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宝马集团正式将备受瞩目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引入中国市场。这款车型不仅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更以“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和全新智能座舱为核心,展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宝马集团正式将备受瞩目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引入中国市场。这款车型不仅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更以“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和全新智能座舱为核心,展现了宝马对“智能驾趣”的重新定义。
作为新世代概念车的核心,“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转向、能量回收等子系统集成于单一控制单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信息处理速度较传统系统提升10倍,响应时间缩短至1毫秒以内。这一技术突破使得车辆能更精准地预判驾驶意图,并在98%的日常场景中通过能量回收完成制动,整车能效提升约25%。
宝马工程师团队透露,该系统凝聚了品牌百年驾驶动态技术的积淀,例如纽博格林赛道的极限调校经验被转化为软件算法,融入自研的BMW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这种“机械基因数字化”的思路,既保留了宝马的操控精髓,又通过智能化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平衡。
新世代概念车的另一大亮点是“超感智能座舱”。其设计基于“视觉锥”理论,通过分层信息布局,将核心驾驶数据置于驾驶员视野中央,娱乐功能则分布于周边,减少视线切换频率。传统仪表盘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风挡玻璃上的4K级视平线全景显示,配合超近距投影技术,即便佩戴偏光墨镜也能清晰读取信息。
中国研发团队在本土化优化中功不可没:针对600万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开发了“视平线大屏看歌词”等专属功能,并通过眼动仪测试确保交互安全性。此外,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AI智能助理,支持无唤醒词对话和模糊语义理解,进一步贴近中国用户的语音交互习惯。
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本土化战略的体现。中国已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研发基地,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中心覆盖从软件设计到电池生产的全链路开发。例如,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后,新增的17个实验室专攻新能源车型验证;2026年投产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将支持新世代车型的国产化落地。
宝马中国区研发团队还深度参与了新世代车型的L2+/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本土化适配,确保复杂路况下的系统可靠性。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从用户调研到技术落地,贯穿始终。
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将迎来全球首发,同台亮相的还有BMW新世代X概念车、限量版M4及3系50周年纪念款等30余款车型。展台设计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观众可通过VR设备预览智能座舱的交互逻辑,或近距离感受全球限量50辆的BMW Skytop敞篷跑车的设计美学。
宝马的“新世代”探索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电动化与智能化并非对传统驾控的颠覆,而是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体验升级。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所言:“智能设备不应被置于车轮之上,而应融入汽车的骨骼与血脉。” 这种理念或许能缓解消费者对“电动车同质化”的担忧,也为豪华品牌如何在智能时代保持差异化竞争力提供了样本。
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的亮相,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哲学的讨论。当“驾控超级大脑”与本土化智能座舱相遇,宝马正在证明:电动时代的驾驶乐趣,依然可以充满温度与个性。而这一切,将在2026年沈阳工厂的量产车型上接受市场的最终检验。
来源:不凡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