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网还在讨伐《赴山海》时,殊不知鹅厂的《吴邪私家笔记》已悄然开播。看来,作为拥有顶级流量的小说IP《盗墓笔记》这是又双叒叕翻拍了!“稻米”在得知此事后,必然是要一探究竟。
当全网还在讨伐《赴山海》时,殊不知鹅厂的《吴邪私家笔记》已悄然开播。看来,作为拥有顶级流量的小说IP《盗墓笔记》这是又双叒叕翻拍了!“稻米”在得知此事后,必然是要一探究竟。
怀着激动且忐忑的心情打开第一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森林深处,手持烟斗满腹心事的老人和几个莽莽撞撞的年轻后生,还有一个半大不小的男娃子。
“土里带血,麻烦大了!”
很不幸,他们一铲子下去就挖到了“带血的土”。
尽管已经感知有危险,但他们商量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没过几分钟,负责放哨的男娃子就听到了下面传来几声异常刺耳的尖叫声。异常惊恐的男娃子试图挽救亲人无果后,遵从大人的嘱托,连滚带爬逃离现场,场面极其惨烈。
原来这个男娃子就是吴邪的爷爷三伢子。正片也由此展开,吴邪拿着爷爷的笔记正式登场。
开头半集,整体来说,画面制作精良,演员演技逼真,悬疑感满满,深度还原小说《盗墓笔记》本传,终于对味了!
三叔、大奎、潘子、小哥、吴邪根据一张帛书破解地图后,组团前往秘密地点寻找“马哥”。当看到“船工”“驴蛋蛋”“洞穴”,观众才幡然醒悟:
“这不就是十年前杨洋出演的《盗墓笔记》的剧情嘛”
杨洋的《盗墓笔记 第一季》相对于开创了网剧付费的先河,尽管剧集质量褒贬不一,但在当年火得一塌糊涂。
显然,《吴邪的私家笔记》就是七星鲁王宫的故事,这就相当于杨洋版本的《盗墓笔记 第一季》再次翻拍,剧情一模一样,换了一批演员来讲一样的故事。这是要榨干这个IP啊!
正当观众心想“即使是翻拍,也要尝尝咸淡”的时候,接下来的剧情让观众气笑了。
“墓”改成“窑”,“人头”改成“龟壳”,“棺椁”改成“炼丹炉”,就连潘子手里的枪都改成了弓弩。
看到原著中的细节被改得一塌糊涂,不少网友表示,干脆改成“盗窑笔记”好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大家想要吐槽都不知道从何开始,只能以弹幕的形式,自我安慰,“大家知道了就行”“都是为了过审”。
根据观众的反馈,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还有下面几点:外形不出色、配音不贴脸、细节处理不到位等。
1.吴镇宇饰演的吴三省,配音与演员嘴型适配度为零。吴镇宇作为香港演员,普通话可能没那么好,剧里需要配音合情合理。但他本人外表看着就比较粗犷,而配音太过于柔和,配音不贴脸,观众看着非常出戏。
2.原著中胖子的设定是操着一口地道北京话,而这部剧胖子一点北京口音都没有,粉丝怒喊“就不能找个北京话的胖子吗?”。还是杨洋《盗墓笔记 第一季》里的胖子看起来得劲。
3.这次小哥的演员人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就是感觉他游离于剧集之外,更像是漫展中的人物,他是来参加漫展的,不是来拍戏的。
所以,对比十年前的《盗墓笔记 第一季》,《吴邪的私家笔记》作为再次翻拍的版本,优势不明显也就罢了,反而是槽点满满。观众也深知当下的创作环境不是那么遂人意,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作品出来后,又达不到预期,翻拍次数多了,只会消耗掉这个IP的能量以及粉丝的耐心。
当然了,既然该剧已经播出,“稻米”也不要太过于伤心,至少从目前更新的几集来看,该剧还是有不少值得夸赞的地方,比如置景很用心,看着很逼真,画面高清效果好,拿它作为下饭剧看待,就当是消磨时间,还是可以的。
来源:娱哈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