地质工作的时空限制,让地质综合解决方案更精准、更高效、更全面,先后承担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6幅,1∶2.5万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4幅,累计调查面积2940平方公里,新发现矿(化)点2处,圈定找矿靶区3个,为重要成矿区带战略性找矿圈定找矿远景区,擦亮“区调王牌军”品牌。

媒体记者参观山东地矿第四大队档案馆

锚定资源 释放“地质密码”潜力

莱州湾的地下卤水资源,是潍坊北部地区名副其实的“民生宝藏”。卤水不仅是当地盐化工业的核心原料,支撑着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就业稳定,更与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平衡息息相关。然而,卤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始终是一道难题:过度开采易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等生态问题,开发不足又难以满足民生与产业需求。

在此背景下,作为地矿勘察先行军的第四大队主动担当,创新推出“开发+保护”双轨模式,在潍坊市北部地区构建起覆盖广、精度高的地下卤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网络。这张“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网,如同为卤水资源装上了“电子脉搏仪”,能够实时掌握地下卤水动态变化情况,为延缓和防治海水入侵,实现淡盐水的动态平衡,防止土壤盐渍化,保障农业耕地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让卤水资源这一“民生宝藏”既“用得上”,更“用得久”,在守护生态底线的同时,为潍坊北部地区民生稳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夯实主责主业,赋能多元发展。从服务国家资源安全到助力地方生态发展,从破解地质技术难题到守护民生财产安全,山东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嘱托,始终以 “地质报国” 为初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地质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将初心使命融入每一项地质工作中,成为地方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地质力量”,奋力书写再立新功的时代答卷。

闪电新闻记者 秦霞 王硕 郑亮亮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