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二手电商平台转转发布公开信,宣布将逐步关闭“自由市场”业务,并全面转向“官方验”模式。这也意味着用户今后无法在平台上进行个人对个人(C2C)的闲置交易,而需将商品卖给平台,由平台验货后再转售。
“我们亲手关掉了自己起家的业务。”转转CEO黄炜宣布。
9月22日,二手电商平台转转发布公开信,宣布将逐步关闭“自由市场”业务,并全面转向“官方验”模式。这也意味着用户今后无法在平台上进行个人对个人(C2C)的闲置交易,而需将商品卖给平台,由平台验货后再转售。
“自由市场”原本是转转创立之初的核心业务,用户可以自行发布和购买商品,平台提供担保交易。作为从58同城孵化出的项目,转转早期主打C2C交易,凭借担保支付、验货服务在闲鱼等平台中异军突起。但随着交易纠纷、欺诈频发,这一模式难以建立信任。
“买家收到假货、卖家遭遇无故退款、平台无法判责”的交易纠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转转CEO黄炜坦言,平台无法“闭环”交易,信息不对称、监管滞后、质检缺位、售后无力,信任成本高得惊人。
转转CEO黄炜将此次转型称为“战略性的撤退”,并表示“自由市场承载了我们的初心,但也带来了平台难以控制的风险”。
根据转转公布的时间表,9月24日10点起,用户将无法再发布新的C2C商品。9月29日平台将关闭“自由市场”的浏览和交易功能,10月底将彻底下线客服与售后支持。
事实上,早在2019年,转转就开始向C2B2C模式靠拢。平台通过自建质检团队、制定标准流程,对商品进行官方验货。目前,转转已在深圳、成都、青岛设立三大质检中心,拥有3000名质检工程师。为提升服务体验,平台还提供365天质保和7天无理由退货。
转型后的成绩也相当明显。2022年,转转首次实现盈利,并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据官方披露,目前C2C业务交易额占比不到3%,已属边缘业务。而C2B2C模式带来的信任背书和标准化流程,正在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转转此举是对市场现实的回应。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指出,C2C交易信任度低、纠纷处理难、售后无保障,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相比之下,平台介入的C2B2C模式更能保障交易安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也表示,该模式能提升转化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是更适合二手电商的发展方向。
不仅是转转,另一个C2C代表闲鱼也在悄然转变。2023年,其上线“帮卖”服务,平台代为质检和售卖高价值商品,成交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又推出“闲鱼奥莱”频道,引入品牌尾货资源,逐步向标准化、品牌化靠拢。
行业洗牌:闲鱼、抖音也在变
同时,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在借助直播优势切入二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整个二手电商行业正在“去C2C化”。
闲鱼虽然坐拥5亿用户,但也在悄然转型。2023年9月,其推出“帮卖”服务,由平台代验、代卖高价值商品,交易效率提升近10天;2024年又上线“闲鱼奥莱”引入品牌尾货,向“标准化+品牌化”靠拢。
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也加入战局,凭借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的流量优势,快速切入二手市场,颠覆传统交易链路。
行业数据也显示,2024年中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已达6450亿元,同比增长17.56%,市场空间巨大。今年6月,其在北京开设首家“超级转转”线下仓店,涵盖30000多个SKU,试营业期间便登上大众点评同类店铺榜首。
据IMARC研究,2024年全球二奢市场规模为372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778亿美元。
转转的转型之路并非没有波折。2023年曾因“检测报告争议”陷入舆论风波,CEO黄炜公开致歉并推行7天无理由退货。此后,平台加大质检投入,全年质检投入超过2亿元。
“创业10年,我已经换了一个行业”,黄炜透露出他对转转未来的清晰规划。
或许,在未来的二手电商世界里,自由不再意味着“谁都能卖”,而是“谁都敢买”。
来源:互联网的一些事一点号