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老家那些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3:59 1

摘要:我的老家是静乐县南河村。追忆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也没有详实的记载,从我小时候知道的,这地方在旧社会属于西六度(现在隶属太原市娄烦县)乡政府管辖。解放后变成了西里上乡政府管辖。人民公社化以后就撤销了西里上乡,成立了步六社人民公社。1971年步六社公社划归吕梁地区岚

南河村

闲聊老家那些事

陈久平

我的老家是静乐县南河村。追忆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也没有详实的记载,从我小时候知道的,这地方在旧社会属于西六度(现在隶属太原市娄烦县)乡政府管辖。解放后变成了西里上乡政府管辖。人民公社化以后就撤销了西里上乡,成立了步六社人民公社。1971年步六社公社划归吕梁地区岚县,南河村成了岚县步六社公社。后又回归静乐县步六社乡。现在归了静乐县丰润镇。村子不大,发展了估计也有几千年,户数没有超过五十,人口没有超过三百,历年来就是四五十户人家,二三百口人。这样延续到了新世纪初,人口外流,没有了学校,交通不便,没有水电,都携儿带女到外地求生去了。2002年还有20多个人,2006年就只剩两个老人了。还有一只猫,一条狗陪伴。到现在只有一个老光棍守候在那里。朝朝暮暮游玩着崭新的大戏台,欣赏着东西南北风狂响曲,过着寺庙式的日月,享受着无比自由的生活。

南河村

说起这个南河村,地处几条干圪梁上,上下左右从来没有见过有河流,为什么会称为南河呢?这个总然是个很难猜的谜。有的人说可能是叫错了,应该是叫难河村,因为这里很难见到河。历史给南河村留下了莫明其妙。根据我个人探讨,那年静乐县在岚县印刷旧县志,那本县志里有一篇是星象志。我对星象学是门外汉,说不清,也道不明。不过只见很明白地写着南河星,北河星。正好静乐县有南河村,北河村。这两个方位对称的村庄名称对应了这两个村庄名字。只有这两个星座与这两个自然村有一定的关联。按照星象学的说法,这两个星座的变化与全县的县情有些联系。所以必须有南河、北河这两个对称村。这说法是否能成立,很难知晓。星象学是何时出现,何时有了记载,我也说不清。而许多古县志都有一篇星象学。

从我记事起,我就跟着父亲去那些红胶泥沟里的料姜石坡上去掏挖土龙骨。小时候不懂事,只是知道那东西供销社收购,掏上几箩头也能换几个买洋油点灯的钱。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恐龙的化石。说明我们村里的历史与恐龙时代还有一些牵扯。是不是那个遥远的恐龙时代就有了村庄,这个恐怕也不可能。不过可以证明这里的地理环境是经过了那个时期的。根据人们的农业活动和对周围环境的物象,可以表明这里在远古年代是住过人的,而且居住的也很分散。好像就是那些常年有长流水的沟谷地方都有人们生活过的痕迹。比如:西沟洼、麻海沟、海眼洼只、下南河、榆树洼都有生活遗留的灰坑,有些地方还遗留着土窑洞。据老人们讲:在有个地名叫花峁上地方是规模很大的佛寺,曾经出土过古钟,在那里种地的人家也能在耕种时拾到铜佛像。附近还有叫和尚堬的地名,据说那地方是埋着花峁寺的和尚,有雨水冲开的墓坑,和现在的墓不一样,全是直筒墓,很深。人很难下去,也不敢下去。和花峁寺相邻的一道峁是木瓜咀梁,据说古时候那里是尼姑庵。中间有一道沟称为麻海沟,泉水很大,是两大寺庙的取水之处。根据土壤学的原理,恐龙时代被静乐红土覆盖,静乐红土又被马兰黄土覆盖,这些寺庙是建立在马兰黄土上的,依次可以确定形成年代。

南河村唱戏

古老的南河村有许多传统的古庙,很有特色。最典型的是龙王庙,据说龙王庙的选址原来是在离村子很远的神堂咀,那是阴阳先生和风水先生同时选好的地址。村里的老百姓已经把修庙的木料都准备齐全。不料想一夜之间,那些木料就搬到了村子前边的庙儿梁上。老百姓说那是龙王爷不愿意在神堂咀,自动搬回了庙儿梁。就依龙王爷的想法在庙儿梁修了龙王庙。龙王庙有围墙,有庙门,有庙院。庙院里建了庙堂,有一间房那样大。墙壁上也有精彩的壁画。庙里的塑像。据说塑像是龙王爷和他母亲。龙王爷的真实姓名是三石郞,传说是灵应候。龙王爷的职位比较大,塑像是全装式轿,他的轿子比较完整,是有轿顶的,轿子周围有流须,还有全副执示,很有派头。龙王爷的龙道也很有讲究,每年岚县的曲立村赴会唱戏,都要来我们村里请龙王爷和他母亲。传说龙王爷的母亲是曲立村的。龙王爷的坐像后他的母亲给他设置了打屁股板。因为龙王爷脾气不好,所以他母亲用打屁股板提醒他,要经常和和气气为人民服务,保证领域周围年年风调雨顺。龙王爷也很听话,得到周围百姓敬重。龙王爷每到曲立村,曲立村要经常打卦敬供,如愿意不愿意回南河村。如果愿意时要按时送回来。如果不愿意就让他再多住几天。有一次请去就不愿意回来,在曲立村住了好几年。还有一条龙道是岚县的社科乡里彦舍村,据说那里是妻家。过去每年要去那里赴会看戏。到里彦舍必经之路是泊水村。泊水村是岚县白龙山白龙神的常居之地。当地传说,三石郞神是白龙神的舅舅。过路泊水村白龙神要给让道。后来也不见和里彦舍来往了。文化革命村里的红卫兵把龙王庙拆了,拆毁的龙王庙修了看场房子。这几年又重新修了龙王庙,塑了神像,焕然一新。村里人说龙王爷喜欢静乐县的道情剧,不爱看晋剧,所以村里每年给唱道情。村子中央有一座古老的大戏台。大戏台对面有建筑豪华的神棚。每到唱道情时把龙王爷请在神棚里安心看道情。同时人们也开始烧香上供。

南河村戏台

村里还有许多神庙,有大仙庙、有观音庙、有老爷庙、有山神庙、有五道庙。这许多庙也都要去上供,特别是春节、上元节、中元节。村民家家户户要蒸好白面馍去这些庙上逐个上供,烧香磕头。这些庙文化革命拆了再没有修起来。有些庙址也没有了。

村里从古至今梁峁林立,沟壑纵横,有十八道梁,有数不清的沟。村里一早晨就能走山西省的三个市,隶属忻州市,往西就是吕梁市,往南就是太原市。村子的地域很宽阔,东西5公里,南北5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澳门的面积一样大,就是没有人家富裕。全村的耕地和周围十个村做地邻家,有孙家岭村、高家岭村、窑儿上村、西里上村、庄头村、红洼村、步斗村、曲立村、北崔山村。村里有好几千亩坡梁地,历来是广种薄收。这里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农民的土地没有给确权。虽然也有退耕还林的补贴,但从来没有造起一亩林来。到处仍然是荒山野岭。村里全是清一色的土窑洞,没有木房,自然形成的楼层。上面人家的院子就是下面人家的窑顶,互相相处很融洽。从来没有听说因为下边的人家窑顶和上边人家的院子争吵打架。家家的土窑洞很深,有的有十几米深,靠门口有一盘很大的炕,一家人家就在那大炕上睡觉。过去这里的人不愿意修建木房,因为住木房冬天太冷,烧不起煤炭。住土窑洞,冬天不用生火炉子也很暖和,家暖一盘炕,用柴火做饭就把炕烧热了。就四爷一家是地主,院子里三面是木房,也是做畜圈和做粮库,他们居住也是土窑洞。

南河村梁峁

全村有石碾子三处,家家都有石磨。石碾子是公用的。石磨家家有,有的人家有专门的磨窑,有的人家就安置在院子里。很方便。有很多地名与原所有者的姓氏同名,很好辨认。比如:吴家大峁,祁家堬峁,杨家峁,杨洼,马吉梁峁,许拐梁,胡家沟,段家洼,郭地阳坡,牛头峁,祁阳沟,等等。这许多地名存在和延续说明村里曾经这些姓氏拥有这些耕地,而且过去是集中连片。而这些经营者几代以后都搬迁了或者是没有了后代,就成了村里的荒芜土地了。至我记事起就没有见过村里有这些姓氏的后代。只有地名,没有后人。后来和我同年代在村里的人,我知道的,我们姓陈的是来自静乐县城的陈姓。姓刘的是来自娄烦县的西六度村。姓李的是来自静乐县的丰润和河西。姓吕的来自静乐县的湾子和娄烦县的峰岭底村。姓段的也是来自熟灰咀和峰岭底。姓冯的是来自娄烦县的下静游村。这些来了也没有几代,就搬迁离开了。

这村子虽然不大,但所有社会责任都没有忘记。据老人们讲过去也赶过集,经营过买卖。老人们也赶上小毛驴,担上鸡蛋跑过太原城。也交过公粮,卖过余粮。抗日战争出过力,抗美援朝出过人,解放战争也有过烈士。经过互助组,农业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化,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了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也出现了不少人才,有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有研究生,也有985本科的,也有211大学的。村里在外高级知识分子有多少?我也无法统计,因为我现在一个也不认识。这种进步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些为社会前进作贡献的南河青春一代更是南河村的骄傲。相信他们在将来也要寻根问祖,了解南河村的。

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热土上,也有过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曾经出现过波澜壮阔的年代,然而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风平浪静了。1957年的打旱井运动。1958年的深翻地运动。1971年的学大寨运动,都没有使这个小村改变面貌。到了2012年村里没有人了,国家的钻探队进村了,在那堬头起安营扎寨,钻探开了煤炭和天然气。据说经过钻探探明了煤炭貯量很大,有效煤层有四层。在那露天铁管里点燃了地下冒出的天然气,火光冲天,点燃了希望之火。我看见也十分高兴,老家有宝了。然而,钻探队走了,那块地上也和平常一样了。2019年静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了,公路经过了老家,这也让家乡的老百姓高兴了一阵子,然而也只是个豪华车辆的匆匆过路。

在百度的地图上南河村仍然存在,行政村已经合并到了离村8公里以外的丰润镇了。比过去公社和乡政府都远了。好像村里也还有小组长之类的村官,这些村官也早已住回了静乐县城了,天高皇帝远。不过现在的通信功能先进,可以用手机遥控一切了。

我的老家南河村资源丰富,土地广阔,村民厚道,和睦善良。不过看着看着一个一个走了,数着数着一个一个离开了。以后的年轻人连家乡和邻村的地界也很难分辨了。但愿老家的那些后起之秀们,有为有志再能回去振兴家乡,建设家乡,使这个古老的乡村更加美丽富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5年9月18日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