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信用证市场规模明显扩大。2025 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稳步推进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显示,单季信用证开证金额达887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38%。
近年来,国内信用证市场规模明显扩大。2025 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稳步推进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显示,单季信用证开证金额达887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38%。
在股份行中,渤海银行信用证开证余额已超越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此外,光大银行福费廷余额也首次超过了票据贴现余额。截至2025 年上半年末,光大银行福费廷业务余额达155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8.6%,而票据贴现余额为930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39.6%。
这些数据变化,反映出商业银行"票转证" 业务趋势正在加速中,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票据相比国内信用证具有长期期限优势。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2022版第二十五条规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应当与真实交易的履行期限相匹配,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相较商业汇票,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具有办理6个月以上长期结算融资的优势,最长可达一年。可有效拉长付款账期,缓解买方的付款压力。
第二,信用证的资本占用成本更低。2024年1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资本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完善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其中第八十二条商业银行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明确,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20%,其中基于服务贸易的国内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这一政策使信用证在资本占用效率上优于票据业务。
第三,当前信用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2019 年 12 月,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上线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2021 年 3 月进一步推出福费廷信息交换子系统。随着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信用证业务电子化与交易规范化,信用证的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流转会越来越顺畅,有助于信用证业务进一步推广。
想搞清“银转证”,先要了解信用证和银票的这些区别
1、付款条件不同。信用证需要单证相符才可以取得货款,银票是有汇票就可以承兑。
2、转让方式不同。信用证的相关费用必须在银行系统完成,银票可以企业之间进行。
3、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不同。银票开票手续费0.05%,信用证开证手续费0.15%,议付手续费0.1%。
4、法律依据不同。银票依据《票据法》;而信用证依据《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
5、对企业的报表影响不同。银票是表内业务计入资产负债表;信用证反映在表外业务,可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
6、结算方式不同。信用证体现的是单款对流的方式;银票体现的是货款对流的方式。
7、要求和约束不同。不能保证申请人在获得银票后,真正用这张票去履行该笔合同;而信用证中的很多条款,都是根据合同条款来开立的。
8、流转方式不同。银票可自由转让;信用证是不可撤销、不可转让的跟单信用证。
9、经营模式不同。银票一般不允许“自开自贴”,而国内信用证的操作,已创造出了“自开自议”的经营模式,更有利于企业融资。
近两年有这些银行实现信用证业务“首单”突破!
(不完全统计)
浙商银行落地全国金融系统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
2025年9月,浙商银行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全国金融系统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业务企业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业务融合“国内信用证+铁路物流”,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携手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通过信用证结算模式为该企业高效完成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开证金额1亿元,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有效缓解大宗商品企业在铁路运输环节面临的运费支付压力与资金周转难题。
首单业务落地后,浙商银行成都、北京、西安等分行相继在当地落地“铁路运费证”业务,且均为当地国铁集团系统内首单。
重庆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
2024年4月,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重庆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
该业务是重庆银行与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推动落地,支持重庆某进口公司从巴基斯坦进口大宗商品。该批货物由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全程承运并签发数字提单,铁路运输、海运、仓储“一单到底”;同时,重庆银行创新研发“陆海一单贷”专属产品,将铁海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作为押品,通过央行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采用“一单制’数字提单权利质押+全程物流监控”的“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业务模式,支持企业通过提单进行融资,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建设银行落地全国首单铁路物流金融服务“信用证结算”
2024年4月,建设银行配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门通过95306平台行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成功办理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500万元,成为铁路物流金融服务“信用证结算”第一单。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按照国铁集团铁路物流金融工作部署,与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协同联动,负责货物承运的武铁物流中心和发货站平顶山东车站、终到站武昌车务段通力合作,成功为采购方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办理了“信用证结算”业务。该笔业务是采购方通过铁路95306物流金融平台申请开证,销售方通过铁路95306物流金融平台办理交单,实现了铁路电子运单场景下国内信用证的全线上化服务,客户使用银行信用替代了传统的预付款,有效缓解了客户资金压力。
兴业银行近期落地全行首单TradeGo平台进口信用证电子交单业务
2025年9月,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依托TradeGo平台,为分行某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办理全行首单TradeGo平台进口信用证项下电子交单。TradeGo电子交单平台是由中化能源、中国石油国际事业、麦格理大宗商品及全球市场、中国银行等机构和万向区块链联合创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可实现商业单据依托电子交单平台在全球范围内以电子化形式传递。相较传统纸质单据邮寄传递方式,电子交单技术能够帮助贸易企业安全、迅速、无损地处理国际贸易单证,大幅缩短单据传递时间,无需担心单据真伪,实现高效的单据管理。
中信银行落地全行首单“秒开证”全流程线上化信用证业务
2024年4月,世界500强企业核心成员企业、全国重点供应链企业厦门GM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信银行厦门分行为其定制开发的跨境司库银企智联系统,成功办理了中信银行首单“秒开证”全流程线上化信用证业务。这是厦门首家银企通过企业内部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发起的信用证开立、交单、承兑、付款等全流程业务,真正实现全流程“自动秒级用信”。
浦发银行落地全行首单全电子交单进口信用证业务
2024年1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成功为大宗商品客户S公司开立全行系统首笔ICE CARGODOCS平台进口信用证电子交单业务,金额超千万美元。
结语
这场银行“银转证” 的转型浪潮,本质是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需求的深度响应—— 《票据法》的 6 个月时限难以匹配大宗商品的长周期流转,而信用证表外业务的负债优化功能正好契合企业财务革新需求。
更深层看,行业需要思考的是:在资本效率与监管合规的平衡中,如何让“银转证” 成为提升实体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真正动能?这或许正是这场业务转型背后值得思考的行业命题。期待未来有更多银行将监管政策导向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产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