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大经济体危险了!失业人口突破300万大关,创十年最差纪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1:54 1

摘要:2025年8月的德国就业数据,给欧洲经济泼了盆冷水,全德失业人数冲到302.5万,失业率6.4%,这是2015年2月以来首次突破300万大关。

2025年8月的德国就业数据,给欧洲经济泼了盆冷水,全德失业人数冲到302.5万,失业率6.4%,这是2015年2月以来首次突破300万大关。

要知道德国可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就业齿轮卡壳,背后是整个经济体的深层问题。

很多人觉得夏天失业率高很正常,企业赶在假期前少招人,培训合同到期也会推高数字,联邦就业局一开始也提了这个因素。

但300万这个数字,绝不能只归因为季节,看时间线更清楚:2025年7月还有297.9万人失业,8月一下多了4.6万,跟去年同期比,更是多了15.3万人。

更关键的是经济基本面,德国GDP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2023年萎缩0.3%,2024年萎缩0.2%,这是2003年以来头一回。

今年好不容易第一季度环比涨了0.4%,让人看到点希望,第二季度又掉下去了,联邦统计局一开始说降0.1%,后来直接改成降0.3%,下调幅度不小。

德国工商总会总经理梅尔尼科夫说得直白:“德国经济陷入危机的程度,比许多人愿意承认的更深。”

德国的失业问题,不是全国一碗水端平,南北分化特别明显,北部的不来梅和柏林最严重,失业率分别是11.8%和10.5%,差不多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没工作。

南部的巴伐利亚和巴登-符腾堡州却很稳,分别只有4.2%和4.7%,这种差距跟产业结构直接挂钩,南部聚集了很多优势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北部一些传统行业不景气,裁员潮一来就扛不住。

联邦就业局统计用的是8月13日前的数据,那时假期还没结束,等9月秋季复苏期到了,北部能不能跟上南部的节奏,还是个未知数。

慕尼黑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所长菲斯特把问题拆得很细,他说现在企业裁员有三大原因:产品卖不动、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干脆把生产搬到国外去。

这话戳中了德国的痛点,菲斯特提到,跟竞争对手比,德国的官僚手续太繁琐,监管负担重,税还高。

再加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企业宁愿去以前的出口目的地建厂,也不在德国扩大生产。

雇主协会联合会主席杜尔格更着急,他说近三年的经济衰退已经留下深刻印记,“政府不能躲在委员会后面拖延,现在必须做决定。”

他希望对拒绝工作的人态度强硬点,同时提高就业者的净收入,社民党主席、劳动部长巴斯则把原因归到全球大环境,认为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拖了后腿。

但她也承认,得靠投资和就业拉动,才能让经济活起来。

面对危机,德国新政府确实在行动,2025年5月,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开了会,定了个“紧急行动计划”。

核心内容很实在:降能源成本、给家庭和企业减税、砍掉官僚主义的障碍,具体措施里,有降低餐饮业食品增值税、给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放宽工作时间安排、降电力税这些实打实的政策。

6月政府过了《紧急投资计划》法案,7月19日已经正式生效,就是想通过投资激励拉经济、保就业,总理默茨在联邦议院放了话:“要让德国为未来做好准备,特别要加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但梅尔尼科夫不买账,她吐槽新政府上任快四个月了,热身期早该结束,现在需要果断行动,喊出“改革而非停滞”的口号。

虽然数据难看,但也不是一点好消息没有,德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IAB)的8月调查出现了转机,就业机构三年来第一次预计,失业率上升的势头要停了。

这意味着就业市场可能要慢慢复苏,普通上班族的心态也挺稳,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调查显示,89%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稳定,不担心失业。

这个比例比去年还涨了4个百分点,从85%升到了89%。联邦就业局局长纳勒斯也提到,短时工作制的使用量从年初就在慢慢降,9月秋季复苏后,失业率可能会降下来。

但她也留了后手,说“冬天失业人数可能再超300万”,态度很谨慎,几家经济研究所的预测不太一样。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下调了增长预期,今年GDP只涨0.1%,但它觉得劳动力市场会转好,失业率到2027年能降到5.8%。

慕尼黑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也预测,2026年失业率能降到6.1%,2027年到5.4%。不过埃森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更悲观,觉得失业率会一直维持在6%以上。

改革落地才是关键现在的德国就站在十字路口,政府的投资计划和改革承诺,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如果这些措施能真正落地,砍掉官僚障碍、降低企业负担,私人投资可能会回来,新的就业岗位也会跟着出现。

但如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像梅尔尼科夫警告的那样“继续拖延”,那300万失业人数可能就不是短期高峰,毕竟德国经济的底子还在,只要能抓住改革的机会,未必不能走出低谷。

正如德国工商总会呼吁的,“改革而非停滞,这必须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能不能把危机变成转机,就看接下来的“改革之秋”能不能真的动起来。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