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座一期组网收官,全球卫星物联网迎来爆发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2:00 1

摘要:9月24日,山东日照海域再现航天盛况。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海上轰然起飞,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12星”的方式成功完成星座一期组网收官之战。这是两个月内连续第三次组网发射,时空道宇这家商业航天企业以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在太空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物联网。

9月24日,山东日照海域再现航天盛况。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海上轰然起飞,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12星”的方式成功完成星座一期组网收官之战。这是两个月内连续第三次组网发射,时空道宇这家商业航天企业以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在太空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物联网。

全球卫星物联网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相较于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在应用落地上更具先发优势。放眼全球,传统卫星运营商铱星公司,正从基础通信向卫星物联网场景拓展。如今,随着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精准入轨,这个完全由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建设、运营的卫星网络即将进入规模化商业落地阶段,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正式迈向全球卫星物联网商用新时代。

全球太空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马斯克的“星链”快速跑马圈地,让低轨卫星星座成为大热门。而在中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逐步撕开“商业化”的口子。

在全球卫星互联网进入“备赛期”之际,另一张网——卫星物联网正在进入“爆发期”。

“卫星互联网”与“卫星物联网”这两张网有何不同?如果将这个问题简化为互联网与物联网,大多数人就能理解这两张网的本地区别:前者可以理解为“太空中的光纤”,为人类用户提供宽带数据上网服务,让人“联网”;后者可以理解为“太空中的微信”,为海量机器、传感器、控制终端提供窄带数据链接,支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图片等业务传输类型,让物“联网”,当然也兼具一些“人联网”场景。

当你在远洋邮轮上看电影、开视频会议,你需要的是卫星互联网。当你想知道一艘货轮的位置,一个偏远地区气象站的数据,你需要的是卫星物联网。

卫星物联网将比卫星互联网更快落地。

原因有四:

一是建设速度更快,成本可控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对带宽要求不高,组网规模通常不到一百颗卫星即可全球覆盖,投资回报周期更可控;相比之下,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往往需要动辄成千上万颗卫星的组网规模。以美国SpaceX的星链为例,目前在轨卫星已超8000颗。

二是资费成本更低。卫星物联网的通信服务资费显著低于传统卫星通信,预计仅为传统卫星通信的百分之一,大幅降低了大众使用门槛。


三是产业需求刚性更强。物流、能源、农业、渔业、应急等行业,迫切需要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的通信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向全球纵深发展,传统蜂窝网络在海洋、沙漠、山区等区域覆盖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低轨卫星物联网凭借低时延、广覆盖、灵活组网的特性,成为各个行业弥补地面网络短板的重要手段。



四是政策和生态的推动。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基建,卫星物联网与这些产业高度契合,更容易形成产业价值闭环,加速商业化落地。


在全球商业卫星物联网星座中,吉利星座在轨数量位列第二,比肩铱星二代。

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完成,使时空道宇成为继铱星二代之后,全球范围内,少数能够提供全球实时卫星物联通信服务的运营商,用户规模有望超过铱星。除了组建星座外,时空道宇还覆盖从卫星通信芯片、模组到多型终端的全链条能力,定位清晰、服务全面,具备与国际主流商业航天企业比肩的实力。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商业卫星通信企业迈入全球第一梯队,也为全球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型战略性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连同前序轨道面级部署的试验星在内,时空道宇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4颗,编织出一张覆盖全球的卫星物联网。所有卫星在轨可靠性100%,网络可靠性近100%,已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实时通信覆盖。

在南北纬60°之间的主要区域,吉利星座已可实现1至2重实时覆盖。整个系统日通信能力突破3.4亿次,能为全球2000万用户提供稳定服务,其中包括500万高频用户与1500万中低频用户。单条通信能力1900字节,支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图片等业务传输类型,满足多样化物联网应用需求。

安全可靠,同样是这张星座网络的核心优势。星座载荷与终端配备全栈自研的自适应抗干扰算法,抗干扰能力达50dB。信号具备极强的抗截获能力,全面保障通信信息安全。同时,所采用的业务频率拥有出色的绕射特性与低链路损耗,使系统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优异的通信可用性与可靠性,远超国际同类系统。

在中低速数据通信服务基础上,时空道宇可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对卫星物联通信的实时性设置、优先级调配、确认机制、消息长度设置、服务频次选定等维度进行按需组合,支持根据用户需求定义多样化应用服务。比如,在应急通信领域,可设置更高的通信优先级,确保及时应急响应。在卫星车联网场景时,支持实时位置确认以及短消息收发,保障车辆的互联互通。在工程机械等行业应用卫星物联通信设备时,则适合低频低功耗模式设置,满足低成本,超低能耗,长航时服务的行业应用场景需求。

未来,待时空道宇规划的72颗卫星全面部署完成,整个星座系统将在全球覆盖区域实现3至4重实时覆盖,通信容量与服务可靠性将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面向全球商用打造的新一代卫星物联网星座,吉利星座将为全球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吉利星座项目自2019年启动,历经7年,于2025年完成一期组网。在这期间,星座设计与研发耗时约3年,卫星发射与部署耗时约4年,实现了从立项到运营的快速闭环。

在星座建设阶段,吉利星座项目进展迅速,卫星部署节奏高密度且高效。2022年首轨卫星入轨,2024年第二轨和第三轨完成部署,2025年第四轨、第五轨、第六轨卫星在2个月内密集组网,实现星座一期组网建设。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时空道宇同样取得关键突破。2023年3月,完成基于自有星座的卫星通信芯片研发及流片;2024年至2025年,陆续完成通信模组及多种型号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与测试;2024年6月,吉利星座在中东阿曼完成首次海外商用验证测试,通信成功率达99.15%,网络可用性超99.97%;与国内包括中国联通、中联重科、吉利汽车、曹操出行在内的多家行业伙伴完成商用验证测试。

与此同时,吉利星座积极推进全球市场应用。2024至2025年间,先后与阿曼、马来西亚、沙特、摩洛哥、肯尼亚、阿根廷等20多个海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卫星物联网服务在全球范围落地。

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竞赛中,业务闭环、自主可控是衡量企业能力的重要标准。时空道宇构建起了“空间段(卫星)—地面系统—应用产品”的完整业务闭环,并实现全链条自研能力。从星座系统设计验证、载荷平台自研、卫星量产、星群测运控自主管理、应用通信芯片到多型模组终端,均实现自主研发与量产,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闭环能力。

这一能力也在全球合作中得到验证。时空道宇推动“卫星物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在“卫星+智能网联”“卫星+海洋渔业”“卫星+工程机械”“卫星+交通物流”等场景的商业验证测试,测试成功率均接近100%,有效促进卫星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依托吉利星座的全球卫星物联网服务能力,时空道宇能够为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交通物流、公共设施、能源、水利,以及农林畜牧业等多元场景,提供稳定、可靠的实时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历经连续六次成功发射,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圆满收官,形成全球覆盖能力,不仅让中国商业航天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也为全球卫星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加速推动卫星服务在产业端的落地。

>End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